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紅塵說禪》系列第32篇

大家都知道佛陀已經圓寂兩千五百多年了,如今學習佛法最好的途徑就是看佛經,因為絕大部分經文都來源於佛祖本人的言行(

當然,

也有少部分是後世其餘高僧所撰

),只不過佛陀在世的時候只是“述而不作”,就和孔子,老子,耶穌等聖人一樣,因為“文字傳法”本身就隔了一層,就如水中望月一樣,更加容易讓人著相。

所以佛祖在世的時候只是自己親自言傳身教,他在世的時候諸多弟子之中證得須陀洹果位的都有五百多位——也就是後世常說的“五百羅漢”,其中修為最高,得了最高四果阿羅漢果位的都有十八人——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十八羅漢”。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無獨有偶,孔夫子也是如此,不立文字,全靠自己因材施教,所以才有了門下三千弟子,其中達者七十二——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七十二賢”,而其中更有顏回,子貢,子路等十位出類拔萃的大賢。

可見佛陀和孔夫子在世的時候講法的效果自然最好,成聖得道的人極多,但是沒辦法,後世的儒家和佛家的弟子們無法再面聖,因此就只能透過讀經來修行了,這也是後世經文為何越來越重要的原因。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而佛家的經文三藏六部一萬多卷,大致又可以分為五個時期,這在古印度的時候並沒有劃分,而是我們中國天台宗當年做過的著名的“分科判教”活動給界定出來的——也被稱為佛教的“五時”,下面紅塵君就來逐一簡單說明一下。

而且這裡面關於佛陀所講的第一部經到底是什麼

,大乘和小乘兩派也有各自的看法,至今都無法統一。

華嚴時,大乘第一部經,《華嚴經》

大家都知道佛祖是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

也有說法是一天一夜

)而大徹大悟也就是成佛的,然後他在禪定的狀態之中就講了一部經,也就是《華嚴經》。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這裡大家要注意一點,佛陀這部經說法的物件並不是我等凡人,而是虛空中的諸位菩薩,也就是所謂的“定中說法”。

《華嚴經》,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以唐朝所傳的八十卷版本最為殊勝,乃是我國佛教十宗之一的“華嚴宗”的立教之本。

這部經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正是“華嚴三聖”,其中的毗盧遮那佛——也就是釋迦佛的法身,理智完備,大徹大悟,故居中位,左手邊是主智門和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右手邊是主理門和苦行的普賢菩薩。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恆出妙音。

這部經文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很高,當年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龍樹菩薩曾經廣閱群經,覺得非常簡單,就生出了“我慢”之心來,結果偶然在龍宮中只是看了《華嚴經》的所有標題就大汗淋漓,慚愧不已,再也不敢妄自尊大,然後特意帶走了這部經傳給世人。

這也是《華嚴經》的由來,不過小乘佛教不承認這個,他們對於佛祖所講的第一部經另有說法。

阿含時,小乘第一部經,《阿含經》

按照小乘佛教的說法並不承認這次“定中傳經”的事情,他們的說法是佛陀菩提樹下得道之後,馬上就去了鹿野苑為“五大臣”說法。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這五大臣其實就是佛祖當時離家出走——那時候還是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然後淨飯王不放心專門派的五個人去保護他,同時也和他一起修行,後來佛祖發現一味的苦修並不能得道所以就改變了法門,而他們認為佛祖動搖了就很生氣的離開了。

而這裡面為首的就是前世和佛祖又莫大恩怨的“歌利王”,佛祖當時曾經承諾過自己得道後第一個就來度他,因此這裡也算履行了諾言——而佛祖為五大臣所說的,就是《阿含經》。

阿含是梵文和巴利文的音譯,又分為了《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和《增一阿含經》這四部,合稱《四阿含經》,主要述說四聖諦,十二因緣,生死輪迴等重要理念,乃是小乘佛教最重要的根本。

其實公正的說,《阿含經》乃是最接近佛陀時代的記錄,所以也被稱為“原始佛教”,不過這是褒義還是貶義,只能見仁見智了。

第三時,方等時

上面的華嚴時和阿含時雖然在小乘和大乘兩派看來還有爭議,但是我們就不去爭論誰先誰後了,接下來來說第三時——方等時。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這個時期大約是佛祖得道後二十年前後,此時佛祖一邊說小乘,一邊說大乘,所以也被稱為“等時”,這期間的主要經文是《維摩詰經》,《思益經》等,但是此時由於許多弟子已經證了羅漢果,所以佛祖對他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讓他們拋卻小乘“自了漢”的做法,而開始“度人”,也就是由小向大,“

令二乘行者,恥小乘而慕大乘

”。

第四時,般若時

佛陀小乘大乘並行又講了二十年之後,終於又到了第四個時期——般若時。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顧名思義,這個事情佛陀講的主要是後世被稱為“般若部”的經文,般若(

注意,讀音bore不是banruo

)兩字代表的是佛家的“智慧”,而且是那種最大最根本最究竟的智慧,而不是為人處事或者計算投機的小聰明,所以對修行者的根器要求很高,並不是任何人都能修持。

般若部的最經典代表自然就是《金剛經》和《心經》,這比起之前那個時期又進了一步,非有又非空,既不消極,也不積極,既不說善,也不說惡,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不二法門”,這個概念有點複雜,初學者聽起來就像是繞口令一樣,很容易昏頭。

《金剛經》“佛說身相,即非身相,是名身相。”

第五時,法華涅槃時

這是佛陀說法的最後一個時期,也就是佛祖涅槃前的七八年,他這個時候主要講的經文是《法華經》和《涅槃經》,所以也被稱為“法華涅槃時”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法華經》的全稱是《妙法蓮華經》,大家都知道蓮花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因為它的枯葉代表過去,蓮花代表現在,蓮子代表未來——這三種東西同存一體而且又在隨時變換,正是佛教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時間觀的譬喻,再加上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也代表了佛法的“五濁惡世開金蓮”,因此法華經也最為圓通。

《金剛經》“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而《涅槃經》是佛祖涅槃前最後一夜才講的經文,這裡面已經沒有小乘和大乘,而是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也被稱為是“圓教”,意思就是圓滿殊勝之教。

紅塵說

這就是佛法中所謂的“五時八教”中的五時,也就是佛陀一生說法的五個時期,從前到後分別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和法華涅槃時。

其中大乘和小乘最大的爭議就在最前面的兩個時期,大乘佛教認為佛祖得道後馬上就“禪定中”為諸天菩薩說法,而小乘佛教則認為《阿含經》才是最初最根本的經文,至於這個孰對孰錯,紅塵君就不做評論了,各位師兄自行判斷就是,反正這只是法門的區別,最後的彼岸都在一處。

佛陀說的第一部經是什麼?大乘和小乘對此看法卻完全不同

而由此我們也能夠看出,《華嚴經》,《阿含經》,《金剛經》,《法華經》和《涅槃經》這幾部佛經都是非常重要的經文,乃是佛陀說法中特定時期的代表之作,也值得大家好好去研讀,至於讀哪一部就看各自緣分了,這裡面紅塵君自己更喜歡《金剛經》和《法華經》,但只能給大家做參考。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紅塵若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