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

居於河洛之間,

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隋唐大運河

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西周

早期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其內底鑄銘文記載了周成王親政五年時,在新營建的東都成周

(今河南洛陽)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

洛邑

(今河南洛陽),即“

宅茲中國

”,與《

尚書

》中的《

洛誥

》、《

召誥

》、《

逸周書

·度邑》等文獻記載相互印證,意義重大 。

何尊銘文

宅茲中國

”是“中國”一詞出土最早的見證,表明了洛陽是古中國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

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麗景門

成語典故:

定鼎中原

大禹

洛陽洛寧縣境內的洛河中

得到

神龜背馱

“洛書”,依此劈開三門(神門、人門、鬼門),疏龍門(山西河津市陝西韓城市之間黃河龍門,即魚躍龍門出處)之水東流入海,治水成功,

受禪讓

建立了夏朝,遂劃天下為九州。接著又

蒐集九州之銅

鑄造了九個大鼎,

作為王權的象徵。

到了商周時九鼎

就象後來的玉璽一樣,

成為傳國之寶,誰想統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鼎。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窮兵黷武,周武王

在洛陽孟津會盟後,

舉兵討伐,滅了商朝。滅商後,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把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

(今

陝西

西安市

,稱宗周

)。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象小鐵山,既難搬又難運。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傳說一尊鼎就動用了八九萬人,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陽。當他們準備再向西拉時,不管用什麼辦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裡巍然不動。武王聞知此事,感嘆地說:“九鼎是鎮國之寶,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定有緣故。夏朝國都在洛陽,洛陽又位於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國都遷到洛陽不成?如果是這樣,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陽吧。”不料正當武王準備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禮時,卻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

在世前,就安排

西周

宗室

、大臣

、他的同輩弟弟

[sh

ào

]公姬奭[shì]

到洛陽去

考察地形並選址

營建成周(洛陽)。

姬奭考察

地形

後,

周武王

的弟弟周公

旦又去考察並占卜,認為可以

營建洛陽

周武王沒有看到洛

建成就去世了,成王年少,周公攝政稱王,周公攝政的第五年甲子這一天開始動工建設洛

陽。

周成王在周公旦的輔佐和幫助下,

建成了洛陽,

在太廟裡建成了一座宏偉壯麗的大殿,選擇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諸侯,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滅商的大業,取得了天下。

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的建成,開兩京制先河,以陝州立柱為界,

召公

治理陝州以西,周公治理陝州以東,稱為

分陝而

”,

成就了中國有記載的第一個盛世

“成康盛世”,

開創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

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周公廟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週公旦輔佐周成王

“定鼎洛陽”的功勞,就興建了一座殿宇輝煌的周公廟,廟裡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的西關外供人們

遊覽

憑弔。周公廟一側的道路則取名為定鼎路。

洛陽

定鼎路

與中州路交叉處即洛陽市

0公里處。

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周公廟定鼎堂

關於九

鼎,還演繹出了楚王問

和武王舉

楚王問

“楚王問鼎”一事出自《史記·楚世家》

楚國

在周商之

初期,尚牽制商朝,支援周。但牧野之戰後,

楚國

見周強大,漸漸中立,甚至支援商王,引起周的不滿。在西周建立後,僅封

楚國

為子爵。

楚國

對周朝也若即若離。

“不服周”的情況就

隨之

出現。這從洛陽出土的周王

“天子駕六”和湖北出土的駕六車馬坑就能看出來。

晉楚城濮之戰後

,楚轉而向東發展

。公元

613年,楚莊王即位後,楚國再次強盛

周王的權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嚴

。公元

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北)之戎(

陸渾

戎,即春秋時期在洛陽嵩縣陸渾居住的少數民族,在洛陽市伊川縣鳴皋鎮徐陽村考古發現的

徐陽

大墓,即

陸渾

戎王族墓

),一直打到洛水

(河)

邊,

“觀兵於周疆”,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不可一世

周定王

敢怒而不敢言,忍氣吞聲,還不得不派自己的大夫

王孫滿

去慰勞。見面後,楚莊王竟然連一句寒暄的話都沒有,劈頭蓋臉就問鼎之大小輕重。楚莊王憑著自己的軍事實力,飛揚跋扈,氣勢洶洶,蠻橫無禮,蔑視周定王,對其欲取周室而代之的野心毫不掩飾。王孫滿忠誠而睿智

回答從容不迫而隱含凌厲。王孫滿說:

周王室

統治天下重在德

,而不在鼎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

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挫敗了楚莊王的狂妄的野心。楚莊王傲然地對王孫滿說:“你不要阻止鑄鼎之事,我們楚國只要把折斷的鉤(一種銅兵器)尖收集起來,就足夠鑄造九個鼎了

”楚莊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氣勢

王孫滿

強硬態度

使

楚莊王只好退出周疆

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西關九龍鼎

武王舉

武王舉

一事

出於

《史記

·卷五·秦本紀第五》

秦武王

(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

國時期秦國國君,

公元前

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縱橫家張儀在

秦武王即位後辭去相國之職出走魏國。

秦武王生性粗直,威猛雄壯,好與勇士角力為戲。大力士烏獲、任鄙皆為其重用。齊人孟賁,是著名的力士,曾在野外見黃、黑兩牛相鬥,孟賁從中以手分之,黃牛伏地,黑牛猶觸鬥不止。孟賁大怒,左手按黑牛之頭,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孟賁聞秦武王招致天下勇力之士,來到秦國,秦武王素聞其勇,拜為大將,與烏獲、任鄙一同受到寵信。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

307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今宜陽韓城)。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以窺周室。

當時周朝王室式微,周赧王遣使郊迎,使者向秦武王致天子問候之意,並聲稱天子在王城將備盛禮迎接秦武王。秦武王謝辭使者,不敢與周王相見。他知道九鼎在太廟之中,遂往觀看。入太廟,見九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九鼎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載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貢賦田土之數。

成語典故之洛陽:定鼎中原

洛陽老照片(來自網路)

秦武王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讚歎不已。九鼎名稱各不同,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別。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

“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守鼎的官吏說:“此周武王定鼎於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秦武王回頭問任鄙、孟賁道:“你們二位,能否舉起此鼎?”任鄙推辭說:“我只有百鈞之力,此鼎重千鈞,無法舉起。”孟賁笑道:“我試試。”於是用兩根粗繩系在鼎耳之上,伸開雙臂,套入繩索之中,狠狠喝道:“起!”那鼎離地半尺,重重砸在地上。由於用力過猛,眼珠迸出,眼眶流血。秦武王笑道:“雖然勉強舉起,也太費力了。你既然能舉動,難道寡人舉不動?”任鄙進諫道:“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試!”秦武王不聽,束縛腰身,扎縛其袖。任鄙拉著他的袖子苦苦勸諫,秦武王大怒道:“你自己不能舉,難道妒忌寡人之力嗎?”任鄙見秦武王發怒,不敢再諫。秦武王大踏步向前,亦將兩臂套入繩索中,想道:“孟賁勉強舉起,我偏要舉起再行走幾步。”於是盡平生之力,屏一口氣,喝聲:“起!”那鼎亦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聲,將脛骨壓斷。眾人急忙把他扶歸公館,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氣絕而亡。秦武王即位時曾言:“得遊鞏、洛,生死無恨。”果然死於洛陽。

周赧王聞變大驚,急備

棺槨

,親往視殮,哭吊盡禮。秦人奉喪以歸

秦昭襄王

即位

。昭襄王討舉鼎之罪,誅孟賁,族滅其家,因任鄙能諫,任為漢中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