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開江趣談吃雞

胡有琪

散文:開江趣談吃雞

開江人愛吃,好象是胎教養成的。一說吃,就眉開眼笑,眉飛色舞,彷彿個個都是正宗川菜大師,人人都是烹調評論高手。不講出一籮筐一二三四特點,就顯不出自己的高山流水。

如今,這個特點沒嚇倒外人,反倒是開江自己人遭起,錢包一洗再洗血洗,把自己的錢包洗得乾淨、幹空、乾癟。為啥,開江人嘴長唄,吃遍鄰縣無敵手,吃得物價刷刷刷血壓往上升。縣不大,胃大。人不高,價高。還歡天喜地的標榜:咱們的生活才是正宗小康水平,蓋帽成都,比肩北京,吃出了國標,吃出了開江美女無數。

可惜的是,好多老少爺們箍圓了肚皮,肚臍卻露了出來,沒有衣裳遮羞。當然,有的人銀水往外流,賺錢不費力,那就另當別論。有一些高手總結:打堆堆時,只要一嗅那個人打的屁,就知道家裡的老底底。油水足的屁肯定臭不可聞,零星油花刮腸的人,打的屁也是聲不足屁不響,好象做了虧心事。無外乎,孔方兄少了。這純粹是話題外的話題,扯遠了。其實,屁臭屁香,不是我們這些小民能扯清的,還是少說為佳。

我們還是說吃。

首先說吃雞。開江人吃雞,一是講究“土”,非土莫論雞。人要洋,雞要土,越土的雞要的是價錢。籠養雞幾元錢一隻,雜交雞十一、二元一斤,土雞如今卻是鳳凰價,貴時二十幾元錢一斤。開江家戶人家請客,真是一雞定宴席,一雞就是百十元。沒有雞,自己都覺得丟人。開江人在成都殺館子,一看所謂的土雞都是一些黃腳杆,嘴一撇,一聲冷笑,這也叫土雞?看了開江的雞,你就曉得,黃腳腳雞想進土雞的門,門都沒有。成都的雞是豬鼻孔插蔥,裝象。而且土雞冒不得皮皮,一看雞爪子有沒有突出的剌釘,就一目瞭然。想靠化妝打扮,矇混過關,有錢也難買商標。二嘛,雞要仔雞,而且是仔公雞(俗稱童子雞)。重量不能少,又不能過,三斤左右,冠紅體雄,剛開叫的雞,為雞中極品。如果雞子脫了衣服,露出光筒筒裸體,碰巧又是烏肉雞,那就是極品之極品。不夠重量,沒有嚼頭。重量過頭,肉又嫌難嚼。所以說,開江人難侍候,也就是東不成西不就的意思。反過來說,開江人會生活,會吃。套用一句日本話,雞的咪西咪西,大大的好!三是講究烹調手法。雖然說一雞上桌,鳳凰退位。但雞也有雞的風度,雞的格調。在開江論雞,不講酸辣雞,別的雞就難以出人頭地。如果說酸辣雞是探花,別的雞就莫想當狀元。可見酸辣雞的地位是獨霸開江,佔山為王。酸辣雞,大廚理所當然會做,老百姓做也毫不遜色,甚至高手在民間。你看現在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城裡人不登大雅之堂,卻一窩蜂地愛往山灣農家樂等地方跑,為啥?一為登山休閒,二就是沖天一愛為酸辣雞。品雞,乃開江人一大快事。其實,酸辣雞,酸不能過,辣也不能過。佐料首選蘿蔔泡菜、酸辣子泡菜。佐料搭配要恰到好處,千萬不能搶了雞肉的飯碗。否則,還叫什麼酸辣雞。其它的佐料則根據各人愛好,最普遍的是加蘑芋、胡蘿蔔、茨菇等。而普安鎮紅出名的跛跛雞,用的則是西紅柿,又是另一道風景。後來的尖椒雞,雖然吃得是大汗淋淋,令人胃口大開。但是論地位,它還是不敢越酸辣雞雷池一步。而母雞全身赤裸披掛上席,缽缽裡燉的是有汁有味有顏色,始終是陪席,不是正菜。當然,講滋補,論養人,做人要作開江人,喝湯要喝母雞湯。坐月子,母雞湯更是特棒。而宮爆雞丁,白砍雞,滷雞等,味獨特,在開江也是各領風騷,各插自己的大旗。可以說,雞的各種吃法,在開江是應有盡有。只有洪七公喜歡的叫化雞,是真人不露相。可能是現在的人愛吃燒烤,叫化雞變成了燒烤雞。另外,就是可能再也找不到洪七公裹雞的那種泥巴,無法複製叫化雞的香味,開江人只得作罷。

開江人對雞情有獨鍾,吃雞常常越界,鄰近縣宣漢、梁平、墊江等地,也成了開江雞販子的天下。有一則趣聞,說是鄰縣有一雞王剛紅臉登位,正天花亂墜地胡編自己上能啄天窟窿,下能抓地大洞,聽得剛刪封的三宮六院眾母雞心潮澎湃、心情激盪、心花怒放時,陡聽十里雞鳴傳警,說是開江雞販子正聞訊殺來,氣味已傳到山埡口。傳警的雞鳴聲未斷,雞王已咕咕咕的一陣怪叫,殼子也不吹了,眾老婆也不要了,丟盔卸甲往山旮旯偏角角亡命狂奔。途中有一條毒蛇窺視雞王已久,本想攔路打劫,一餐美食。一聽到雞販子三字也頓時嚇得腳粑手軟,怕被順手牽羊,趕緊溜個無影無蹤。而開江雞販子不慌不忙,說來也怪,好象有特異功能直奔雞王巢穴,一舉擒拿雞王。雞王前面垂頭喪氣,後面雞子雞孫雞老婆一大群乖乖束手就擒,不用繩子,就被押上開江刑場,祭祀眾口。那場景蔚為壯觀,一直傳為神話。還有一說,雞王至死都在咕咕咕的大罵:下輩子雞販子變雞,它也要變為雞販子,把雞販子千刀萬剮。此是野史,咱們也用不著考證它的權威性。

在十二生肖中,不見貓,不見鴨,雞卻戴上紅花。而在開江人秘傳的食譜上,雞鴨魚肉英雄排座次,雞更是擠掉宋江——當上響噹噹的龍頭老大。民間有句俗話: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則是在反覆論證雞的英名不朽。

所以,雞在開江,就是鳳凰。當然,瓜娃子的腦殼,千萬莫想歪了哈。雞就是雞,說是鳳凰,是因為現在看不到鳳凰。

作者簡介:

胡有琪(奇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達州市詩詞協會副主席,巴山文學院首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作品刊發《四川文學》《山東文學》《星星》《綠風》《詩潮》《詩歌月刊》《詩選刊》《散文詩》《散文詩世界》《中國詩人》《上海詩人》《中國現代詩人》《天津詩人》《四川詩人》《詩人》《海星詩刊》和菲律賓《世界日報》等官刊民刊。出版有個人詩集5部。

《巴蜀文學》出品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學”平臺上同期閱讀量較高優質稿件,將被達州廣播電視報刊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特別說明:作者投稿時,須標明“原創文章,文責自負”字樣,如沒標明或不是原創稿件一律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