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養蜂人

原創

風物君

湯溪風物誌

2022-03-02 00:00

浙江養蜂人

有一年,有個遠房親戚把幾箱洋蜂寄養在我家,它們整天忙忙碌碌採集花蜜的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社會上興起“割資本主義道路尾巴”的現象,我那時候是以打白鐵為生的,成分比較特殊,算是富人出生,自然也就難逃厄運了。

沒過多久,民兵就來抄家了,我所有做手藝的工具和半成品都被搜走,再也沒辦法打白鐵了。無所事事的我突然想起之前親戚在我家寄養過的洋蜂,覺得靠養蜂來餬口也是條出路。又怕別人說三道四,思來想去,最終還是買了幾箱蜂,寄養到以養蜂為生的朋友家。朋友每年帶著蜂箱在全國各地採蜜,我的幾箱蜂也能分到一點微薄的紅利。

農村開始實行分田到戶後,我把蜂要了回來自己養。在我的精心管理下,蜂越養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不過我始終覺得自己是個農民,守著家鄉的土地才是我的本分,所以也從未離開過家鄉。

大兒子21歲那年退伍回家,由於還沒找到理想工作,我給他十幾箱蜂,想讓他出去闖一闖,他欣然接受了。和同行一路北上,過了大半年回家後,說:在外養蜂,收入要比在家好得多。

第二年,在兒子的鼓勵下,我也動了出門養蜂的念頭。我們第一站到的是安微省南陵縣,準備讓蜜蜂採梧桐樹和槐樹的花蜜。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沒掌握好當地的氣候變化,到了那裡後,接連幾天雨水頻繁,導致蜜蜂採回來的蜜比較稀薄,沒賣出多少錢。接著一路北上轉移,相繼到達江蘇省句容市和山東省的招遠市,發現當地的花季也快結束了。後來我又坐輪船轉輾到了大連市,還是沒采到多少花蜜。

浙江養蜂人

槐花

無奈之下我們決定去北京十三嶺採荊條花蜜,結果到了北京卸下蜂箱後才知道荊條的花季也已經接近尾聲。無奈之下,停留了幾天後,我估摸著內蒙古的西瓜花季該到了,就一口氣跑到了內蒙古和寧夏交界的鄂托克前旗。結果到了那裡一看,又傻了眼,那裡的西瓜秧剛播種不久,苗秧還不到半米長,向日葵也只長到半尺高。

一路的長途跋涉,人和蜂都已經精疲力盡。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就地休整,等待花期的到來。也許是老天眷顧我們,鄂托克前旗氣候宜人,花期如約而至。蜂箱裡的蜂蛹也逐漸孵化出新蜂,有了這批主力軍,採蜜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更讓人高興的是,這邊西瓜花的花期還沒有結束,向日葵又早早開放了。看著工蜂們整日在花叢間忙碌著,我懸在嗓眼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當時每天的採蜜量在500斤以上,不到一個月,就有了700多擔的蜂蜜。可即使這樣,按照每斤4元的收費價來算,再扣除我們來回的路費、生活費等,還是虧了本。不過有了這次的經驗,之後我們再去那裡採蜜就不再這麼狼狽了。第二年我們帶上200餘箱蜂,每天每箱就能產三十多斤蜂蜜。一家四口忙得團團轉,連歇口氣的時間都沒有了。

後來我就對氣候越來越熟悉,一般來說,我們等本地油菜花期結束,再帶著蜂箱往北方跑,等到農曆七月中旬,再準備返回,因為農曆七月中旬之後北方就要逐漸轉涼,晚走的話萬一碰到下雪就麻煩了。蜜蜂怕冷,很容易凍死。有些養蜂人回來之後,還會接著往福建、廣東一帶跑,這些地方氣候較溫暖。不過我從北方回來後,就在家裡待著,哪裡都不去了。

後來有了手機,為了更好了解當地的氣候和花期,每到一個地方,我就會和當地人交朋友,並記下他們的電話號碼。這樣一來,溝通就更加方便了,我對花期的時間掌握也就更加精準了。內蒙古一帶的人,特別喜歡我們養蜂人的到來,除了熱情好客之外,他們也想透過蜜蜂讓莊稼更好地授粉,從而提高產量。有的地方還專門派專人守候在路口,一見養蜂人路過,就會攔住,希望養蜂人能在當地停留。

內蒙古人熱情好客,植物花期長,種類多,能採到土豆、玉米、蕎麥、西瓜、南瓜等等植物的花蜜。所以我們養蜂人都樂意往那邊跑。他們那裡的西瓜和南瓜與我們這邊的西瓜和南瓜有區別,我們這邊的主要為了吃果肉,而他們那邊的瓜瓢少,專門產籽。我們過年時招待客人的炒南瓜籽、西瓜籽就是從那邊運過來的。儘管有大量的養蜂人蜂擁到內蒙古,可無奈於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去得再多,散落到各地,每個鎮都輪不到一家。

