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在裁判文書中釋放學習熱情、思辨能力與寫作衝動--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在裁判文書中釋放學習熱情

思辨能力與寫作衝動

--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有感

市中院民二庭 賈倩

作為一名法院新人,在剛開始擬寫裁判文書的時候常常不敢輕易落筆,或者陷入除了“本院認為”其他部分只是簡單鋪陳的誤區,對於事實部分有時難以全盤掌握,對於法律適用也難以熟練運用。幸運的是,在從稚嫩生疏慢慢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傾囊相授、言傳身教的法官們。閱讀李廣宇法官所著的《裁判是怎樣寫成的》,便又是一次值得珍惜的學習機會。這本書中既有李廣宇法官多年從業經驗與心得,也有古今中外例證說理,角度新穎、旁徵博引又生動輕盈,像是四月的春風,吹拂過我這個“法律學徒”心頭。

“簡潔與直白,遠不如長篇累牘寫起來簡單”--《從學徒開始》

最開始接觸裁判文書是在上學的時候,導師常說要想寫好論文做好研究就得多看案例,多從案例中提煉問題歸納觀點。裁判文書便是最好的視窗。到後來看文書的速度不自覺變得快起來,因為一篇裁判文書從頭到尾讀下來是很順暢利落的,從中瞭解案件來龍去脈及裁判理由是一件相對輕鬆的事情。這是我認識到裁判文書這種寫作體例魅力的起點,就像李廣宇法官所說,“簡潔與直白,遠不如長篇累牘寫起來簡單”。

“裁判文書,就是法官與當事人的一個對話文字” --《對話是為了說服》

等到自己開始書寫的時候,越是驚歎一篇裁判文書裡沒有一步是贅述無用的。就比如二審裁判文書裡的上訴請求,當事人往往是站在己方角度闡述觀點、提出請求,有時難免出現重複強調、詞不達意的情形。對於這樣的上訴請求,如果全部放進由我們法院負責製作的裁判文書中,雖然一定程度體現了對上訴人意見的尊重,但卻更像是李廣宇法官作出的一個極具畫面感的形容——“毫無表情的複製貼上”。一位帶教法官也這麼跟我說,精煉上訴人觀點與請求的過程其實也是便於法院歸納與迴應爭議焦點的過程。李廣宇法官在書中提出的“對話式裁判文書”概念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諸如此類的經驗與智慧,遍佈這本書。

“把每一個司法裁判都當成一堂法治公開課” --《司法的溫度與界限》

可以感受到,之前對於裁判文書關注較多的往往是當事人、律師、法學生等利益相關人和法學從業者。隨著法治中國的發展,裁判文書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前不久看到一種觀點,便是建議年輕人在走入婚姻之前,去裁判文書網找十篇關於婚姻家事的裁判好好讀一讀;也有越來越多既嚴謹又溫情的判詞被大家津津樂道。我想這便是裁判文書的另一種魅力——既是生動的案例解析又是絕佳的普法文字。李廣宇法官也這樣說到,對於學理表述“結合具體案情,用樸素的語言去把它說出來,效果絕對不一樣”。裁判文書是活的法律,是迴應社會關切最好的方式之一,我想每一個法院人都是帶著這樣的責任和使命落筆成文。

回想工作以來的八個月時間,寫裁判文書的那段工作時間總是格外滿足與充實,是一種表面平靜、內心卻在不斷活動的樂趣。經過前期的閱卷、聽證,最終靜下來對著電腦寫文書的時候,所有案件資訊在心中翻滾,遇到尚存疑惑的法律適用問題,查一查類案判例、找一找法律法規、看一看各方觀點,時間總是不知不覺過得很快。學習的熱情、思辨的能力和寫作的衝動在一份薄薄的裁判文書裡充分釋放。這種釋放的機會,在離開學校學習環境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依然存在,是珍貴的。就像李廣宇法官在書中說給年輕人的一段話,“法學寫作是你書本和實踐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提升綜合素養的最佳路徑”,而“法院為你提供了充足的法學寫作機會”。感謝傳道授業解惑的李廣宇法官,也以此篇心得自勉,“高舉火焰,繼續向前”,今夜如此,夜夜如此。

編輯:沈於藍

稽核:王利冬

審定:張立群

【來源: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