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博士迴應42字超長論文標題:為求精準使用了英文概念對應翻譯

11月27日,南京大學商學院一篇博士答辯論文的標題引發網友熱議。這篇名為《員工績效和家庭對工作干擾影響工作場所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研究:感知到的職責履行的中介作用》的博士論文標題被曬上網,讓不少網友大呼“讀不懂”,甚至有網友認為是惡搞。昨晚,交匯點記者獨家專訪了該論文作者、南京大學商學院博士生王小予,她坦然迴應了網友們提出的疑問,並表示後面會在確保概念準確性的情況下,對標題做一定修改。

42字超長博士論文標題走紅網路 網友大呼:讀不懂!

“讀不懂,字數實在太多啦!”“這篇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啥意思?好燒腦的題目呦……”南京大學商學院博士生王小予沒有想到,自己的博士畢業論文竟然引來這麼多網友關注。

王小予介紹,今年9月,按照南京大學博士生答辯的正常流程,她向學校提交了自己的論文。隨後,這篇論文在答辯前,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抽選,被髮送到該研究領域內其他學校專家手上進行評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盲審”。最終,三位盲審專家對論文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11月初,拿到盲審評判結果後,王小予正式提請博士論文答辯,並按照學校要求的統一格式製作了海報,在答辯前三天,公開答辯時間、地點以及相關答辯資訊,張貼在學校、學院海報欄進行公示,同時也歡迎大家旁聽自己的論文答辯。

沒想到就是這張海報,成了網上熱傳的那張論文標題圖片的來源。

南大博士迴應42字超長論文標題:為求精準使用了英文概念對應翻譯

為追求準確,論文標題採用了英文對照詞

說起引起話題的論文標題,王小予顯得很平靜,但多少又有點無奈。她說:“可能是大家不知道怎樣斷句,所以引起了歧義吧。”

作為工商管理專業里人力資源方向的博士生,王小予從事的研究領域與生活有很多結合點。“這一領域的論文一般在遣詞用句上不會出現特別生僻的字眼,但是專業名詞無法迴避,”王小予舉例,如標題中涉及的“家庭對工作干擾”“不道德親組織行為”“感知到的職責履行”等。

王小予進一步解釋,例如“家庭對工作的干擾”,在她的研究中,可以通俗地解釋為“員工因為家庭原因影響工作表現”;“不道德親組織行為”可以理解為“員工為了公司的利益做出的不道德行為”,非專業讀者認為難以理解,是因為這一概念首先由國外學者提出,在國內,業內學者引用時直接採用了英文對應詞。

“做博士論文,在研究過程中,是什麼就是什麼,如果為了標題的簡潔,盲目地進行概括是不嚴謹的。此前,有國內學者也在學術文章裡使用過同樣的中文翻譯。”王小予說,“在近10萬字論文的正文部分,對涉及到的專業名詞有詳細闡述。”

業內專家:標題並無問題 國外學術術語翻譯還需改進

王小予的博士論文關注的是2015年的一個著名商業案例——德國大眾透過作弊軟體,幫助其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實現環保達標。論文中,她根據調查結果披露的資訊,進行了“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探究。

業內與王小予有著同樣研究方向的學者回應,王小予研究的內容目前在國外是一個熱點,對於網路上的爭議,該學者表示:“科學與科學的對話,要從概念開始。”

正在加拿大進行該領域研究的學者表示,儘管沒有看到這篇論文的詳細內容,但僅從標題看毫無問題,不僅如此,在概念上還有新穎性。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研究者表示:“近兩年來,在組織行為學研究過程中,國外學者不斷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引入國內後,因為翻譯的問題,很多詞語會成為大家抨擊的‘笑話’。”

答辯順利透過,論文將在中國知網釋出,標題會做修改

王小予回憶,11月27日下午4點,答辯準時開始,大約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答辯結束。“答辯老師給出了論文的修改建議,我還沒有來得及修改好。”王小予說,下面要做的就是結合答辯意見仔細修改論文。

王小予告訴交匯點記者,目前答辯的結果是“順利透過”,但是後面還要根據評審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然後按照規定,一層一層提交論文,最終完成答辯的所有流程。

鑑於目前大家對論文標題提出的“意見”,王小予表示後面也會相應做出修改,但是前提是不影響“準確性”。“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在我提交論文以後去中國知網檢視。”王小予說。

交匯點見習記者 胡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