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之心胸,與孫權的融洽和諧關係,可見海闊天空,為什麼?

周瑜與孫權的關係,先應從孫權的哥哥孫策說起。孫策與周瑜是昆仲之交,後來在大喬與小喬分別成為孫策和周瑜的夫人,這異姓兄弟二人又成為了連襟。可惜的是孫策壽短,年僅26歲便夭折。孫策去世後,周瑜與少主孫權的關係,在各自的正確處理下,發展得更為融洽和諧,且海闊天空,可謂是亦師亦友亦臣君,獲得了世人的稱讚。

周瑜之心胸,與孫權的融洽和諧關係,可見海闊天空,為什麼?

孫策在江東,繼父之志,以圖大業,曾對周瑜說:“吾得公瑾,大事諧矣!”周瑜也傾心表白說:“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這一對特殊的君臣關係由此建立,此時已是小連襟的異姓兄弟周瑜,對自己的定位更加準確,而且忠誠無比。後因孫策受毒箭傷而英年早逝,兩位相處十年的好兄弟天各一方。孫策臨終囑其弟孫權說:“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囑之也!”又特意喚妻大喬夫人說:“吾與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須孝養尊姑。早晚汝妹入見,可囑轉至周郎,盡力輔佐吾弟,休負我平時相知之雅。”可見信任之深,依託之切。

周瑜之心胸,與孫權的融洽和諧關係,可見海闊天空,為什麼?

19歲的孫權接過哥哥的事業,在用人處事方面比其兄孫策更為善舉賢納士,對孫策更加尊敬。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也曾讓孫權把周瑜當作兄長來尊敬。孫權自然記在心裡,更況其又不是等閒之輩,格局敞亮,視野開闊。在這方面,周瑜做得更好。當時,孫權的職位還是討虜將軍,部下將領與賓客們對這少年娃將軍的禮節還較為簡單,但周瑜不同,他帶頭以臣屬禮節侍奉孫權。

說到周瑜,人們常會說他是小心眼。因為人們心裡常會想起“既生瑜,何生亮”,這句經典臺詞成了周瑜的“標籤”,而這在歷史上是根本就沒有記載。周瑜並非“小家碧玉”,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出身名門的周瑜,自幼便有長遠發展的眼光。周瑜人長得帥,文武雙全。“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之心胸,與孫權的融洽和諧關係,可見海闊天空,為什麼?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也絕非是個小心眼之人。比如在東吳內部團結協作方面,心胸開闊的周瑜正是搞好團結的楷模,他與程普之間關係的處理,就是很好的佐證。最開始,程普自以為年齡比周瑜大,多次侮辱周瑜,周瑜卻降低自己的身份來對待程普,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佩服周瑜,對周瑜親近敬重,於是告訴別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好像喝下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覺就已沉醉。”周瑜為何就“既生瑜,何生亮”的小心眼了呢?這就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高明之處,“尊劉”之下,筆墨總是有技法的。

周瑜之心胸,與孫權的融洽和諧關係,可見海闊天空,為什麼?

周瑜與孫權,一對幸福的亦師亦友亦臣君的關係,離不開雙方的共同努力呵護,是以慎重交往而獲得的結果。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沒有高人一等的人,領導者更是如此。古人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天下之大事和小事,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皆自己掌握。(文/蔡駟)(圖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