浙江養蜂人

有誰知道他在做什麼

成群的蜜蜂整天忙碌著,碰到梅天,蜜蜂反而工作得更加勤勞。有時候,工蜂精力很旺,產蜜量極大。一開啟箱蜂,就能看到每塊蜂皮上的蜂巢每一塊都亮晶晶的,飽滿到要滴下蜂蜜來。我們養蜂人管這樣情況叫“掛秤”。

蜂箱一般分為兩層,下層供蜂王住,上層用來給工蜂儲存蜂蜜,兩層之間隔著一塊板,叫“隔王板”。“隔王板”上留有許多小孔,供工蜂自由出入,而蜂王的個頭要比工蜂大,就無法透過小孔到上層來。

一隻蜂王的壽命大概為兩年,但每過半年,我就會重新培育一隻新蜂王,等新蜂王長大後,我就把老蜂王掐死。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蜂王長到半歲之後,生育能力就開減弱,孵化出來的工蜂,精力也沒有之前孵化的好,那麼就直接影響到了它們的採蜜次數。為了保證產量,我必須重新培育一隻蜂王。一般我都會從產蜜量最高的蜂箱裡挑選“蜂王胎”,即蜂王漿裡的幼蟲,然後再移植到蜂箱裡,一般來說,16天之後“蜂王胎”就會變成新的蜂王。

有時候我取蜂王漿,清理得不夠徹底,殘留了一些,那麼裡面的“蜂王胎”也會孵化成新的蜂王。可一個箱蜂裡不能同時有兩隻蜂王,一旦出現新蜂王,老蜂王就會帶著一批工蜂離家出走。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就會把新的蜂王掐死。為什麼不掐死老蜂王呢?因為對新蜂王的生育能力沒有把握,所以只得忍痛割愛了。

工蜂是最辛苦的,它的壽命在夏天一般只有20天,冬天略長,能活上4個月。工蜂一生的職責就是採蜜,它能飛到10里路開外的地方採蜜,而且無論飛得多遠,它都能辨別方向。

除了工蜂和蜂王外,每隻蜂箱裡還有雄蜂,它們的壽命大概為24天,它們的職責不是採蜜而是和蜂王交配,交配後它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一個蜂箱裡只能留十幾只雄蜂,如果雄蜂的數量太多,那麼產蜜量就會下降。

每天等工蜂採蜜回來,我們就用採蜜機把蜜取下出來,等待商販上門收購。內蒙古花蜜雖多,但個人上門購買的很少。北京一帶的郊區,雖然農民對我們不冷不熱,但上門購買蜂蜜和蜂皇漿的人卻很多。

問我什麼花蜜最好,我認為是本地的草籽蜜(即紫雲英)最好,油菜花蜜次之。外地的話,荊條花蜜和向日葵花蜜也算得上等蜂蜜。

浙江養蜂人

紫雲英

養蜂屬於特殊行業,八十年代以前運輸全靠鐵路,車廂都是優先給我們的。後來公路交通逐漸便利起來,我們就開始走汽車運輸,汽車更便捷,可以省去很多中間環節,但價格比較貴。從內蒙古到浙江,每趟運費都要花萬把塊錢,那時路況差,每次回來都要三天三夜。後來經過公路拓寬,又可以節約近一半的時間。現在有了高速公路,我雖然沒再出去過,不過想想十幾個小時應該足夠了。

在運輸過程中,蜂箱門都得開啟,要讓蜂箱裡的蜂能夠自由出入。新蜂一般不會離巢走遠,老工蜂雖然飛得遠,但反正也活不了多少時間了,帶回家也是死,還不如讓它們自由出門。要是把蜂門堵死,裡面空氣不流通,反而更容易把它們悶死。

算起來,全國的養蜂人,我們浙江的最多。浙江省裡來算起來的話,除了溫州就是我們金華了。近幾年,做這一行的人越來越少了,我的兩個兒子也早就不幹了。為什麼?因為養蜂太辛苦了,幹這個行業雖然掙到錢的人不少,但虧本的也很多。聽說前幾年,金華某地有對夫妻去黑龍江採椴樹花蜜,結果幾個月下來,一分錢都沒掙到,最後窮得連回家的路費都拿不出,兩個人一時想不開,就雙雙吊死在他鄉了。風水輪流轉,聽說今年黑龍江那邊花開得很好,去內蒙古的大部分人反而掙不到錢。

養蜂人出門靠的是運氣,有時候跑到某個地方,雖然趕上了花期,可萬一自家的蜜蜂力量不強,採蜜量不大,那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的蜂採蜜了。再比如,我有時候跑去北京前沒聯絡上當地人,到了那裡才知道,很久沒下一滴雨,荊條樹開的花很少,蜜蜂自然就不易採到蜜了。去北京一個來回運輸費不少,蜂箱搬上搬下花的力氣也不少。舟車勞頓,兜兜轉轉,力氣和錢花了不少,結果最後還是白忙一場。

我年紀也一年比一年大了,體力也逐漸跟不上了。幾年前我就不再往外面走了,現在在老家,手頭上還有百餘箱蜂,就擺在家裡的院子裡,蜜蜂每天倒也能採許多蜜,來買的人也挺多,都是慕名上門的。

浙江養蜂人

講述人:錢德明

記錄人:蘇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