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本文經西裝客授權轉載,原標題《新人進階 | 軟文不會告訴你: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原作者:wesumisura,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可能是最多業內人士關注的西裝愛好者

不安利“法則” | 不講究“規矩”

共同追尋優雅的原意——“懂得選擇”

買一件好衣服遠比買一臺好車困難,擁有百萬名車只要有錢就能辦到,而生活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不露痕跡的品味訓練,以及挑選商家的智慧和甄別品質的眼光。

呼應這次的文首語,這裡應景的po上一張蘇富比地產CEO Alexander Kraft穿著好衣服在車前留影的照片。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巴黎老店Cifonelli的作品

之所以想寫這麼一篇,起因在於最近有好幾個朋友轉給我看了一篇在微博上被轉了數千次的文章《什麼樣的西裝值得花兩萬去定》(大家不妨有空搜尋一下這篇當年影響很大的老文),這應該算是軟文中的優秀案例,其中很多大方向的觀點都說出了我的心聲,並且也的確能感受到作者是比較認真的做過功課的,可惜的是文中在關鍵技術上偏偏存在一些誤導的嫌疑(當然這樣的寫法也許最容易煽動起普通外行讀者的熱情,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七哥:《什麼樣的西裝值得花兩萬去定》是幾年前的文章了,當時男裝定製還離日常生活很遠,這篇文章給出了很多一目瞭然的判斷指標,不少圈內大咖也是從這篇文章開始入道的。從科普角度來說,是有貢獻的早期讀物。

首先要在這裡說明的是,我發現很多被瘋狂轉發和服裝業相關的文章都有些略裝X的屬性,(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business本身就比較裝X,但是你要相信,“總有一天,彪悍的人生不需要演戲”。)似乎越是以訛傳訛的一般都越容易被相信並傳播,這些文章除了讓你偶爾裝腔的顯擺以外,可能對你的著裝選擇沒有太大的實質幫助。

這種以訛傳訛的例子有:早前所謂的紅豆西裝賣幾十美金Armani在那裡加工的賣幾百美金,或者Hugo Boss的西裝都是在江蘇陽光加工的而且還基本都是粘合襯工藝之類的流言,現在也許你都能在網路上搜索到。

事實情況是Armani除了Exchange這條線和小部分Jeans線下的產品在國內生產外,他們在義大利北部地區有自己的專業工廠(Armani亞太區店鋪經理Gianluca Del Grosso曾經很誠意地和我說起過),而Hugo Boss在土耳其的那個大工廠簡直會讓人有種在花園酒店的錯覺。

當然了,Armani和Hugo Boss都只是時尚品牌,還夠不上專業西裝品牌的水準,不在本文的討論範疇內。但是這一類的亂談似乎總是很容易讓人相信,只能說國人都有些浮躁並且心底深處都好陰謀論的調調吧。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扯遠了,還是說回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的話題。就像《什麼樣的西裝值得花兩萬去定》文中所總結的那樣,無非是工藝,面料,版型,對於定製西裝當然還要加上服務。

現在我主要就《什麼樣… 》中值得商榷的幾個指導性標準做一些“果殼”解密式的解釋說明。因為大家如果按著他的指導標準去找優質西服是極可能找偏的。

以下很多觀點,基於多年混跡這個行業的經驗,以及與各位一線專業西裝品牌大佬們交流所獲得資訊所寫的。其中自然有一些也有一定自己的主觀判斷在。

誤導一?! “判斷西服是否值2萬,須檢查駁頭是否是手工納的”

這一觀點在我再強調一下,手工和機器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很多采用手工方式的也極有可能是考慮到Strobel自動納駁頭機器要價幾十萬的成本因素在內。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手工納駁頭、手工固特異中的“手工”在我國往往是買不起要價高昂的專業裝置的一種權宜之計。手工自然是做得好的,遺憾的是在這一方面機器早已更好更穩定。

誤導二?! “判斷西服是否是手工納的,就應翻過駁頭看其反面是否有針跡”

這一論斷欠妥,推斷作者應該是僅僅和裁縫或小作坊打交道比較多,沒有看過大廠的裝置,事實是,全自動的Strobel納駁頭機一般不會在面料反面上留下十分綿密的針腳(面料特殊時可能也會有),它可以給西服駁頭帶來手工納的自然翻卷感,而手動版的納駁頭機器,(價格在幾千到幾萬一臺)如果在調校上或者是操作者的操作中有問題,而一款面料又具有透針的特性,那麼就會留下綿密的針跡(機器調校和操作者非常有問題的時候,很厚的面料也能製造出這種針跡),親眼過,這本身不能算瑕疵,但是也絕對沒什麼值得炫耀的。而真正的手工反而可能只留下那麼星星點點的痕跡不會那麼綿密。所以真的要判斷手工還是機器,唯有拆。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很遺憾的,上圖這張被《什麼樣的西裝值得花兩萬去定》作者所使用的駁頭反面針跡照並不能確實的證明什麼)

