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蘇軾收到好友章質夫寫來的一首詞《水龍吟》,也依原韻,酬和了一首,沒想到,這首酬和詞不僅寫得婉約,而且力壓原詞,更成為不朽詞作。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再看一下原詞:

水龍吟

章楶(章質夫)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大家一看,就知道優劣。章質夫詞中的美人是美人,楊花是楊花,二者界線分明,楊花不過是美人的陪襯物。而且詞中的楊花,只有外形的細緻刻畫,而缺少靈魂的抒寫。

蘇軾的楊花,就搖身一變為一個混沌體,似乎是楊花,又似乎是美人,二者很難剝離開來。再加上那幾個極富張力的句子:“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真讓人讀了又讀,欲罷不能。這也許就是文字本身的魅力吧。

但今天,我們不探討這些名句的美妙,而要說一說蘇軾為什麼要寫“恨西園、落紅難綴”?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首先,“西園”指什麼?

歷史上的“西園”有以下幾處:

(1)東漢末曹操建。曹植有詩曰:“公子愛敬客, 終宴不知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這個西園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

(2)南北朝時名園。《資治通鑑》:南朝梁大寶元年(550),“王僧辯軍至鸚鵡洲,……(邵陵王)綸集其麾下於西園”。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城區西部。

(3)北宋駙馬都尉王詵之第,當時文人墨客多雅集於此。元豐初,王詵曾邀同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蔡肇、李之儀、李公麟、晁補之、張耒、秦觀、劉涇、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圓通大師(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遊園。史稱“西園雅集”,眾人認為可與晉代王羲之“蘭亭集會”相比。

(4)始建於元至元年間,初名歸元寺。在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與留園東西相望。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詞裡的“西園”肯定不會是第四個“西園”,因為這個西園建造於元代,蘇軾不可能未卜先知。

那前三個園中的哪個園是蘇軾心中想呢?

個人認為,第一與第三,可能是蘇軾所寫的園。因為第一個園,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是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園。第二個園是蘇軾曾親遊的園,也可能是他夢魂中常訪之園。

但不論是哪個園,其實都不那麼重要,因為這個“西園”,已經變成一個文化符號。就像“秦時明月漢時關”,“秦”與“漢”都是代表朝代的文化符號。再比如“尚思為國戍輪臺”和“燕然未勒歸無計”,“輪臺”和“燕然”也不能確指就是那兩個地名,也成為北方邊疆、能建功立業之地的代名詞。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西園”這個文化符號,寄託著文人的理想。因為在不同朝代的“西園”裡都舉行過盛大的宴遊活動,都是在高位者禮遇賢士的地方。“西園”成為文人倍受賞識、盡情歡樂的所在。

蘇軾在這樣的相思詞裡,突然出現“西園”二字,正能說明,這個園,是蘇軾心心念唸的一個園。這首詞寫於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第二年,他已被迫遠離“西園”,但他渴望再歸“西園”的心還在潛意識裡感傷、彷徨。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其次,為什麼要寫“落紅”?

晏殊寫過“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感慨美好時光的易逝。

杜甫也說:“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落花流水春去也,青春不再,紅顏易老。

蘇軾也藉此表達自己的青春易逝、鏡裡衰顏的無奈。他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曾明確說:“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再者,提起“落紅”二字,我們馬上會想到清代龔自珍寫的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個“落紅”,就是傳承自屈原的“香草美人”傳統。屈原在《楚辭。離騷》中說:“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蘭、蕙代表賢才的美德,後來也作為賢才的代名詞。屈原《離騷》中還寫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用草木的凋零,喻賢才的不被重用,抒發懷才不遇之感。

蘇軾在詞中寫“恨西園,落紅難綴”,就是說,遺憾那滿朝的賢士啊,都在這個時代被貶謫、被排擠了。這些賢士裡,當然也包含自己。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為何提“西園”“落紅”

這首詞因為這句話,因為這個典故,使整首詞的主題變得更深刻,意韻更豐富,從這點上看,也大大超越了章質夫的原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