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悼天王”冉閔:一個悲情的民族英雄,還是殺戮成性的匹夫?

說到五胡十六國時期,那個紛繁亂世,冉閔,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因爭議頗多,不被主流教科書所接受,有人說他是挽救漢民族於危亡之際的英雄,也有人說,他是一個不忠不義,啟用民族矛盾的屠夫,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死後能讓當地大旱不絕的武悼天王。

“武悼天王”冉閔:一個悲情的民族英雄,還是殺戮成性的匹夫?

冉閔

關中,後趙大將石虎的軍營,此時秋風蕭瑟,軍帳綿延,甲士兵戈齊備,守衛森嚴,轅門之外,一隊隊騎兵往返穿梭,馬後全是擄掠鄉間的財物,漢家女子,皆用繩索相連,有的已經遭受了侮辱,粗布製成的上衣,有血跡,也有泥汙,眼神空洞,默默控訴著老天的不公。

“籲”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臨近轅門,為首一將,手持雙刃矛,胯下朱龍馬,虎背熊腰,鬚髮皆張,有如天神下凡,威風凜凜,可與別部兵馬格格不入的是,除了一些糧食財物等物資,再無別的繳獲,冷眼看著別的將軍帶著婦女財物,有說有笑的歸於本營,眼中閃過一絲不忍和憤懣。

“棘奴,你為何總是搶不到女的呢?看你的弟兄們,都急成啥樣了?”又一個滿載而歸的將軍,笑著說。

“因為,她們都是我一族之人!”威猛的將軍在心底咆哮,臉上卻面無表情,不理會那人的調笑,自顧自的歸了營帳,此時,夕陽欲下,黃昏剛起,染紅了那輪明日,在他心裡,這分明是無邊的血色。

冉閔,字棘奴,父冉良,一開始屬於陳午部乞活軍,被石勒打敗後俘虜,父子皆勇力無雙,被賞識後改姓為石,冉良戰死,只餘下冉閔效力後趙,石虎即為後,橫徵暴斂,窮兵黷武,殘酷剝削境內漢人,本族羯人為國民,漢人皆奴隸,民族矛盾,暗流洶湧,一觸即發。

“武悼天王”冉閔:一個悲情的民族英雄,還是殺戮成性的匹夫?

劇照

石虎晚年,昏庸無能,兒子們互相殘殺,後趙實力大損,待他死後,又是一場混戰,冉閔趁勢而起,在鄴城與石鑑相爭,石虎在位時殘忍嗜殺,死後又頻發發生政變,高度緊張的胡人和一隻被欺辱的漢人,只能各自找群體庇護,這時最好的區別,莫如同根同源同貌,於是漢人依附冉閔,胡人依附石鑑。

冉閔一方取得優勢,石鑑出逃,釋出了第一條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著斬!”這是一道讓所有胡人全部繳械的命令,胡人恐懼不安,紛紛闖關,這時的冉閔,恐怕更加的明白民族的矛盾不可避免,留不住,那就不留了,再次下令,“與我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造成的後果就是胡人紛紛出逃,而漢人紛紛湧入,自小生長在胡人軍營,南征北戰的冉閔,知道這些人終究不會為自己所用,索性殺光,下了第二道殺胡令,“漢人斬一戶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皆拜牙門!”此令一出,立刻屍骸遍地,第一天,就殺了數萬之多的胡人。

“武悼天王”冉閔:一個悲情的民族英雄,還是殺戮成性的匹夫?

戰爭

更有甚者,冉閔親自上陣,率領漢人屠戮羯胡,被扔到城外的屍體高達二十多萬,守衛地方的將令得令後,也大肆屠戮境內的胡人將士,事情演變成了一場種族大屠殺,羯人也終於在一百多年後,消亡殆盡在歷史長河裡,而冉閔,伴著累累屍骨,和漢人的支援,走上了人生巔峰。

即位為帝王的冉閔,依舊像是一個前鋒將軍般,南征北戰,有勝有敗,終在廉臺一戰,敗給了崛起的慕容鮮卑,葬送了性命和流星般的冉魏,北方的亂局還在繼續,五胡的故事遠沒有結束,但冉閔之後,除了東晉桓溫和劉裕的北伐外,在沒有漢人可以佔據一席之地。

對冉閔的爭議在於殺戮太重,且牽連平民,更為關鍵的是,是他在明白鬍人不能為他所用的時候下的命令,也就是說胡人如果願意擁護他的話,這道命令不一定會出現,把時間定義在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籠絡漢人的心,而不是單純身為漢人,要為漢民族復仇。

在儒家看來,冉閔叛後趙,實為不忠,大肆屠戮,全是不仁,佔了這兩點,封建王朝的史家,也就是主流媒體,怎麼可能接受他?冉閔敗亡的原因有很多,兩點尤為重要,一則殺胡令出,造成民生破壞,朝綱渙散,且胡人知道不能與他共存,盡皆死戰,有才能的世家子弟,也看不上他,所以每次打仗,都得御駕親征,第二點,就是東晉坐觀成敗,毫不作為。

在小生看來,冉閔的作為固然激化了民族矛盾,但也讓入主中原的後繼者,看到了漢民族的力量,不敢再過分的煎熬,十六國前期,動不動屠戮數十萬,驅趕入河,自掛東南枝,百里相望的慘劇再未發生,中後期的君主,都在試圖漢化,調和矛盾,當然也有試圖全盤胡化的,但歷史證明,落後的,終究是會失敗的。

從這裡來看,冉閔拯救了漢民族,不算誇大,準確來說,冉閔應該算是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個人性格也很偏執,作為一個開疆拓土的猛將,是合格的,但要作為君王的話,是不適合的,缺乏對政治的敏感和全域性觀,只為一時的暢快,也是短短兩年,就覆亡的原因。

不管如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五胡荼毒中原,其間慘劇,讀史之餘,我等都難掩憤慨,何況親眼目睹的冉閔,仇恨的種子發芽,也並不奇怪,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進,冉閔如流星般,一閃而逝,但卻給那個時代的漢人,劃出了一道最明亮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