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Hi,好久沒跟大家聊電影了,也不知道大家還在不在,在此向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兔年快樂!

《四海》這部電影我在虎年春節期間就已看完,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到現在才跟大家聊起。好多人認為該片太爛,充滿了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甚至認為韓寒江郎才盡,越來越像郭敬明……我的看法是:這依然是部有誠意的好電影,如果說這部電影差,那就只有一個問題。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四海》

首先說明一點,在我的觀點裡,故事性差的電影不一定是爛片,故事是電影的一個要素之一,並且不是最重要的那個要素。

好電影不一定以故事性為核心。電影的意義在於用視聽語言傳達某種資訊,這些資訊可以是某種情緒、某種理念、某種思想,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即可,至於是否具備完整、有趣的故事,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國內就有兩位導演很喜歡拍這種電影,一位是王家衛,一位是姜文。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王家衛

王家衛就不用說了,電影的故事性一般,但意境與情緒渲染到了極致,像《東邪西毒》、《2046》都是經典,觀眾幾乎不知道在講什麼,但那一幅幅富有特色的電影構圖和對人物內心情感幽微的刻畫,都令人無法自拔。還有姜文,他的《太陽照常升起》,就用類似意識流的風格,以錯亂的情節,透過大量的象徵、隱喻來輸出思想。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2046》

外國導演也很喜歡玩這一套。大衛芬奇的高分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又名《返老還童》)戲劇衝突弱,劇情冗長,影片把更多的筆墨用在了對哲學思想的表達上,反響很好。

在我看來,韓寒這部《四海》就屬於這類故事性差,但又非常深刻的電影。一方面,它延續了韓寒一貫的幽默,以及“尋找—在路上”的宏觀主題,設定了好幾個有趣的隱喻;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部電影講了一個“逃離”的故事,探討了一直以來都存在,也一直被探討的問題,有一定的思想性。

先說影片中幾個比較重點的隱喻與符號:

島:

島給人的感覺是安詳的、孤獨的、平靜的、唯美的。其實,它更多是一種符號,隱喻人們回不去的、純淨的故里,與影片的名字“四海”形成反襯。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摩托車:

摩托車是穿插全片最重要的一個媒介,它伴隨男主從青澀的童年,到叛逆的少年,再到沉重的成年。我認為它除了是導演對內燃機時代的緬懷外,從電影語言看,也是對時間如梭的一種隱喻,即“時光像摩托一樣飛快”。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摩托車

警官:

警官給人的抽象感覺就是“秩序”與“規則”的化身,所以,可以隱喻為“正”。

混混

與警官相反,是一種對規則的破壞,可以隱喻為“邪”。

名字:

“吳仁耀”最好理解,即“沒人要”,隱喻每一個在外孤獨漂泊的遊子。“周歡歌”其實可以理解為我們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少年時光。“周歡頌”則可以理解為我們一去不返的最純真的愛情。

哆啦A夢的竹蜻蜓:

隱喻著天真與夢想。

頭盔:

隱喻著假面。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頭盔

《麥琪的禮物》:

電影中男主枕邊有一本書是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這本書講得是一對小夫妻在聖誕節前想互贈禮物,結果陰錯陽差,珍貴的禮物最後都變成了無用之物。這其實暗合電影的線索與結局——我們曾經追求的美好,都在成長過程中漸漸消失。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麥琪的禮物》

把這些隱喻、符號搞懂之後,我們再重新解構這個故事就會清晰很多,實際上,它講述的是一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的故事:

男主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島上,與奶奶、朋友、暗戀的女孩度過了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少年時光。他對外邊的人充滿了好奇與崇拜,由此對外界產生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就和我們小時候總是渴望走出去是一個道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時光總有天會過去,當親人離開,為了養家餬口,每個人都不得不去外面的世界謀生——男主、女主走出去的契機也是因為親人的離去,為了錢。

走出去後,他和每個年輕人一樣想要實現抱負,但現實卻令人屢屢碰壁,為食宿發愁、被壞人欺負、甚至被親人拋棄、與所愛的人分道揚鑣……歷經種種,才發現外界並不如想象中那麼美好,即便他仍心懷幻想,但有時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正邪之間被拉扯,甚至不得不戴上假面,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年輕人在社會打拼的心路歷程。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戴上假面的男主

