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長江有多長?在世界河流排第幾?對學過 地理知識的人來說,這算常識,似乎不是難題, 比較山高水長在中小學地理課向來是知識記憶 點。但如果我們回溯答案的形成歷史和思證過 程,會發現問題並不似看上去那麼簡單。

華夏先人以“水”泛指河流,對兩條母親 河特別以“河”“江”指代,後來以其河水渾黃、 江流源長而加上了“黃”、“長”為名。長江,聞 名已知其長,“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 流”、“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 數詩詞佳句唱盡長江之長,然而,自古以來很久 的時間裡,人們是知其長而不知所長几何。

測算河流長度,必要確定河源、河口,從河 源到河口,沿河道分段測量主泓流徑長度,加一 起就是結果。思路雖簡明,操作很不易。在古 代,依觀測者所處和能及的時空尺度,要對一條 河哪怕是一條支流進行完整的觀測,都是極難 之事,況乎長江這樣一條大河。當然,困難並 不能阻絕古人探索未知認識自然的興致和腳步, 現代漢語中“準繩”、“規矩”即出自人們測望山 川丈量大地時所用工具,史籍裡關於長江的記 載愈來愈豐富,愈來愈清晰,但志地之書的傳統 寫敘風格歷來是隻求知其然,不問所以然,一直 難於建立理論系統。近代以降,隨現代科學技 術逐漸引入、傳播和應用,地理學在國內發展漸 具規模,圍繞開發和保護長江水資源開展了諸 學科系統性的研究,人們才對長江有了更為全 面的認識,對其長度的測算自然也更加準確了。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長江源地圖 製圖 / ROXIE

關於河源,長江源頭的說法從古至今變化 很大。早期典籍《禹貢》“岷山導江”、《山海經》 “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於海”的記載,皆把 發源於稱作“岷山”之處的岷江抑或是嘉陵江視為長江江源。三國時《水經》載有“岷山蜀郡氐 道縣,大江所出”,北魏時《水經注》繼續江出岷 山之說。直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以其金沙 江實地探遊的經歷才糾正了“江源於岷”的謬 識,他在《江源考》中論斷“推江源者,必將以 金沙江為首”,確認發源於犁牛石的金沙江是長 江干流,江源應在其上。自清朝始,長江上游探 源活動大大增加,人們已經知道金沙江之上通 天河及更遠江源的存在,但由於江源區在青藏 高原,地域遼闊,交通險阻,人跡罕至,自然條 件惡劣,加上江源水系河流如織,而藏蒙遊牧民 對河流稱謂不一,給中外探源和研究者的文字 記錄梳理及實景與繪圖比照也帶來困難。饒是 如此,清代及之後的江源著述已把長江源頭指定 在黃河源頭以西,對具體源頭的提法雖然比較混 亂,但對江源水系的描述已經框定了布曲、當曲、 尕爾曲、楚瑪爾河、沱沱河等可能的源頭。

進入當代,有關長江河源的說法,最具影 響的有兩個。一個是民國時期中央大學三位老 師 1944 年寫的《中國地理概論》,此書寫作時得 到胡庸煥等大師指正,兩年後正式出版,成為 當代地理學教材編寫的母本。書中寫道:“長江 亦名揚子江,源出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南麓”,“全 長 5800 公里,為我國第一巨川”。因黃河源出 巴顏喀拉山北麓,所以有了“江河同源於一山” 之說。此書長江源頭的說法如何考證而來已不 清楚,但因為被寫入中小學地理課本,在很長 一段時期都是有關長江發源地和長度的標準答 案。著名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在 2006 年出版的歷 史文化論著《萬古江河》中依然引用黃河長江同 源說,足以見這一傳統說法之影響深遠。另一 個是現今的權威說法,依據是長辦(長江流域規 劃辦公室)1976、1978 年兩次江源考察結果,確 定長江源頭有三,當曲為南源,楚瑪爾河為北 源,正源為沱沱河,而經查勘沱沱河最初的源頭 位於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姜根迪如 南支冰川,由此推算,長江全長 6300 公里,在世 界長河中的排位也從第四提升至第三。這個說 法雖然已經被廣泛採用為官方標準答案,但依 然存在諸多爭議。比如,冰川該不該計入河流 長度?尕恰迪如崗雪山位於各拉丹冬雪山西面, 其東南側的冰川比姜根迪如冰川短很多,但冰 川融水匯入沱沱河的水流長度卻要長 5 公里,如 果冰川長度不計的話,沱沱河最初源頭就該定 在尕恰迪如崗雪山了。還有一些考察隊和遙感 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堅持當曲才是長江正源的 說法,媒體上也常有報道。除冰川計入與否,爭 議點還在於流量大小及穩定性,流長與流向,水 源高程,與其它源流區分是否清晰,等等。總體 講,長江長度從 5800 公里到 6300 公里,增加的 500 公里,主要來自沱沱河源頭從祖爾肯烏拉山 延至各拉丹冬雪山,前述在長江河源問題上存 留的爭議,對長江全長 6300 公里這個大結論沒 有實質性影響。

