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3日訊息,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將月壤帶回地球,圓滿完成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任務的最後一步。伴隨這一歷史性時刻共同到來的,還有新鮮出爐的關於嫦娥五號的科技解讀。“嫦娥五號”怎麼登月?如何導航?怎樣挖土?這其中都有哪些難度,是如何克服的?在7集短影片《飛吧 嫦娥》中,這一系列謎團正在逐一解開。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核心技術切入,精準聚焦七大關鍵環節

飛天攬月,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在話題的設定上,《飛吧 嫦娥》精準選取發射、測控、落月、採集、交會對接、月壤轉移、返回7個關鍵環節,聚焦“嫦娥五號”從發射到回家的多個驚心時刻,展現了“深空測控”“變推力發動”“連桿轉移”“跳躍式二次再入”等近20項關鍵核心技術,使得觀眾對於此次探月任務有了系統的認知,充分發揮了科學普及、解疑釋惑作用。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將抽象的技術“化虛為實”,長征五號大推力火箭成了該系列短影片的第一個主角。在它的保駕護航下,嫦娥五號義無反顧地向太空進軍。在第二集中,擁有“千里眼”的中國深空測控站,一刻不停地盯住幾十萬千米之外的航天器。在鑽取月岩的空心螺旋鑽頭裡,套著一個長筒襪一樣的小袋子;透過仿生學設計,連桿轉移機構讓樣品容器在太空中實現了精準穿越……一系列可感可知的科技成果作為講述載體,《飛吧 嫦娥》將探月工程的高深科技,在熒屏上一一還俗。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專業性是此類科學短影片的命門。在大眾的眼裡,嫦娥五號之所以神秘,在於它對那片未知領域的探索,不僅僅是看到了什麼,更多的是如何做到的、怎樣看到的、背後都經歷了些什麼。而後者尤其需要權威細緻的解讀。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該片在七大關鍵核心環節中,首次公開部分科研關鍵環節和技術研製場景,並邀請大量的一線工程師、科學家、技術人員進行解讀,與發射紀實、試驗紀實融為一體,引導大眾對於科技的思考與探索,權威講述嫦娥五號如何圓滿完成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任務。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驚心動魄的“五分鐘”

五分鐘的篇幅,做好不容易,做精尤其難。將深奧的航天技術能夠在五分鐘的時間說清楚,並且被觀眾接受、記住、喜愛,尤其需要考驗創作者的功力。這不僅需要對主題內容有通盤的理解和掌握,還有對於故事講述節奏、講述方式的創新把控。

在7個“五分鐘”裡,《飛吧 嫦娥》所講述的七大關鍵步驟環環相扣,每個步驟中的各項技術突破,也是一氣呵成、直切要害。譬如“層層丟擲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鏈,先告訴觀眾從15公里的高空到達月面的艱難,再詳細揭秘如何使用可變推力發動機完成減速下降,而後丟擲“懸停”和“避障”的問題,再講述如何利用鐳射三維成像敏感器拍攝並計算出合理的降落點;譬如“開門見山”式的閃亮登場,直接亮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大推力,再詳細闡述支撐它的8臺液氧煤油發動機加4臺液氫液氧發動機;譬如先呈現“天上”軌道器和上升器的交會對接,再回到“地上”地面試驗苛刻的精度要求……包袱不斷、懸念不斷,在一系列別具匠心的劇情設計下,該系列短影片的每一個五分鐘,都不重樣。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在科普表達上,《飛吧嫦娥》透過大量的對照和類比,將科學術語和科學量級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可知可感,以最為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觀眾看得清、聽得懂。此外,將現場採訪與三維動畫演示相結合,透過三維動畫還原空間環境,直觀解讀科學原理,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高難度的科技標準和複雜的工程需求在酷炫的音畫演示中得到認可和理解。五分鐘的時間內,觀眾不僅能看到一波三折的創新故事,看到跌宕起伏的戲劇衝突,也看到了媒介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現在進行時”融入溫度情懷

《飛吧 嫦娥》系列短影片在嫦娥五號落地當天即登入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創下了紀錄片的製播時效新紀錄。緊緊跟隨最新新聞事件,使得紀錄片不再是記錄歷史、梳理過去,而是緊隨當下成為現在進行時,記錄定格“此時此刻”。在片中,觀眾可以看到嫦娥五號發射、登入月球、採集土壤、返回地球等最新的新聞畫面,看到科研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權威解讀,更多的技術細節被解密,更多的內心共鳴被激發,對於相關新聞報道形成了及時深入的拓展與補充。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嫦娥”的名稱,本身就給了中國探月工程一個詩意的名字。中國探月工程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浪漫色彩。科研工作或許看上去枯燥乏味,但他們收穫的是人類對於未知疆域認識的不斷加深,是科學技術的迭代和躍進。正如《飛吧 嫦娥》開篇就描述的,這是一個月亮與夢想的故事。這個夢想,在紀錄片中,是科研人員專注、緊張、期待的眼神,是成百上千次試驗和忐忑急迫的等待,是航天工程師的匠人匠心,也是深空探測器望向的星辰大海。人文的鋪底和點綴,構成了《飛吧 嫦娥》獨特的敘事情境。

紀錄片《飛吧 嫦娥》:第一時間解密探月工程科技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這條路很長,中國人已經走了16年。伴隨著傳統民樂和打擊樂交織在一起的背景音樂,這群人的故事在片中演繹得極為傳神。他們是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中國探月人的縮影。《飛吧 嫦娥》正在以紀錄片的形態,不斷拓展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熒屏上的溫度和質感,給中國航天貢獻獨特的視覺檔案。

作者: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