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從泉州萬達廣場出發,一路向東南約七公里,抵達蟳蜅漁村。

在車上,朋友問我,這兒有什麼好看的?破破爛爛土的要命一點都不好玩。不如去香草大世界或者去吃農家樂。這個地方,就是泉州蟳蜅。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泉州是一個對揹包客極為友好的城市。除了清淨寺象徵性的收了三塊錢的門票,其他所有著名的景點開元寺天后宮府文廟關帝廟統統免費,大氣的很。而離泉州市中心不到十公里,就是以“萬個海蠣蓋房子,頭上簪花為特色”的蟳蜅村。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媽祖廟旁的小廣場是村裡蟳蜅女集中勞作的地方。

海上絲綢之路最繁盛時,每天都會有載滿瓷器、絲綢的商船從這個位於古刺桐港畔的小小漁村起航。貨物在東南亞卸下之後,為避免空載重心不穩,船員們會將散落在海邊的空蠔殼壓在船艙底部。既然費勁運回自然不能浪費,漁民將這些比手掌還大的蠔殼和黃泥、糯米以及鹽甚至紅糖攪和在一起,築起巨大的蠔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蠔殼厝。因為蠔殼不怕蟲蛀,不怕雨水,所以異常堅固,有著“千年磚,萬年蚵”的說法。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像這樣真正傳統的蠔殼厝在村裡已經不多了。

不過當你真正來到這裡,會發現傳統的蠔殼厝並不算太好找。整個漁村只餘六十多座,剩下絕大多數都被翻新成了新式的二層小樓,即使有幾棟特意和蠔殼結合,也都是用水泥粘合的了。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牆上的是東南亞品種的生蠔殼,只只都手掌大。而網兜裡是本地蠔仔殼,翹出來的蠔肉只有指甲蓋大小。

這就暴露出了旅行以來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矛盾心理。作為當地居民,自然有權利享受更便利的生活,蠔殼厝即使再冬暖夏涼,也沒有現代建築住的舒服。而作為旅行者的我們,會遺憾不能親眼見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傳統。有些旅遊部門會以保護的名義把傳統建築裡的居民遷出,作為景點並在周圍大肆興建所謂的旅遊配套設施。例如蘇州平江路、山塘街,浙江的烏鎮、西塘,棗莊的臺兒莊古城等等,但是這個平衡點太難拿捏。以上提到的幾個地方,都是我如今避之唯恐不及的。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村裡的蠔殼厝大部分已經無人居住。

我仍然記得未完全開發的西塘,清晨大霧迷漫,在遊客到來之前穿過風雨長廊走到橋頭,坐在小板凳上去吃一碗阿伯用擔子挑來煮好的小餛飩,周遭異常安靜,好像聲音都被霧氣吞噬,身邊來往的都是當地的居民。或者是08年的平遙古城,趕在七點前去趕古城裡的早市,一條平坦是半路上擺滿了新鮮蔬菜,小巷子裡誰家在辦喪事,嗩吶嗚咽,不遠處教堂尖頂被眼光照的刺眼。而到了八九點遊客入城的時間,所有攤子彷彿在一瞬間清走,剛才發生的一切恍如隔世。這樣的體驗,我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有過了。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村子裡可以親身體驗蟳蜅女裝扮。

遭遇同樣尷尬的還有蟳蜅村裡的漁女們。蟳蜅女和惠安女湄洲女一起,並稱為閩南的三大漁女。她們還保留著穿大裾衫,闊腳褲,頭上簪花的習慣。從簪花的多少是可以看出一個人性格的,有的只簪一朵,有的紅綠滿頭。美嗎?從現代人的眼光很難判斷。 它就好像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不好去判斷正負面,但確實是獨特的,滿頭的花朵是對美的無限嚮往。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當地的朋友告訴我,村裡五十歲以上的婆婆確實是覺得那樣才是美的,但年輕姑娘們追求洋氣,她們只有在傳統節日裡才會這麼打扮。我問他,幾十年後當這些姑娘也變成了婆婆,這個傳統還會在嗎?他沒有回答。

小眾旅行地推薦——泉州蟳蜅:趕在消弭前去見證傳統

所以我很慶幸,在還沒有徹底消弭前,我見證了這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