關於河口,比之人們對於江源的古今探察 記敘,認知顯得更為單薄。本來,在千百年的時 間尺度裡,長江河口變遷的幅度應該不亞於江 源,但古籍中記敘不豐,像《水經》和《水經注》 記敘的東去長江語言寥寥,基本未涉及下游。酈道元的《水經注》文筆雋永,裡面對三峽江段 景物的描述,聲色並呈,生動具象,部分文字摘 引入初中語文課本作為範文。今天讀著他描寫 黃牛巖的文句,覺得比三峽導遊的講解都更細 微有料。而對比其江源河口的描述,讓人感覺 有些困惑,對江源情況的描述不清或錯誤尚可 理解,但對下游河口記述如此省略難以理喻,以致於有學者認為《水經注》存在佚篇可能,描寫 長江的《江水》篇也許不止三卷。有趣的是,秦 漢時即流傳的“廣陵之曲江”觀潮勝景,最可能 採信為證據,證明其時長江河口地理位置所在, 但酈道元《水經注》沒有順應這一說法,而是把 廣陵潮列到“浙江水”條目,指其為錢塘江潮, 挑起持續千年的爭議。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長江口地圖(根據長航《長江口航道圖》繪製) 製圖 / ROXIE

當代考古學、地質學和水文學的專家們通 過考證研究,已經重構復現秦漢乃至更遠年代 到現在長江口的演變過程。兩千年前長江口在 揚州、鎮江附近。長江徑流帶來的泥沙淤漲,在 江流、海潮共同作用下重塑河床及南北岸線地 貌,河口持續變遷,縮窄、南移、外伸,經年日 久,今天的長江河口比秦漢時向東南方向前延 了約 200 公里。

那麼,在呈喇叭形的河口,江海相擁,煙波 浩渺,應該選擇什麼測點來標記河口江段的終 點呢?喜愛幾何對稱的人可能會想到,在南北 嘴角(啟東嘴和南匯嘴)的連線取中點,或取其 與長江主泓交點。也有人船出黃浦江到吳淞口, 看見江面展闊、天水一線之自然大觀,以為到了 長江口,一些地理課本就曾簡單地把吳淞口記 作長江河口。提法很多,各有不同。長辦 1981 年所選用的標記點,起初來自於對準確計量河 道長度的實際需求。鴉片戰爭英軍入侵,《南京 條約》定五口通商,上海開埠,1842 年英國海 軍測繪“徐六涇至海”海圖,開應用近代測繪技 術於測繪長江水道之先河,其標定從好路燈標 (Fairway Bell Buoy)位置起算河口至各港口距 離。那段苦酸的歷史已經翻頁,但這個技術標定傳襲下來,為許多後繼者採用。好路燈標現 在已經被 50 號燈浮取代,其位置前出南北嘴角 連線與主泓交點近 40 公里,在 10 米等深線附近, 東鄰上海港錨地。50 號燈浮往西這段航道還帶 點河道特徵,需要擇時進行疏浚維護。

江源和河口起點位置確定後,剩下的事就 是測算長江流徑長度。在實際工作中,並不是 真的沿著河道完整地實際測量一遍主泓長度, 而是進行圖上作業,基於前人繪製的地圖來估 算或量算河流長度。可以說,所採用地圖的新 舊、比例尺大小和測繪準確度,以及圖上作業的 精細度,決定了估量結果的準度。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再說長江有多長|美麗長江

