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成功的人總有他的成功之處,成名的人也會有他的成名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李雪健的成名背後。

一、

上個月,李雪健和遊本昌等六人一起被國家話劇院頒發了“終身榮耀藝術家”的稱號。這是一名話劇演員的最高榮譽。

而在影視演員的領域,李雪健同樣是德高望重的一位。早在2010年的國劇盛典上李雪健就獲得了“終身榮譽獎”的獎項。

在頒獎現場全體演員起立為他鼓掌,李雪健趕緊快步走到臺上並且連連鞠躬讓大家“趕快坐下”,彷彿他承受不住那麼大的尊重一樣。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他雖然謙遜如此但在很多明星心裡他是當之無愧的偶像。

2016年,胡歌拿到了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獎。得獎的他臉上看不到一絲得意,反而特意走到李雪健跟前畢恭畢敬地說了四個字:“受之有愧”。

第二年,在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上,作為推薦人,胡歌介紹李雪健說:“他擁有一顆始終如一的赤子之心、巨匠之心。”

這次他給李雪健的四個字是“當之無愧”,同樣是一臉的敬重。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黃渤評價李雪健是“把自己和角色交纏在了一起”,說他“用骨血在演戲”,說他是個很難達到的高度。

一起合作過《我和我的父輩》的沈騰說:“自打李雪健老師進場之後我才知道什麼是老藝術家。”

作為演員,李雪健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他塑造過焦裕祿、宋江、張作霖等很多經典角色。

他是目前唯一一個拿了金鷹、金雞、白玉蘭等等“大滿貫”獎項的演員。

演員在觀眾眼裡成名,演技好角色好就可以了;但是李雪健不僅戲被認可,人品也備受推崇,這才是真的成名。

他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二、

李雪健出生於五十年代,那正是國家的貧窮時期。貧窮使那個時代的很多人形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李雪健自然也不例外。

只不過李雪健吃過的苦比一般人更多一些。

10歲那年,他跟著父親去了貴州凱里支邊。

貴州的山層巒疊嶂,李雪健卻更記得貴州的水,因為那時候他常常跟小夥伴遊過一條河到對岸去撿煤渣。

河還挺大的,河面上有船擺渡。為了省下2分錢的船票李雪健只在背滿煤渣之後才坐船回來。

然而很快,就連這種生活他都難以為繼。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那是因為他的父親成了“走資派”,所以李雪健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狗崽子”。從此以後他的童年就多了一份經歷:處處遭人白眼、隨時被人打罵。

直到19歲那年有部隊到凱里搞調演,李雪健才有機會走出大山。

後來在《開講了》現場有位年輕演員埋怨機會不均等,吐槽成名的演員拿到的報酬太多,李雪健就提到了他在部隊的一段經歷。

他在部隊的時候打坑道弄水泥弄到手指甲都脫落,甚至曾遇到過塌方、經歷過生死。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這些經歷讓李雪健有足夠的耐力去應對演藝道路上那些需要為角色做出的付出。

比如當年演《焦裕祿》的時候為了符合角色,他用20多天的時間減肥了20多斤。

這20多天裡,他每天只吃白菜豆腐,餓極了就吃瓜子。為了有人物的那種憔悴感他還故意熬夜。

這個角色獲得了焦裕祿家屬以及觀眾的高度認可,李雪健憑此片獲得了金雞百花雙料影帝。

獲獎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苦和累,都讓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但誰都知道,作為演員來說,李雪健也付出了不少。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當然,正如當年李修賢揶揄周星馳的那樣,拍戲不是個力氣活,能吃苦耐勞不一定就能拍好戲。

這話沒錯,

真正讓李雪健功成名就的也是另有原因,那就是他的“羞恥心”。

三、

李雪健的態度很明確,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利,而在他看來“名”更大於一切,他最怕的就是“丟人”。

這也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對於童年時期的李雪健來說,貧窮使人痛苦,但更使人痛苦的還是被人看不起。李雪健最渴望的就是站直腰桿跟人平等對話。

於是有一群人成了他的偶像。

這群人處處享受著掌聲,走到哪都被人尊敬,這群人就是“宣傳隊”。

那時候的娛樂活動少,所以每次來表演節目的宣傳隊就是他和小夥伴們最大的精神食糧。

雖然實際上他們連進場看節目的機會都沒有。

那李雪健也得在場外聽,聽完之後就一路跟著宣傳隊,人家卸妝他就跟著看人家卸妝、人家吃飯他就去看人家吃飯,直到人家關門睡覺。

還有什麼比這樣的渴望更有動力?