個人覺得有沒有針跡都沒什麼大關係(尤其精紡),反正我看的是正面的效果。但是,假如冬天的粗紡單西駁頭裁縫給我背面都做出清晰針跡來了,我恐怕是要考慮退貨的。

誤導三?! “如果駁頭反面沒有針跡,那就是別人用膠水幫你固定的”

這也太危言聳聽了,不太清楚這事兒作者是在哪裡看到有用膠水塗抹西服前身來固定面料的,如果是指粘襯,那麼它並不是膠水,而是一種遇熱會產生粘性的“布”料,差的西服會採用全部粘襯的工藝並用廉價的粘襯,好的西服則會使用天然麻襯或者天然麻襯加優質粘襯,但是我還沒見識過膠水這回事情,(也可能看的壞貨色還不夠多??),好的西服也會根據不同的工藝使用好質量的粘襯,實際上,例如像德國Freudenber Vilene或者Kufner提供的粘襯,都會有很多不同的規格特性,並且都會對每種不同粘襯的時間和溫度有指示性的使用要求。

事實上,市面上也有一些小有名氣的品牌就是靠把粘襯效果做到極致來達到“快速效果好”的定製的。

我覺得只要最終成果滿意,沒有虛假宣傳,這並沒有什麼問題。

誤導四?! “最高階的西裝都是前店後廠(小作坊)模式”

OK,這個你說英國Savile Row的確如此,別人有專業的認證協會對每一個工藝標準都有明確量化的規定和考察。 但是在國內真別這麼指望,被該文作者鄙視的不行的上海董家渡模式不少也是前店後廠/小作坊,比如其中有家比較大的HX西服,以作遊客定製生意為主,那西服真的是貼錢給我也不要。

事實是,現階段來說還是相信優質大廠的品質比較靠譜,小作坊加本地裁縫的工藝水平絕對是受限制的,對於商家和最終客戶來說小作坊唯一的好處就在於其操作靈活性罷了。

實際上很多世界上頂級的西服品牌或者定製品牌的確也是走的工廠模式,比如Scabal的定製西服就是在他們收購的德國工廠完成的,Kiton的工廠規模也不小。專業西裝品牌和國際一線大牌基本皆是如此,自己如果沒有廠,會發到專業的大工廠去加工。曾經甚至有人和我說某些Savile Row 也是發到某某工廠加工的,這件事情沒有親眼驗證過,所以不傳播,待驗證。

1,義大利當然有很多小作坊,因為義大利法律規定一個公司員工超過幾十人必須成立工會,接下來罷工加薪的橋段就要來了。所以小作坊的協同合作是義大利很多產業的特點。

2,認識不少工作30年以上的老裁縫,對大工廠的鎖眼機、定型機、撬邊機的實用效能和效果絕對是服氣且推崇的。還是那句效果說話。

3,國外確實有國內加工的,是哪幾家,還存不存在,老裁縫師們心裡都清楚。

誤導五?! “工藝好不好就看對條對格”

這個我只能說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實上很多國內工藝水平不高的小作坊都能做到,有的時候只是在做格子面料的時候多費一點料而已。而且在某些情況某些部位的對條是需要做出讓步的(下次有機會做專文闡述) 真正考驗工藝的,那都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是在做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比如前身面料的附襯(即把胸襯用白棉線固定在面料上,這個對於手勢和放多少面料的吃勢在胸襯的什麼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再有就是裝領子和裝袖子,(把領子和袖子裝到衣服的主體上),這些東西是機器不能取代手工的地方(機器能取代手工的例如納駁頭,噱頭大於技術含量),當然不管你是用裝袖機裝袖還是手工裝袖都是考驗這個裝袖人的經驗和技術的一道工序。

再說一個一般外行不太注意的地方,西服的肩型會有不同的種類,並會帶給穿著者不同的感覺同時也帶給旁觀者不同的感覺,這裡就不說名聲遠播的那不勒斯肩了,來說一個和它風格正相反的吧,法國高階成衣和定製品牌Cifonelli家就有標誌性的非常飽滿高聳的肩型,袖籠的位置也很高,以致於時尚大帝Karl Lagerfeld都會感嘆:I could recognize a Cifonelli shoulder from a distance of a hundred meters。(100米開外我就能辨識出Cifonelli家西裝的肩)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Cifonelli又高又寬的裝袖

