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好女人。在古代,皇帝要想一心一意處理好國家大事,也必須有一個賢良的女人,在背後默默支援他,同時幫助他打理好六宮之事,這個女人就是皇后。

有“明君”才會有“賢后”,因為皇后作為國母,對皇帝有著規勸之責,假如皇帝昏庸,那麼皇后再怎麼忠言逆耳,也是無濟於事,說不定還會面臨被廢的危險。

而有了“賢后”才更容易出現“明君”。皇帝每天打理國家大事,要是沒人幫他管好“家事”,后妃整天只知道爭風吃醋,皇帝哪裡還有心情處理國家大事,光是面對這些瑣碎的“家事”,就足夠令人頭疼了。

因此,“明君”與“賢后”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二者同時出現,那麼當時的背景,一定是國家強盛,百姓富足。歷史上的明君不在少數,賢后也有很多,而賢后比較集中的朝代,就要說到明朝了。

說起明朝,有的人認為,這是由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人卻認為,明朝皇帝多“奇葩”,並不值得過多炫耀。但不管怎麼說,明朝的賢后,確確實實沒得黑。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朱元璋與馬皇后,是明朝第一任帝后。朱元璋為人喜怒無常,很容易動怒,可每次他生氣的時候,只要馬皇后一勸,很快就好了。有時候朱元璋發怒,要處置某位大臣,也是馬皇后規勸,才保住大臣性命。馬皇后無疑是一位賢后,但如果朱元璋不是明君,又怎會聽得進馬皇后的規勸呢?

朱棣雖然篡位是事實,但他是位好皇帝也是事實。在他的背後,也同樣有一位賢后的支援,就是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長女,是朱元璋親自選中的兒媳。朱棣登基後,徐皇后知道後宮不得干政,於是她設宴款待大臣的夫人,並對她們說:“婦之事夫,奚止饋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從有違,夫婦之言,婉順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為念,汝曹勉之。”

不僅如此,徐皇后還親自摘錄《女憲》、《女誡》等編成一本《勸善書》,頒行天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位賢良的妻子,時時規勸朱棣,他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從而創造出“永樂盛世”。徐皇后去世後,朱棣也再沒有立過後。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朱高熾的原配張氏,是朱棣與徐皇后為兒子挑選的太子妃,朱高熾即位後,冊封張氏為皇后。史書記載:“後始為太子妃,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歡。”可見張皇后也是個賢良的女子。

張皇后輔佐三代帝王,到了明英宗時期,她已是太皇太后。明英宗朱祁鎮寵信宦官王振,而張太皇太后在時,王振雖然得寵,卻也始終不敢擅權。

後世對於張皇后的評價很高,比如明朝史學家何喬遠,就曾這樣評價她:“張太后當宣英之際,可以預政而不預政,視漢唐女主何如哉。”

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是由祖父朱棣、母親張氏(當時為太子妃)為他挑選的,特別是張氏,十分喜愛胡善祥,因為她:“天性貞一,舉止莊重,頗有賢名。”

朱瞻基即位後,胡善祥被封為皇后。一直以來,胡皇后都恪盡己守,以賢聞名天下。但是在宣德三年,朱瞻基卻突然昭告天下,要廢掉胡皇后。而且雖然是宣德三年才宣佈,可這件事在朱瞻基剛即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謀劃了。

要知道,明朝在朱瞻基之前,還沒有皇帝廢過後,再說胡皇后十分賢德,也沒犯過什麼錯,為何朱瞻基要堅持廢掉她呢?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一、長輩插手婚姻

胡善祥雖然賢德,可她並不是朱瞻基親自看中的,而是由長輩安排的。朱瞻基在永樂九年,就被祖父朱棣立為皇太孫,也就是說,他將來註定要繼承皇位。既然如此,他的皇太孫妃,就必須要是個賢良淑德的女子,就像明朝前幾任皇后一樣。

朱棣和太子妃張氏既然都看中胡善祥,就說明她的確符合皇太孫妃的條件,且具備將來母儀天下的資格。但也是因為這樣,讓朱瞻基心裡很不舒服。

或許有人會說,朱棣、朱高熾的皇后,都是由長輩安排的,可她們照樣成為賢后的典範,並且與皇帝也感情深厚,為何到了朱瞻基這裡,他就如此矯情了?古代婚姻本就以“父母之命”為主。

這隻能說明,人與人之間不同。朱棣和朱高熾兩父子,都能做到和妻子相敬如賓,但朱瞻基的性格與祖父、父親不同,他更希望自己的正妃,能夠由自己選擇。很明顯,胡善祥不是他心中的人選。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二、寵愛孫氏

胡善祥不是朱瞻基心中的正妃人選,是因為他心中早已有了喜歡的人,那就是孫氏。

孫氏的父親孫忠,在永城縣當主簿。因為朱瞻基的外祖母,也是永城縣的人,她聽說孫家的女兒賢德,於是推薦她進了宮。靠著這一層關係,孫氏一進宮,朱棣就讓兒媳張氏,親自教導她宮中禮儀。

孫氏剛進宮的時候,只有十餘歲,卻也得到機會與朱瞻基相處。久而久之,兩人感情愈發深厚,朱瞻基便深深愛上孫氏,一心想娶她為正妃。

不久之後,朱棣為孫子挑選皇太孫妃,朱瞻基十分希望孫氏能夠中選,可是因為長輩更喜歡胡善祥,所以她就成為皇太孫妃,而孫氏只封為皇太孫嬪。朱瞻基即位後,就一直想找個機會,把胡皇后廢掉,改立孫氏為後。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三、胡氏無嫡子