長江口的變遷 製圖 / ROXIE

地圖描畫天下江山,前人重視地圖繪製,從 古代水利工程即可觀當時地圖測繪的較高水平。裴秀“製圖六體”理論和“計裡畫方”方法影響 久遠。郭守敬、利瑪竇的貢獻讓中國測繪技術 與世界同步。康熙皇帝讓西方傳教士牽頭繪製 《皇輿全覽圖》,規模空前,走在世界前列,但 這一成果深藏皇城秘檔,不能為社會經濟所用。自明朝往後,民間圖志附圖技術日趨落伍,寫意 表達日益不敷實際所需。鴉片戰爭後,列強攫 奪長江航港海關管理權後,長江水道勘測及地 形圖繪長期落入英法日等國海軍之手(1932 年 惲震勘測三峽水力,用圖主要為法國海軍測繪;1944 年薩凡奇首次查勘三峽,用圖是繳獲的日 本軍用地圖)。晚清民國開始,我軍政部門介入 長江流域測繪。長江長度早期的估算基本參照 這些比例及精度參差不齊、年代不等、來源混雜 的地形圖和水道圖來進行,難以施行量算。上 遊非通航河段資料匱乏,加上江源及河口選取 不一,估算結果眾說紛紜,大約數從 4650 公里 到 6000 公里的都有。新中國成立後,國土測繪 和航道測量大規模開展,補充了各種大比例尺 圖紙,尤其航測和遙感技術運用,供圖系統性和 精度都大為提升。在此基礎上,長辦組織了 4 次 對長江長度的量算工作。總長 6300 公里出自第 3 次量算,即 1976 年江源考察後長辦與中科院 地理所合作開展的量算;分段加總結果長 6397 公里出自第 4 次,即 1981 年長辦組織的全程長 度量算,這次全部使用 1957 年以後施測(中下 遊地區 1975-1978 新測)、比例尺最低 1/10 萬最 高 1/5 千的測圖,大量使用 1/1 萬比例的高精測圖,保證了量算工作的質量。目前,這兩次量算 的結果都在作為官方資料引用,那麼到底應該 用哪一個呢?在三峽博物館展陳文字審訂工作 中,我們遇到了這個問題,經請教長江水利委員 會(原長辦)專家,答案是講總長度時用 6300 公 裡,若分段表述長度,則可用加總 6397 公里的 分段資料。

河流長度本是一個概數,也是一個變數,其 準度與邊界條件和時點有關。長辦第 4 次量算, 選擇江源冰川中段 5820 米雪線為起點,長江口 50 號燈浮為終點,依據當時最新、比例尺最高的 測圖作業,各分段資料近似度高於以往,量算結 果的資料準確度也比較接近,所以被推薦分段 表述時使用,可信度比較高。江源河口選取的 爭議,比如冰川該不該算,冰川上段粒雪盆算不 算,當曲是否更長,河口算至那條連線更合適, 等等,差異出多入少,大約在 30 公里左右。另 外,下荊江河段上世紀 70 年代中洲子、上車灣、沙灘子三處裁彎取直縮短航道 78 公里。如果把 上述增減因素考慮進去的話,第 4 次量算結果 與 6300 公里其實並無大的差異。因此,在這些 問題歸由專業部門研究釋出新的評判結論之前, 維持長江總長度 6300 公里的說法,可能是最合 適的。

不惟長江,世界著名河流的長度及排位也 是眾說不一,差異很大,估計把各國的百科全書 和地理課本放一起,可以列出成百上千種結果。隨人類溯流探源活動增多,修訂的河流長度大 都是增加的,上世紀 50 年代教科書普遍把密西 西比河列為世界長河之首,而現在變成了尼羅 河或亞馬遜河。

“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自然界的河流 處於持續演變之中,主泓擺動,彎曲度變化,河 床淤高或切深,岸線侵蝕,洪水氾濫,河流改 道,河口淤漲……人類行為也對河流演變產生 著擾動。而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雪線 退縮、海平面上升海潮入侵等等,可能促使江河 地貌發生對人類生存不利的變化。從這一層意 義上看,單純討論長江長度其實不重要,透過 考察江河的前世今生,弄清楚河流變遷的機理 和導致變化的要素,才是我們的工作所旨。我 國兩位已故傑出的河流科學家沈玉昌、錢寧先 生很早就倡導要從河流地貌學和河川動力學結 合的方向,發展中國的河流學科,以之來研究河 流演變。在承擔保護長江母親河使命的征程上, 我們需要投入科學研究力量,增進對長江的全 方位認識瞭解,促進相關學科技術的融合,為保 護行為提供科學工具和遵循。知其然,更知其 所以然。把長江的前世今生與地球科學、河流 地貌、河川動力、氣候物象、社會經濟、歷史文 化都勾連起來,找出規律,進而能夠預判長江的 未來演進,相應制訂實施趨利避害的工程措施, 讓源遠流長豐饒美麗的母親河永葆青春,那是 一個多麼令人嚮往憧憬的前景啊!

本文之寫作緣自三峽博物館展陳文字審訂 中的工作討論,主要參考資料系長江水利委員 會編寫的《長江志》等書刊,在此向三峽博物館 工作團隊的同事和專家表示感謝。

【來源:中國三峽雜誌】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