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往往都能走到最後?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很多時候兩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起,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相同的價值觀、興趣愛好、著裝搭配、人生目標等等,這些相似性就像磁鐵一樣讓兩個人相互喜歡。

相似性導致相互喜歡,讓兩個人走到一起。兩個在一起的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相似。

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舊時代女性往往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她們遵從父母的安排,將自己的人生交給她們不喜歡的男人,雖然被迫走到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磨合得越來越好,也可能漸生喜歡之情。

心理學:為什麼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往往都能走到最後?

看似不般配的伴侶,其實互有隱形引力,最終會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

同居情侶應該對此深有感觸。

在同居之前,他是他,你是你,你們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個體,對對方也不甚瞭解。

同居之後,對方的某些特點會逐漸變成你的特點,你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同時你的說話方式和習慣等特點也會對對方造成影響,他也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他。

這就是無形的引力,如果磨合得好,兩個人的價值觀會越來越相似,彼此也更加理解對方,不想離開對方。

時間是很神奇的東西,它能讓兩個原本很恩愛的人最終互相厭惡甚至憎恨,也能讓兩個原本對對方無感的人最終相互吸引而越愛越深。

心理學:為什麼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往往都能走到最後?

相同的價值觀從來都不能決定兩個人走得到多遠,愛情的堅固程度、兩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戀愛雙方各自的變化能否始終保持戀愛關係的動態平衡。

在學生時代,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她很漂亮、很活潑、很有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社會之後女生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沉默寡言,往日兩人的快樂也隨之煙消雲散。

當一方發生了變化,而另一方不變或者朝著相反的方向變化,那麼無論兩人原本的價值觀多麼相似,最終都很可能會形同陌路。

反之,當一方改變的時候,另一方也不斷地向他靠近,始終在兩人之間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這就能使得愛情永葆青春。

心理學:為什麼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往往都能走到最後?

兩個看起來並不般配的人,同樣也遵循這一原理。

當一個人原地踏步,另一個人受其影響而變得與他越來越相似,那麼兩人之間就能增加很多樂趣和默契,自然而然就開始互相吸引。

古時候談婚論嫁講究門當戶對,現代社會同樣如此,那些經濟條件差距過大,或者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一般都不被人看好,但他們之間也存在著隱形引力。

“熟悉”具有神奇的效力,人們一開始討厭一個東西,例如生活環境、某一件衣服等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一事物頻繁地出現會改變人們原本的看法。

同樣地,人與人之間也遵循熟悉效應,

如果對方經常在你面前出現,你會發現你越來越喜歡對方,有時候雖然人們自己意識不到,但這種好感度的增加確實正在發生。

心理學:為什麼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往往都能走到最後?

但熟悉也不是萬能的,這一效應發揮作用需要一些條件,研究表明,熟悉增加了被試對於正面和中性物件的喜歡水平,但對於反面物件則沒有這種效應。

也就是說,只有當一開始的時候雙方給對方留下的印象比較好,或者至少不是壞印象而是中規中矩的印象時,熟悉效應才會起作用。

如果一開始彼此就討厭對方,那麼兩個人在一起會產生抗拒反應,導致關係更加惡化。

此外,對方對某一事物的態度是否與自己相同也會影響熟悉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往往都能走到最後?

例如,兩個原本不太般配的人走在一起聊天,男生認為男女之間應該AA制,不應該過分要求男方負擔一切消費,但女生認為男方應該承擔起男人的責任,拒絕AA制。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的熟悉可能並不會增加喜歡程度,但若兩人有對某一事物的相同看法,例如都認為家務應該共同分擔,那麼熟悉則會增加喜歡程度,讓兩人互相吸引。

總之,那些看起來很般配的伴侶和那些看起來不般配的伴侶,都互有隱形引力,人與人之間其實很容易互相吸引,只要滿足了一些條件,任何人走到一起都並非毫無可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