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下楓葉紅

從蘇州火車站出來,廣場上赫然屹立著一尊高大的銅像。多年來,我一直都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伍子胥。直到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搞清楚,這座銅像的主人,是范仲淹。

天平山下楓葉紅

在學界流行著一個說法,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半完人,孔子,范仲淹,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何謂完人?立德、立言、立功,缺一不可。

范仲淹的父親是蘇州人。兩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到山東鄒平朱姓人家。所以,范仲淹的青少年時期,幾乎都是在孔孟之鄉的山東度過的。直到他參加科舉考試時,他的名字還是叫朱說。做官後才改回範姓,回到蘇州認祖歸宗。

天平山下楓葉紅

有一個傳說,我是深信不疑的。范仲淹在朝任職時,有個風水先生告訴他,蘇州有一塊風水寶地,死後埋在那裡,可保子孫500年人才輩出。范仲淹花錢買下了這塊地,他沒有建造墳地,而是在這塊地上,自費建起了一座學校。風水先生感嘆到,範氏大仁大義,蘇州從此一千年內,必定長興不衰了。

天平山下楓葉紅

從范仲淹在蘇州行建範氏義學,到現在,已經過去980年了。也正如這個傳說一般,近千年來,從蘇州走出來的仁人志士,歷史名流,璨若星河,獨步天下。國內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與蘇州相匹比。

北宋的都城在河南開封,范仲淹病逝後,沒有歸葬原籍,而是就地安葬在河南。范仲淹的祖上,包括他的父親和祖父的墓地,都在蘇州的天平山。天平山,也因范仲淹的緣故,而多次受到北宋皇帝的賜封。

天平山下楓葉紅

明朝萬曆年間,范仲淹的第十七代孫從福建辭職返鄉時,帶回了380株楓香樹苗,栽種在天平山上。從此,楓香遂成天平山一大景觀,時至今日,天平山已位列中國四大賞楓地之一。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位於蘇州西南方的木瀆古鎮附近,千百年來,以奇石、清泉、紅楓、聖蹟為盛景。天平山海拔只有200多米,拔地而起,巍峨矗立,雄偉卻不失風雅。山上怪石嶙峋,鬼斧神工。登高遠望,蘇州半城盡在眼前。俯瞰山下,楓葉斑斕,林木疊翠,湖光山色,相映生輝。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可惜,所謂的清泉,全然不見。山無水依則無魂,石無水繞則無趣。沒有清泉流水的天平山,雖然林木蔥鬱,卻感受不到生機之勃然。

天平山下楓葉紅

公元1989年,在范仲淹誕辰一千周年的時候,在天平山下的范文正公祠前,建造了一座紀念牌坊,碑心上刻著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俗稱先憂後樂坊。上世紀六十年代,天平山淪為了採石場,一切歷史遺蹟建築,幾乎都被蕩為平地。自然,供奉著范仲淹和他四個兒子的范文正公祠,還有供奉著范仲淹曾祖、祖父、父親的三太師廟,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重新修建的。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從福建泉州移植過來的380株楓香樹,歷經400多年的風雨滄桑,如今,還有100多株依舊盎然存活著。其間,清朝中期又有大規模的種植,這才形成了現在我們得以一見的楓葉奇觀。

天平山下楓葉紅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每年的11月中下旬,是天平山賞楓的最好時節。今天的天氣分外的好,秋高氣爽,和風送暢。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了楓葉白人頭。在最好的時間,遇見最美的楓葉,也算是送給自己,一份遲到的生日禮物吧。白頭不可怕,戲舞秋風天地大。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一樹紅花照碧海,一團火焰出水來。青黃橙紅紫,五彩楓,繽紛如珊瑚流翠。五種顏色的楓葉,次第鬥豔絢爛。青綠、淺絳、金黃、橘黃、橙紅,五光十色,五彩斑斕。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在李白的詩裡,楓葉隨風,象徵著清冷的絕望。可是,天平山下,楓葉落英繽紛,嫵媚翩躚,全不見蕭瑟秋意的悲涼,更沒有潯陽江頭的離愁別恨。秋風無意,楓葉有情,看慣了滄海橫流,大江大河,縱情於高山清泉,旖旎婆娑。時光不老,歲月靜好,珍惜眼前的美景,珍愛淡定從容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在最好的時候來到天平山賞楓,如我所想的人,也是比比皆是。尤其是上山的通道,幾近擁堵。從地鐵口到景區的這兩公里,無論是開車還是騎車,都比不上步行快捷。如果是週末過來,建議從地鐵一號線木瀆站下車,五號口出來,不要考慮公交車計程車共享單車之類,徑直步行前往天平山景區,是最好的選擇。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

天平山下楓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