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北京這塊地方,文藝氛圍非常濃厚,我們講它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在這樣的土壤中自然也醞釀出了不少文藝界、文化界的名人,當然咱們就不一一舉例了,因為太多了,多如繁星。但是確實咱們可以總結一下從小成長在北京的那些文化界名人們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

少年時淘氣,青年時不務正業,中年時吊兒郎當

。這些人按北京話講都可以說是“沒正形兒”。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大院子弟

在這些人當中,咱們首推王朔同學,老王絕對算是北京文化界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了,渾身上下都帶著一種北京的市井氣,一臉的混不吝,就如他自己一篇小說的名字一樣

“一點正經沒有”

要說起王朔,他絕對就是“少年時淘氣,青年時不務正業,中年時吊兒郎當”的模板,小時候王朔在部隊大院裡長大,跟著同院的孩子們到處惹事生非,除了好事他們沒幹過,剩下什麼調皮搗蛋的事全讓他們幹盡了。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在老莫餐廳裡跟人家茬架,在西單、王府井拍婆子,追了人家女孩幾條街,就王朔少年時期那點事後來全寫成小說了,不僅養活了自己,也養活了許多後來成名的大導演。

好不容易長大了,捅馬蜂窩,拿彈弓打老師家玻璃這種幼稚的事情不幹了,王朔又開始了另外一段人生,在那個年代裡,誰不想在公家謀份差事,那可是鐵飯碗,沒特殊情況這一輩子就下來了。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可王朔偏不,分配的國營藥店他幹得沒勁,自己下海當了“倒爺”,那時候這可叫“投機倒把”逮著那是真罰錢呀。

可王朔就喜歡這種有今天沒明天的生活,後來改革開放以後他還和人一起開了傢俬營飯館,是當時北京的第一家川菜館,一開始還挺紅火,可沒半年的光景就關張大吉了,後來只能靠女朋友沈旭佳來接濟他。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您想想,王朔他是那塊料嗎,做買賣那是“勤行”,全把自己當甩手掌櫃的,那能行嗎,真要踏踏實實幹那就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哪行呀。

可您還真別說,就這樣一個看起來吊兒郎當,不務正業的北京無業遊民,人家成為了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大作家,至今他都是北京籍作家當中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並且在九十年代,王朔更是踏足影視界,在電視劇和電影圈叱吒風雲。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而從小和王朔一起偷幼兒園的向日葵,一起從樓上往過路人身上吐痰玩的發小葉京,這位更是被演員文章譽為“永遠活在青春期的導演”。

儘管都這個歲數了,他仍然玩世不恭,吊兒郎當,這個年紀還能不以賺錢為目的,純粹為了滿足個人興趣而大把大把揮霍投資人真金白銀的導演,在中國幾乎已經不多見了。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馬未都就說過,原來自己在編輯部工作的時候,人五人六的,其實私下裡也是他人眼中吊兒郎當的主兒,在那個年代裡,你不好好在單位上班工作,每天跟著古董販子到處看盤子,看瓶子,看舊傢俱,這算什麼愛好啊這是。

放今天你能說古玩這東西值錢,玩這個的都不是一般人,那叫收藏家。可過去哪有這一說,今天被稱為古董,古玩,文物的物件放過去都叫舊物。而當時也沒人意識到過個幾十年這些東西都能身價倍增,當時的人們買回家就是個玩。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在編輯部的時候馬未都也感嘆,這些北京的作家哪有什麼作家該有的樣子啊,都是一進屋就叼上煙,隨之一屁股就坐桌子上了。都什麼形象呀,說話也沒個把門兒的,都是一張嘴在那胡沁。

另外兩位能稱得上不務正業、吊兒郎當的就當屬京城著名的大玩家王世襄先生和小玩家于謙老師了,說起來這兩位還真有點像,王世襄從小家境非常優越,其祖上世代為官,上學的時候家裡都給配備廚師和傭人。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這樣的家境讓王世襄就有了吊兒郎當的資本,有了不務正業的底氣,但對於王世襄來說他更感興趣的還是玩,擎狗捉獾,韝鷹逐兔,養鴿飛放,秋鬥蟋蟀,冬懷鳴蟲,沒有他不好的,沒有他不玩的。

後來終於讓他玩出了名堂,新中國建國以後,他成為了

著名的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

收藏家

和著名的民俗專家。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而於謙能夠不務正業也和家境有一點關係,首先家裡條件就比一般人要強一些,從小於謙跟著衚衕裡的老大哥們一起去山裡粘鳥,野釣,養鴿子,養鳥,養貓養狗,長大之後又有了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儘管搭檔郭德綱忙的四腳朝天,可於謙仍舊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怪不得連郭德綱都羨慕他,號稱自己這輩子沒謙哥活得值。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如今謙哥又搞起了動物園,每天與動物共處一室,好不自在,對於謙哥來說,說相聲也只不過是愛好之一,並不是他生活的全部,誰說百分之百的投入才能換來好的回報,這在謙哥的身上就不成立,無論抽菸、喝酒、燙頭,還是和動物們神交,或者鬥一鬥蛐蛐,把玩把玩手串,都沒影響謙哥成為當今相聲界最好的捧哏演員。

