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州臨死前做的這兩件事,催人淚下,讓我對“親人”有了新認知

文|文又又

今天讀了10萬+的一篇爆款文,它的標題是《劉學州臨死前做的最後兩件事,催人淚下》,讓我對“親人”這個定義有了新的認知,我非常有感觸,寫下來,一起分享。

劉學州臨死前做的這兩件事,催人淚下,讓我對“親人”有了新認知

劉學州臨死前到底做了哪兩件事?

劉學州臨死前做了這兩件事是:

第一件事是:將通訊錄裡的“舅媽”改成“媽”。

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舅媽對他比親媽還要親,他在心裡面已經默認了“舅媽就是媽”。

儘管這個“舅媽”是買他的親戚,他也不管這些,在他眼裡,誰是真心實意對他好,誰就是親人。

第二件事是:把自己僅有的遺產分成兩筆,一筆給石家莊孤兒院,一筆給姥姥和姥爺。

因為當他養父母突發意外死去後,是這兩個人老家人撫養他長大。他還記得這份恩情。

說明劉學州是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並不是像網上某些人說他是的那樣。

我不太喜歡追熱點,尤其是這樣的沉重的熱點事件。我一向害怕面對死亡。特別是面對有關死亡的資訊,我不想去看,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終止了。

可是還有多少人是因為沒有這樣的生命體徵而終止的啊,我更關心的還是人們要珍惜生命,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在這個社會上,生命不僅是你自己一個人的,而且還是家庭和社會。

張愛玲為何不願見垂死的母親,是真的冷血嗎?

文中舉了張愛玲在母親臨死前都不去看望母親,只是郵寄了100美元,一個星期後,張愛玲的母親就去世了。

有人說:“”張愛玲太絕情,自己目前患病住院了,都沒有去看。

而實際上說這些的人都是不瞭解張愛玲的。

張愛玲小時候的經歷特別曲折,她能有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她自己的辛苦付出。

而那時候,作為目前的媽媽,卻扔下她,隻身一人跟著媽媽去國外一起找他的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