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農曆中,時間進入臘月,是一年之中最閒的時間,但是又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時間,根據古代農時,寒冬臘月基本上沒有農活的,但是接下來就是正月了,正月是一年裡面的開始,顯得格外重要。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因為正月要舉行弄著的慶祝,既要犒勞自己一年的勞作,也要祭祀先祖,告知自己一年的成果,還要祈求神靈保佑自己新的一年百事順利,另外還要走親訪友,互致問候,這樣下來,需要準備很多的東西,所以,農時最閒的十二月成了一年之中最忙的時候。

最忙的節點就是臘八節,過了這一天,就要準備進入年關,民謠之中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這麼說的,接下來的半個月都要準備,到了小年,就是正式進入年關,長久以來,基本上每一天都被安排好了。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民謠都差不多,基本上大同小異,時間安排也都一樣,下面摘錄一個民謠是:

《臘八節》

臘月八眼前花,還有二十二天就過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爺,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把豬殺,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從小年開始,只有一週時間來準備年貨,每一天都很忙,每一天的事情也都安排得很明白,也就是到了小年,你如果不知道做啥,那麼跟著民謠就知道那一天干啥了,那麼這個民謠有沒有道理,是不是安排得很合適?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這個民謠肯定是以大月算的,小月沒有三十,二十九就是年三十,也即是說如果碰上小月,那麼年底的時間會少一天,表示更忙一些。

歪史以為,這樣的安排很合理,畢竟這個時間表是長久以來總結的經驗,成百上千年的時間驗證了他的生命力,能流傳開來肯定具有可行性,我們以其中兩天舉個例子,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二十八、二十九兩天是發麵蒸饅頭的日子,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是有道理的,在古代,沒有冰箱,也沒辦法保鮮,很多食材存放時間很短就變質,即使是冬天,也不過多儲存幾天。

但是,時間進入正月,過年幾天因為要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家裡來了拜年的親戚就要招待,對於北方人來說,饅頭是主食,必不可少,來了親戚自然要給端上去新鮮可口的菜餚,準備熱氣騰騰的饅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但是,這幾天都很集中,根本來

不及

現蒸,只能提前蒸好,提前啥時候呢,不能太久了,不然就幹了或者發黴了,只能選擇節前一兩天來準備,也就是說,最遲要在二十九把饅頭蒸好。

但是,還是在原來沒有發酵粉,只能自然發酵,往往要經過十幾個小時,和好

面才能完全發好,這樣最少的二十八把面發好,這樣隔天才能開始蒸饅頭,否則一切都來不及了。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古人為何選在這一天發麵,有啥寓意?

那二十八之前呢,是不是可以發麵呢,當然,可是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好了,早一點蒸饅頭,成品就早幹一天,早壞一天,壞了、幹了就不能用了招呼客人,又造成了食物浪費。

所以呢,古人總結的經驗很有效,畢竟千百年來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