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掃黑風暴》大結局,孫興罪大惡極被判處死刑,也算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觀眾在拍手稱快的同時,也從孫興身上讀出了另一層資訊:他是個缺愛的可憐孩子。

孫興作為綠藤市公安局長賀芸和“現金王”高明遠的私生子,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得到父母本該有的歡迎。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特別是他的媽媽賀芸,因為醉酒後被強姦懷孕,身體原因不能打胎才被迫生下了這個孩子。他從一出生,對母親而言,就是個見不得光的存在,只能由父親高明遠獨自養著。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母愛就缺席了。

而父愛,高明遠並沒有像培養義女鄭毅紅那樣培養他,父愛給予的就是金錢和權力的濫用。當他做了錯事,父親的教育方式是“反手扇個大耳光”。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孫興更渴望得到母愛。他偷偷等著賀芸下班回家,想得到媽媽的關愛,而媽媽卻一個耳光扇過來,他留下了小孩子那種想讓媽媽抱抱、卻遭到拒絕的委屈的淚水;他冒著危險來給媽媽過生日,完全是一個討媽媽開心、小心翼翼、希望得到媽媽關注的孩子;他用槍脅持媽媽,問出“媽,是我死在你面前你難過,還是林浩死在你面前你更難過”這句話,這完全是一個小孩子比較、爭寵的表現;當他被警察用槍擊倒,眼裡依然流露出渴望媽媽的眼神,嘴裡喊的是“媽媽”;甚至他在臨刑前說出的最大的願望是:“我想見媽媽最後一面”。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一個一直渴望得到母愛、但卻一直得不到的孩子,試想他的內心會遭受怎樣的打擊?在一次次的打擊下,心靈成長怎麼會不扭曲變態?

人之初,性本善。孫興原本可以在母愛的呵護下,成為一個像劇中的林浩、黃希那樣正直的孩子;但是因為愛的缺乏和求而不得,他的心靈在委屈、失望、甚至孤獨中漸漸扭曲了,最終成為一個罪大惡極之人。或許,他覺得只有自己鬧出了大事,才能在母親的“庇護”下,感受到一點點的母愛。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將孫興犯罪的原因歸結為缺乏母愛;但是假如他是光明正大地跟在媽媽賀芸身邊長大,也許他不能成為人中龍鳳,社會精英,但至少他應該能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不至於走上罪大惡極的道路。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心靈上的荒蕪,遠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可怕、更具有毀滅性。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人間清醒》這本書中,有一篇題為《心靈的花園》的文章,文中寫道:“其實誰都有一個小小的花園,誰都有苗圃之地,這便是我們的內心世界。”心靈的苗圃,只有經常用心地“侍弄”,才能有花有草,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景觀,人才會因為心靈的美麗和豐盈而迎來身心健康的人生;相反,如果對心靈的苗圃疏於打理,雜草叢生,一片荒蕪,那也就意味著整個人會活在扭曲變態中,能做出什麼事情來就不好說了。

孫興,就是一個典型的心靈的苗圃一片荒蕪的孩子。因為他極度缺愛,特別是母愛。

從這個角度來看,孫興也給天下父母狠狠地上了一課:作為父母,到底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愛,才能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答案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那就是在呵護孩子心靈的同時,教孩子學會打理自己的心靈苗圃,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內心世界,心懷正直、善良。

因為如果一個人的”心壞了“,那麼他即使再怎麼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很難保證他不會搞各種歪門邪道,甚至是作惡多端,來危害社會。

相比於各種才藝、技能、甚至學習成績,對孩子美好心靈的教育與引導,才是重中之重。

而在心靈的教育中,又應該把教孩子不要有嫉妒之心,放在首位。

嫉妒之心,會讓本原天真純良的孩子,心生惡意,甚至導致犯罪行為;嫉妒,會讓一個可愛的孩子變得醜陋不堪。

孩子因為嫉妒心,而惡事、甚至犯罪、最終釀成悲劇的案例,早已不勝列舉。

2013年曾有報道說,廣西一個13歲的女孩覃某,因為嫉妒同學周某長得漂亮、深得同學們的喜歡,竟然而殺害了周某。

2018年6月19日,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研二學生謝雕,在學校餐廳被周凱旋連捅7刀身亡。謝倒地後,周做出高舉雙手的動作,彷彿是在宣佈自己的勝利。周殺人的動機,源自嫉妒謝成績優異,處處比自己強。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天津的一名11歲女孩小晴,在母親再婚生下小弟弟後,因為嫉妒媽媽對小弟弟的關愛,不僅拒絕上學,還要求媽媽跟自己形影不離,甚至“退化”到用奶瓶喝水,要父母餵飯。因為遭到父母嚴厲批評,她嘔吐、厭食,當被送進醫院時,整個人已經瘦得皮包骨頭,她說的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慄:當時想把自己餓死,看見他們著急,心裡特別高興。

武志紅說,心存嫉妒的人,他們的幸福不是建立在自己不斷的努力上,而是建立在和別人的比較上。

正如《掃黑風暴》中孫興問賀芸:是我死在你面前你難過,還是林浩死在你面前你更難過?實際上,他是在嫉妒連林浩這個賀芸義子都能得到媽媽的愛;而自己這個親生兒子,卻得不到想要的母愛。所以,他最後拿起槍指向賀芸,嘴裡說著”一起死“。他的心理已經扭曲了:既然我得不到,那就誰也別想得到,就讓媽媽死!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梁曉聲在《人間清醒》這本書中,用教育自己兒子不應該有嫉妒心的例子,給天下父母做了個示範。

一天兒子放學回家,進屋就說:”爸爸,今天同學的紅領巾被老師沒收了“。兒子說這話的時候,是有幸災樂禍的成分的。梁曉聲問兒子為什麼會幸災樂禍,原來這個同學是和兒子競爭班幹部的人選,要是這個同學犯了錯誤,那兒子當班幹部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梁曉聲隨即指出了兒子產生幸災樂禍想法的根源:嫉妒,生怕那個同學比他優秀,而把班幹部搶走。

兒子在爸爸循循善誘的分析中,低下了頭。應該是知道自己錯了。

嫉妒是人常常會生出的一種情感,人嫉妒人是沒有辦法的事。從偉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沒產生過嫉妒之心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作為父母,關鍵是要教孩子,當嫉妒心產生的時候,該怎樣理性地說服自己,將嫉妒心扼殺在搖籃裡。

梁曉聲先生在書中是這樣教導兒子的:

第一,要明白嫉妒是醜惡的,是邪惡的。

嫉妒和羨慕不一樣。羨慕一般不產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危害性和危險性的。

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所謂的好事,好的機會,都會理所當然地降臨在你自己頭上。

當降臨到別人頭上時,你應該對自己說,我的機會和幸運可能在下一次。

第三,有些事情並不重要。

比如,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當上當不上班幹部,並不說明什麼。好好學本領,才是首要的……

梁曉聲先生就是這樣經常和十幾歲的兒子談心靈問題,談嫉妒,談自卑,談虛榮,談正直,談善良,談寬容……他說,不要以為這些是大人們才能談論的話題,其實小孩子很希望能懂這些,而且很多時候他們也懂。

在梁曉聲先生的循循善誘下,他的兒子被同學和鄰居們喜歡,都願意和他在一起相處。在他兒子心中,心靈的小花園已經被”侍弄“得越來越美好了。

從《掃黑風暴》中的孫興,看父母如何教孩子打理“心靈的花園”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都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掃黑風暴》中孫興的遭遇告訴我們:父母在拼盡全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基礎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關愛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心靈健康,正直,善良,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