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一六三 有女甑氏
魏黃初二年(221年)正月,曹丕到郊外祭祀天地和祖先。
正月初三,曹丕外出涉獵,到了原陵地區,派使者備牛、羊、豬三牲之禮,祭祀了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三月,曹丕加封遼東太守公孫恭為車騎將軍,恢復使用五銖錢。
四月,曹丕封車騎將軍曹仁為大將軍,接替了上年去世的夏侯惇的職務。
又下詔令說,凡是人口滿十萬的郡縣,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其中有卓越出眾的人,不必拘泥於人數限制。
四月初十,分配三公的封地戶邑,讓三公的兒子及弟弟各選一人封為列侯。
十一日,免除了潁川郡一年的田租賦稅,把許縣改稱為許昌縣,把魏郡的東部稱為陽平郡,西部稱為廣平郡。
曹丕十分重視儒家文化,於黃初元年(220年)下令恢復了太學,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機構,傳播儒家經典,又對經學典籍進行收集和整理,鼓勵士人學經注經,發展文化教育事業。
他又封孔子的第二十代孫、議郎孔羨為宗聖侯,封邑百戶,侍奉孔子的祀廟,詔令讓魯郡重新修繕舊時的廟宇,設立一百戶官兵守衛廟宇,又在外圍建造許多房屋,彙集學子們研讀經典。
五月,剛剛降魏的馮翊(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人鄭甘再次反叛,曹丕派曹仁前往征討,誅殺了鄭甘。
又詔使曹仁移屯臨潁(今河南漯河市臨潁縣),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之後又駐軍合肥。
六月二十八日,甄夫人去世。
甄氏(183年—221年),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石家莊市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史稱甄夫人。
甄氏是西漢太保甄邯的後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為四朝輔政大臣,德行高潔,通曉經學,位極人臣,被太皇太后王政君、漢成帝和漢哀帝所尊崇,後來以天下名儒的身份被任命為漢平帝劉衎的老師。
甄邯和族中子弟因此入朝為官,因為都有才能而得到權臣王莽的倚重。
甄邯官拜大司馬,封承陽侯、承新公,出任太保,執掌天下兵權。
甄豐由地方官員擢升為皇宮內侍大臣,官至大司空,封廣陽侯、廣新公。
甄豐的兒子甄尋任侍中、京兆尹,甄心為光祿勳。
“四甄”成為朝中新貴,威震朝野,無極甄氏也從此一躍成為中山國內的豪門望族,世代承襲有二千石俸祿的官職。
甄夫人的父親甄逸,曾經擔任上蔡令,母親張氏是常山人,生有三子五女。
甄夫人三歲時,甄逸就去世了。
年幼的甄夫人因為思慕父親,哭的非常傷心,家人及鄰居見她如此早慧,都覺得她與眾不同。
甄夫人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家裡人都彷彿看到有人把玉衣蓋在她身上,大家對此都很驚奇。
相士劉良為甄夫人兄妹看相,指著甄夫人說:“這個女孩將來貴不可言。”
甄夫人從小到大,都不喜好戲弄雜技。
八歲時,院子外有人騎著馬耍雜技,甄夫人的家人及幾個姐姐都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
幾個姐姐覺得奇怪,責問她為什麼不去。
甄夫人回答說:“這難道是女孩子該看的嗎?”
九歲時,甄夫人就非常喜歡讀書,博聞強識,只要看過的篇目,立刻就能領悟。
她還多次用哥哥的筆硯寫字,哥哥笑她說:“女人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有什麼用,難道你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嗎?”
甄夫人嚴肅地回答說:“古時候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不讀書,用什麼來借鑑呢?”
這讓他的哥哥稱奇不已。
當時天下戰火蔓延,動亂不安,莊稼又連年歉收,百姓都變賣家中的各種金銀寶物。
甄夫人家中儲存了大量穀物,趁機收購了一些珠玉珍寶。
甄夫人此時只有十幾歲,但很有見地,對母親說:“現在世道混亂,而我們卻買很多值錢物品,就像一個人本來沒有過錯,但擁有珍寶就可能成為他的罪過。現在周圍很多人都處於飢餓之中,我們不如把糧食拿出來賑濟救助親友鄰居,將善行傳播得更遠。”
全家人都認為她的話有道理,於是將家中糧食拿出來,救濟百姓。
十四歲時,甄夫人的二哥甄儼去世,她非常悲傷,敬愛寡嫂,態度謙和,時時處處幫助嫂子打理家事,還盡心照顧甄儼留下來的孩子,及其疼愛。
甄夫人的母親性格嚴厲,對媳婦的規矩非常嚴格。
甄夫人幾次勸母親說:“二哥不幸早終,二嫂年紀輕輕就守寡,還要照顧留下的孩子,雖然她是兒媳婦,但應該愛護她,就像自己的女兒一樣。”
母親聽了甄夫人的話,感動得流下淚來,便讓她與二嫂時常走動,起居都在一起,關係十分親密。
建安年間,袁紹為他的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夫人。
袁熙後來到幽州擔任刺史,甄夫人就留在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甄夫人被曹丕所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