正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李雪健後來也進了學校宣傳隊,那就已經讓他覺得連父母臉上都有光了。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李雪健19歲到部隊以後一開始是個業餘的文藝兵,他命運的轉折點是3年後被借調到北京當演員,也和他“要臉”有關。

他想就此留在北京。

當時跟他一起的戰友包括王學圻、濮存晰等人。這些人每個都要求進步,每個人都拼命表現。

不過李雪健能吃苦,還是他表現得最搶眼。

他幾乎每天都是最早到排練場,最後一個離開、他一個人能打掃整個排練場。甚至為了跟大家搶活幹,他會提前把掃帚等用具藏起來。

於是後來他得到訊息,說部隊計劃把他留在北京當專業演員。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趁著回家探親的工夫,李雪健就把這個訊息跟家裡人說了,緊接著親戚朋友就都知道了。大家各種變著法的誇獎讓李雪健一時風光無二。

然而沒想到這卻是李雪健在給自己“斷後路”。等他探親結束回去之後得到的確切訊息卻是人家借調結束,不要他了!

李雪健頓時傻眼,他第一個念頭就是“不能回去”。因為如果就這樣回去,那他肯定又會成為別人眼裡的笑話,這是他最怕的事。

對他來說比死都可怕。

他寧願忍飢挨餓在街上游蕩。

好在這種情況沒維持多久李雪健就考進了空政話劇團,從此以後他的演員之路開始平坦。

成名之後的李雪健說:“我在片場吃著盒飯、琢磨著戲,那時候我就覺得自己特別的幸福。”

機會來之不易,他是發自內心的珍惜。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四、

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祿》以3毛錢的票價取得了上億的票房;在《渴望》裡飾演的宋大成更是透過電視螢幕讓他家喻戶曉。

這時候的李雪健當然不再擔心被別人看不起。

但他那份羞恥心依然還在。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從在乎別人的眼光變成了更在意自己對自己的看法;他珍惜拍戲的機會從一開始的為了尊嚴變成了對拍戲由衷的熱愛。

對他從藝道路的這個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他剛入伍的時候有一個雜技團去給戰士們表演節目,有個女演員在表演的時候從臺上不慎掉了下來。

幸虧有鋼絲繩保護她才沒摔到地上,不過她還是受傷了,傷到口吐鮮血。

但讓李雪健意外的是這位女演員沒有退縮,她漱了漱口接著完成了表演,最後被人攙扶下臺。

這件事給當時還是業餘演員的李雪健震撼很大,他沒想到當演員不止是“風光”,這付出才是演員的真正定義。

第二件事就是他當了正式演員之後。當時他特別崇拜話劇演員曹景陽,在他心裡曹景陽早已經是大牌偶像了。

但曹景陽卻顛覆了他的印象,他評價曹景陽是一個“不像演員的大演員”。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這兩個人,一個讓李雪健理解了應該如何演戲,一個讓他懂得了該如何做一個演員。“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銘。

所以為角色減肥對他來說都是小事。2001年李雪健被確診鼻咽癌的時候他正在拍《中國軌道》,治療和拍戲之間的取捨他毫不猶豫地選了後者。

他覺得自己患病就已經“丟人”了,如果再因為自己導致一部戲流產,那可就“死不瞑目”了。

於是,即使化療導致脖子爛了他也沒中斷拍戲。

這就是他給自己的演員標準,他覺得工作上沒有遺憾了自己才會心安。自己的身體是家人正在考慮的問題,他就不再考慮。

和這個畫面相比,那些手指破了個皮就哭天喊地的演員就顯得太滑稽了。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另一個很有對比效果的還是因為減肥的事。

李雪健一直對自己飾演過的一個角色耿耿於懷,就是1999年的電影《橫空出世》裡的那位將軍形象。

李雪健覺得那個年代的人應該更瘦一點,但他卻沒有像演焦裕祿時候那樣減肥。所以雖然這部戲得了政府獎,但李雪健卻始終覺得自己因為這個角色“一輩子對不起觀眾”。

在他的潛意識裡,為角色付出不敢說是敬業,但付出不夠就是犯錯、是恥辱。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知恥而後勇。如果每個演員都能有這樣的一份羞恥心的話,相信娛樂圈會是個更讓人尊重的圈。

然而如今讓李雪健痛心的是娛樂圈總有很多亂七八糟的負面新聞傳出,他又覺得“丟人”了。他說:“我不願聽這些東西,拿我們當笑話。”

李雪健一直信奉自己剛當演員時學到的一句話:演員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

他堅信演員是一種可以透過角色影響到別人心靈的一種神聖工作,所以不願看到任何有損演員形象的人和事。

做演員做到有了一種使命感,也是一種境界了。

李雪健的成名背後,做演員就該有一顆“羞恥心”

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年輕演員對李雪健這樣的老演員產生什麼質疑。如果有,他們不妨先思考一下除了片酬,自己跟李雪健最大的區別在哪。

更不妨去了解一下胡歌為什麼對他有那樣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