對條對格實在是太基礎的要求,幾百工費的全粘襯工廠都可以輕鬆做到的。

反而,講究的裁縫師應該知道哪裡可以不用對,甚至哪些儘量不去對,來配合客人的身材需求,或者合理利用有限的面料。

誤導六?! “面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面料好不是高價的理由。”

首先我同意該作者的觀點,即好面料如果沒有好工藝和好版型做支撐那的確是白瞎。但是面料絕對不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

我這裡說的偏激極端一點,為何國內定製店或者輿論都愛好推崇英國面料(這架勢和足球迷中的英迷有得一拼,事實上英格蘭在世界盃走遠了幾次)有部分說不出口的原因在於英國產的大部分面料都比較

好處理

,很多的織法和克重小作坊做出來衣服也不太容易出現大問題,相反的有一些輕薄的義大利麵料(英迷們常吐槽不耐操等)如果面料再碰上含點絲的成分,高支數的,你拿去讓人做,人還真不一定敢接這活,裝置和工藝限制產生的問題會明顯出現在西裝上。

當然了,面料裡的門道確實很多,一般人很難快速學會甄別,三言兩語也教不會大家,它其實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比如雙面雙層的面料該怎麼去做好現在國內有幾個人知道。動輒一套西服賣上普通人一年年薪的Kiton,他們的牛逼處之一就在於他們的面料是獨一無二的,面料廠只特供給他們。他們的有些Tropical面料克重也就160克,這樣面料做出來的衣服自然就飄逸。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還有在《什麼樣…》文中,作者所宣佈的判斷兩萬西裝分水嶺的牛逼裁剪技術,並不神秘,說白了就是對於版師水平的考驗(在Savile Row來說就是master cutter的水平和風格),就工作實質來說裁剪無所謂牛逼不牛逼,把版畫在面料上之後認真嚴謹的沿著線剪下來就是了。

這裡不得不說到西服最最重要的版型,一個好的版型可以在西服被穿上身後給予最好的直觀好感,也因此好的版師在國外拿個幾百萬年薪絕不難,國內現在也有。真正厲害的樣板,會把面料和其需要營造出的空間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以致於你穿上西服後感覺舒適,外觀看來卻非常貼合你的身型。

比如,我就親手量過兩件西服的尺寸,一件的平鋪胸圍和腰圍比另一件要大,但是穿到同一人身上後,卻是尺寸大的那件更顯得修身和妥貼。

最後,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就是西服選用的輔料了,是否使用好的輔料絕不僅僅體現在表面,它是不是給你用了牛角扣和貝殼扣上(當然這些都是好西裝必須的,純天然材料嘛),里布是不是賓霸cupro/bemberg(當然好西服用這種里布也是應該的,或可選擇難處理的帶花型的純絲里布)Again, 關係到西服成敗的重要輔料又是在一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胸襯用的好不好(如德國Freudenberg或Kufner),肩墊用的好不好(如德國Helsa),線是什麼牌子的(如德國Gutermann),甚至於用的針是什麼牌子的。所有這些看不到的地方看不到的過程才真正的構成了一件好西裝的靈魂,也就是它賣得貴的理由。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看不到的地方也有十足的用料才讓它耐看,耐穿,保持凌駕於時尚之上的經典質感。

新人進階|好西裝憑什麼賣得貴及其鑑別標準

在讀完我的文章後你可能會有點沮喪的發現好的西裝還真不是靠一篇文章就能教會你去甄別的,坑爹呢,全部都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並且我還有好多沒揭穿。。。保持點神秘感吧)。

好吧,我們都太喜歡論斷了,太樂衷於依賴指南,這些指南中很多的個人見識在不留神間就變成了偏見,人是由偏見構成的這可能是無法掙脫的命運,所以我們才需要審慎的甄別和學習,你看到的越多就不會輕易的下論斷。至少我必須承認自己就絕寫不出《什麼樣的西裝需要花兩萬去定》這樣讓人激動的文章。

我唯一能夠給閱讀我文章的朋友的建議是,找機會多看看好的西裝,去感受,你會自然產生一些甄別的能力,這似乎沒有什麼其他捷徑可循,或者更方便的做法是帶上我。

另外,這篇文章如果同行看到可能會微覺不爽,然而轉發這篇文章的應該都是和我一樣的技術控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