故此,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大家從嚮往遠方,到被社會毒打的一個縮影,暗合成長之痛。影片最後:男主孤零零再次回到故鄉,但那個純粹的故鄉其實一回不去,很多東西只能被緬懷。而在午夜夢迴時,外面世界的那些遊子們依然會不斷地回來,又離去……

所以,這是一個有點憂傷,但又不乏溫馨的現實主義電影,它教會我們“遠方不止有詩,還有苟且”,這種反雞湯的視角不得不說是很讚的。同時,導演也在呼籲我們在這個精神世界越來越荒蕪的時代,要守住那座島,守住那座精神家園……

因此,從思想性看,這無疑是部好電影,也是韓寒對自我風格的一次探索。

至少。韓寒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電影的可能性:用溫柔的,浪漫主義手法去展現堅硬的現實。如果我們只對某一種電影風格感興趣,而不允許導演去做創新性的試驗,那麼,中國電影將無法朝著多元的方向發展,這也是對電影藝術的一種禁錮。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韓寒

導演風格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韓寒的第四部電影,聯絡前面三部,我覺得他已經初步搭建了一個“韓氏宇宙”。

一、《後會無期》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後會無期》

這是部講“理想”的電影。按照標配,該片應該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勵志雞湯文。可韓寒卻反其道行之:一方面沒將追逐理想的路渲染得多麼偉大,反而是充滿烏龍、狗血;另一方面,結局耐人尋味。那個一心想出頭的主角最終淪為素人,而那個隨遇而安、沒啥野心的配角,反倒無心插柳成了最有出息的人。

這個荒唐的結局告訴我們:有時努力是沒用的,時運也很重要。這是許多雞湯片不會告訴我們的現實真相。

二、《乘風破浪》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乘風破浪》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父子矛盾。通常情況,這種電影的設定一般都是叫父親去理解兒子。但韓寒卻故意反著來,讓兒子回到過去,去理解父親,最終,達成和解。

影片透過逆向思維告訴我們:我們眼中頑固的父母,曾經也和我們一樣是熱血青年,這對於我們理解親情、理解成長之痛無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角度。

三、《飛馳人生》

《四海》的問題,只有這一個

《飛馳人生》

這是部講熱愛的電影。尋常編劇會將之描寫為某個少年追求熱愛,大獲成功的故事。可韓寒卻做了兩個反套路設定:一是把主人公設定為一個生活落魄的中年賽車手;二是結局留了個大懸念,沒展現男主是否取得成功,這讓很多觀眾感覺突兀,但這恰是本片的亮點。

它告訴我們:首先,熱愛與年齡無關;其次,追逐熱愛的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這些是雞湯片不會告訴我們的真相。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辜負生命中所熱愛的一切——這是韓寒給我們的建議。

當然,不可否認,韓寒其實是想對電影的商業性做一些妥協的,最明顯的體現是《四海》的故事性要遠比他之前的作品更完善,甚至放棄了用歌曲來推動情節的做法,這說明他其實也想在保證思想性的同時努力講好一個故事,從而增加電影的娛樂趣味。

遺憾的是故事並沒講好,最大的bug在於巧合的地方太巧,缺少必要的鋪墊,導致每個環節都顯得那麼刻意,比如,警察打車的那個橋段,為了遵守交規,他愣是與不願掉頭的混混從白天僵持到天黑,搞笑雖搞笑,但看起來非常尬;比如,女主遭遇的那場車禍……

在設定巧合方面,最著名的是鬼才導演蓋裡奇,後者電影雖然也很巧,但巧得卻很合理,令人不會覺得有斧鑿的痕跡。比如,其經典作品《兩杆大煙槍》的劇情就很絕,每個巧合在時間、空間上都做了必要的、足夠的鋪墊,幽默中透著嚴謹,令人歎為觀止。希望韓寒有天能拍出一部兼具故事性與思想性的佳作。

綜上,拋開故事性不提,韓寒電影的思想性是深刻的,他難能可貴地撕掉了某些崇高的假象,反映出真實世界的荒誕、烏龍、狗血、錯位,幫助年輕人對這個世界有一個更理性的認識,單從這點就高出那些雞湯片導演一截。

所以,我給韓寒電影的定義是:披著文藝外衣的現實主義電影。

這也是他和郭敬明的本質區別,後者作品從內到外充斥假大空,前者則在插科打諢的表象下,有著深刻的思想性。

你覺得怎麼樣?歡迎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