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春秋時期,周王室日漸衰弱,各地的諸侯王紛紛脫離周王室的管轄,在各自的地盤上稱王稱霸,除齊、晉、楚、吳、越等國家之外,還存在聶國、頓國、甘國、唐國、萊國、召國、芮國、滕國、廖國、任國、倪國、江國、羅國、赤國、鼓國、譚國、程國、中山國、舒庸國、南燕國、逼陽國等大大小小諸侯國120餘個。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亂世之中崛起無非是因為軍事強大,而古代軍事強大,也無非是兵力、火力、財力、統帥、地緣等因素。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正是在這幾個方面擁有獨特、突出的優勢,才在與120餘個大小諸侯國的征伐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楚國】

《戰國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強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裡。”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楚國是戰國時期面積最大的諸侯國,在其鼎盛時期面積達11個省,連綿300餘個縣,地域博大,人口眾多,《戰國策》中說“楚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趙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燕帶甲數十萬,車七千乘,騎六千匹”,將楚國與趙國、燕國等兩個大國相比較,就可以看出楚國在步兵、騎兵等諸多兵種的軍隊數量上佔據巨大優勢,因而軍隊數量也成為其屹立於戰國的資本。

【趙國】

《史記·趙世家》“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二十一年,攻中山,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胡服騎射的改革措施雖簡單,只是向胡人學習穿衣、騎射等,但是讓趙國迅速強大起來,胡服騎射的第2年,趙國向西戰勝匈奴,奪取了林胡等地,並設立了“雲中、雁門、代郡”三個行政區,國疆範圍達到了今天河套等地區,又向北消滅中山國,可以說,精銳的騎兵是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重要因素。

【秦國】

《戰國策韓策》”科頭,貫頤奮戟者,王不可勝計也“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秦國銳士在戰場上頭裹黑巾,上身赤裸,腰間掛滿人頭,大聲吶喊的向前衝鋒,由自耕農組成的銳士之所以如此勇猛,原因在於商鞅變法,秦國的制度保障了耕戰的積極性,其作戰的主動性和勇猛,在諸侯國之中是居於首位的,單兵戰鬥力極強。

【齊國】

《荀子·議兵》“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齊國地緣位置優越,東部濱海,盛產魚鹽,且周圍與戰國七雄相接較少,國家整體形勢較為安全。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這樣優渥的地緣環境,讓齊國長期處於富足、安逸的狀態,崇尚文治而背離尚武之風,國家的富足是齊國立於戰國七雄的根本,但是也是其沒能統一全國的重要因素。

【燕國】

《資治通鑑》“六月之間下齊國七十餘城”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戰國七雄之中,燕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燕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的正統諸侯國,在西周時期便已受到分封,卻因為荊軻刺秦才被人熟知,其故事比最弱小的韓國都要少,但在齊國最盛時卻差點消滅齊國,最終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盛衰,主要取決於統帥,燕昭王用樂毅,六月間攻破70餘城池,燕惠王用騎劫,隨後便在即墨城下大敗。

【魏國】

《荀子·議兵篇》“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魏武卒的出現,讓中國歷史開始有了重灌步兵的概念。魏武卒裝備精良,手持長戟、腰掛短劍,身負重甲,後背犀面大擼和強弩,並且配有數十之箭矢。這樣的裝備,在戰國七雄之中數一數二,因而才能創造5萬魏武卒破50萬老秦人的戰爭神話,而這背後依靠的正是魏國強大的國力和富有的財政,財力和兵力造就了強大的魏國。

【韓國】

《史記·蘇秦列傳》“於是(蘇秦)說韓宣惠王曰‘韓北有鞏、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水,南有陘山,地方九百里,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春秋時期諸侯國120餘個,戰國七雄到底憑藉什麼才在征伐中崛起?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地盤最小、人口最少、經濟一般、強國環伺,但其武器精良,韓國的南宛是著名的冶鑄中心和兵器產地,其生產的弓弩是秦軍弓弩射程的兩倍,可見其威力之大,也正是因為武器先進,獨一無二,才使其在強國中佔有一席之地。

strong/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