可是左等右等,胡皇后始終沒有犯錯,這讓朱瞻基找不到藉口廢后。思來想去,朱瞻基便只有利用兩點,來達到他廢后的目的。第一是胡皇后無子,第二是胡皇后善解人意的性格。

明朝有祖訓,必須“立嫡立長”,因此皇帝不必糾結於立儲的問題。前幾任皇后之所以地位無人能夠撼動,主要因為她們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與皇帝感情深厚,二是她們本身賢德,三是她們都誕下嫡子。

可是這三個條件,胡皇后只滿足一條,就是賢德。朱瞻基本身寵愛孫氏,所以與她感情並不深,還有就是胡皇后只生下兩個公主,沒有誕下嫡子,這讓她處境很是尷尬。

最關鍵的是,偏偏孫氏又為朱瞻基生下長子,也就是朱祁鎮,這更讓胡皇后地位受到威脅。抓住這一點把柄後,朱瞻基便接著利用胡皇后的善解人意,勸她主動遜位。

胡皇后自然知道丈夫的用意,而自己也的確沒有誕下皇子,於是只能答應了。就這樣,朱瞻基便正式下詔,廢黜胡皇后。可憐的胡皇后,也成為明朝第一位廢后。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史書記載:“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也就是說,胡皇后無過被廢,天下百姓都很同情她。不僅如此,就連朱瞻基本人,後來也感到後悔:“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那麼胡皇后無過被廢,這件事對她來說,到底是好是壞呢?

我個人認為,是好事,為何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參考朱祁鎮的皇后錢氏。

錢皇后也是長輩為朱祁鎮選的,這個長輩就是他的祖母,朱瞻基的母親張氏。也就是說,朱瞻基、朱祁鎮兩代皇帝的原配妻子,都是張氏選的。這就是我認為,可以參考錢皇后的原因之一。

另外,錢皇后也沒有為皇帝生下兒子,這也是與胡善祥相同的一點。唯一不同的是,朱祁鎮並沒有選擇廢后,反而對錢皇后很是珍惜。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朱祁鎮被瓦剌俘虜,錢皇后為了贖回丈夫,不惜將自己所有私產變賣。可惜這點錢,只是杯水車薪。沒有辦法的錢皇后,只能日日夜夜祈禱上蒼,丈夫能夠平安歸來。

因為天天跪在佛堂祈求,累了就直接睡在地上,導致她的一條腿殘疾。因為整日以淚洗面,她的一隻眼睛也哭瞎了。好在上蒼聽見了她的禱告,一年之後,朱祁鎮被平安放了回來。

可是一回來,他們一家人就被朱祁鈺軟禁起來。在被軟禁的七年時間裡,錢皇后不僅對朱祁鎮不離不棄,還靠著她做針線活,才勉強維持了一家人的生計。景泰八年,奪門之變發生,朱祁鎮復位。

復位後,朱祁鎮排除萬難,堅持復立錢氏為後。在臨終前,朱祁鎮最放不下的,就是妻子錢皇后。因為錢皇后無子,太子朱見深是貴妃周氏所生,他害怕錢皇后會受到苛待,於是叮囑太子:“皇后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

之後,朱祁鎮又囑託大學士李賢:“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為妻子安排好一切後,朱祁鎮才安心閉上了眼。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即使朱祁鎮這樣為妻子安排,甚至留下遺詔,要錢皇后與自己同葬。然而他去世後,錢皇后的日子仍然過得很不容易。朱見深的生母周太后,處處要壓錢太后一頭,朱見深自然也時時站在母親這邊,沒少苛待嫡母。

錢太后去世以後,周太后堅持不讓她與朱祁鎮合葬,還好群臣紛紛站出來為其說話。可到了最後關頭,周太后仍然讓人故意將墓道挖錯,還把通往朱祁鎮的那條墓道給堵了。

由此可見,如果朱瞻基當初沒有廢后,那麼胡善祥晚年的日子,也不見得就過得幸福。孫貴妃是個有心機的人,當初朱瞻基想廢后,她就假意說道:“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這句話讓朱瞻基堅定了廢后的心。

如果朱瞻基沒廢后,等到朱祁鎮即位後,孫貴妃是否也會像周太后一樣,想方設法打擊胡善祥呢?而朱祁鎮是否也會幫著生母,而去苛待嫡母呢?

胡皇后無過,朱瞻基為何堅持廢掉她,這樣是好是壞

相反,胡善祥被廢后,雖然沒了以前的尊貴身份,但婆婆張氏一直對她很好。張太后每次設宴時,都會邀請胡善祥參與,同時總讓她居於孫氏之上,這讓已經成為皇后的孫氏,心裡很不是滋味。

在張太皇太后去世的第二年,胡善祥也去世了。也就是說,雖然她沒了皇后之位,但在之後的生活中,一直受到婆婆的照顧,也算生活得無憂無慮。可如果還是皇后,就要繼續參與到宮鬥中,後來的結局就難以預料了。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不能確切判斷,如果朱瞻基沒有廢后,對胡善祥是好是壞。而即使朱瞻基廢了一位賢后,我們也不能否認,他的確是位好皇帝。同時我們也不能因為胡善祥被廢了,就否認她是一位賢后。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