而馬未都就更別說了,小時候那也算是頑劣少年了,父親和他唯一的溝通方式就是拳打腳踢,北京城裡的馬蜂窩都快被這位爺給打絕了。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按馬未都自己的話說,看到馬蜂窩掛在高高樹枝上自己就無法自拔,必須給它打下來,您說那馬蜂多辛勤了,從早忙到晚,人家招你惹你了?可小時候的馬未都可不這麼認為,在他們這幫熊孩子看來,捅馬蜂窩是幼時最大的挑戰,極為刺激,把馬蜂窩捅好了那是可以在同學之間吹牛的,至今想起來年過六旬的馬未都還興奮不已呢。

馬未都那時候也是軍隊大院出身,所謂的部隊大院,最直觀的概念就是大,空地多,院子裡種了許多大樹,有的一兩個人根本抱不過來,少說也得上百歲了,那樹上掛著大大小小的馬蜂窩不計其數,沒事幹的時候馬未都就拿彈弓子或者竹竿來捅馬蜂窩。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在馬未都個人的脫口秀節目當中,他談起自己童年的經歷時眉飛色舞,全然一副老頑童似的的形象,他很認真的訴說著捅馬蜂窩的樂趣,傳授著打馬蜂窩的經驗。

馬未都認為,對待馬蜂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捅,一種是用彈弓子打,前者風險大,但有效,後者則風險小,但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如果打不準,驚動了窩裡的馬蜂后果也挺嚴重。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但不管怎麼說,馬未都都是個中高手,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有一年,馬未都也曾栽過一回,那年北京雨水多,見天兒的小雨淅淅瀝瀝,馬未都來了興致,跟同院的孩子們吹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下雨天是捅馬蜂窩的最好時機,雨水會使馬蜂飛行能力下降。”

夥伴們一聽,有道理呀,那就跟著他幹吧,在馬未都的帶領下,大夥披上軍隊的雨衣,包裹得是嚴嚴實實,人手一把彈弓,簡直是武裝到了牙齒,踢著正步就到了一棵大槐樹下集合,馬未都煞有介事地還讓大夥報數,稍息立正,預備射擊,大夥一致瞄準了一個柚子般大小的馬蜂窩開始了火力傾瀉。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如潮般的攻勢開始壓制上方的馬蜂窩,很快彈弓射出去的“子彈”形成了一道彈幕,可誰曾想,由於天氣不好,馬蜂今天都都休假了,全體人員都伏在蜂窩附近埋鍋造飯,休養生息,這一下才叫真正“炸了馬蜂窩”。

馬蜂們蜂多勢重,見有人端自己的老窩,他們蜂擁而出,按馬未都的原話說:“它們以俯衝的狀態向我們幾個孩子衝來,一瞬間我們的精誠團結都作烏雲散了,只恨爹孃少生兩條腿,一個跑得慢的孩子臉頰上狠狠地被蜇了一下,其慘叫在雨天傳得很遠”。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當場面發展成白刃戰,顯然持有遠端武器的馬未都一夥就兵敗如山倒,一潰千里,蜂群一看對方全跑了,窮寇莫追,蜂王一聲令下,大家鳴金收兵。

馬未都一看,好小子,敢情這幫傢伙也讀過《孫子兵法》呀,得,回去咱們收拾戰場,拯救傷員,回去半路一看,果然有一位夥伴趴在地上痛不欲生。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這時候看馬未都說話了:“我有一個辦法特靈,我爸說的”。言罷他趴下褲子就開尿啊,這幾個小夥伴一看,是展示咱們團隊意識的時候了,趕緊救人吧,褪下褲子也跟著尿,好傢伙,把這小子給澆的呀,按馬未都原話說:“這一泡尿呲完,被蜇的孩子差點斷了氣”。

您瞧瞧,多損呢,這還沒完呢,這幾個孩子一邊走還一邊嘟囔著,跟它沒完,從哪跌倒的,就要從哪爬起來,從哪失敗的,就要從哪給它打回來。而這被蟄的孩子也跟著嚷嚷:“

我們今天大踏步地後退,就是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進,不要怕砸爛罈罈罐罐”。大夥昂首挺胸就回了大本營。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每每回想著少年時期的種種往事,馬未都不禁感嘆:

“我從小一起生活的孩子凡是淘氣的後來都出息了,凡是吊兒郎當的後來都成事了”

的確,男孩子不要怕他淘氣,不要怕他玩物喪志,連玩都不會你將來還指望他能會什麼?從某程度上講,男孩子淘氣不是壞事,至少證明了他對事物有好奇心,有獨立自主的意識。而吊兒郎當與不務正業又如何,這樣的青年將來未必就不能成才。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老子說:

“無為而治”

,而王朔,王世襄、于謙等等這些名人,他們恰恰身上都具備一個常人無法擁有的特質,那就是

“以無事取天下”

,恰恰體現出了老子所謂的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正因為他們對待名利的態度和常人不同,以至於他們反而能夠在面對名利的時候更加冷靜,不至於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喪失基本的判斷力。

馬未都:小時候淘氣,大了以後吊兒郎當的北京人後來都出息了

而莊子也說: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其實恰恰也正是因為這些好逸惡勞的北京人當年不是個好學生,不是個好售貨員,不是個好工人,反而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自己的興趣,從而在自己的特長當中找到了自己的那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