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言”部漢字:“誅”。“誅”字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誅”。

因為影視劇的原因,現在較為流行的有兩個詞:“誅心”和“殺人誅心”,關於這兩個詞解析

我們在介紹完“誅”字的眾多基本用法之後,放在文末詳細解說。

誅(誅)。讀

zhū。《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誅,討也。從言,朱聲。”形聲字,

本義是指責;責備。

《廣雅·釋詁一》:“誅,責也。”《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腐爛了的木頭雕刻不得,糞土似的牆壁粉刷不得;對於宰予麼,不值得責備啊(因為宰予白天在床上睡覺,所以孔子這樣說他)。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漫畫:宰予晝寢)

本義之外,誅還有很多用法:

(1)責求;索取。《左傳·莊公八年》:“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杜預注:“誅,責也。”齊襄公害怕,從車上摔下來,傷了腳,丟了鞋。回去以後,責求徒人費去找鞋,費找不著,齊襄公就鞭打他,打得皮開血出。

(2)懲罰。《韓非子·奸劫弒臣》:“聖人之治國也,賞不加於無功,而誅必行於有罪者也。”聖人治理國家,賞賜不給沒有功勞的人,刑罰必須施加給犯罪的人。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懲罰罪人)

(3)討伐。《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堯不聽,起兵討伐,在羽山郊外殺了鯀(因為鯀勸說堯,不讓他傳位給舜)。

(4)殺戮。《廣雅·釋詁一》:“誅,殺也。”《孟子·梁惠王下》:“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我只聽說周武王殺了獨夫商紂,沒聽說過他殺掉君主。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周武王伐紂)

(5)除去。《史記·秦始皇本紀》:“誅亂除害,興利致福。”除去暴亂消除禍患,興辦好事帶來福祉。

(6)記述;闡述。《墨子·耕柱》:“吾以為古之善者則誅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孫詒讓《墨子閒詁》:“畢沅雲:‘意言古之善者多,故但述而行之,今之善者少故須作,作者欲善之多,無異於述也。”我認為對古代好的東西要記述,對現在好的東西要創造,不過是希望好的東西越來越多罷了。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墨子像)

以上是誅的基本字義,現代的影視劇中,出現了兩個與誅有關的詞彙,比如《琅琊榜》中的“誅心”以及《讓子彈飛》中出現的“殺人誅心”,這兩個詞,雖然都有“誅心”一詞根在內,但其中“誅”字的用法卻不相同,由此導致“誅心”這一詞根的意義也有所差別,因此,我們稍加解說如下:

“誅心”這一說法,最早的典故出自

《後漢書·霍諝傳》:“

《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

”意思是說:(我)

聽說《春秋》之義,根據案情確定罪過,寬赦事件本身而追究事件的動機。所以許止雖有弒君之罪但不追究,趙盾因縱賊而記載於史書。

注意,這裡說的是“誅意”,不是“誅心”,但意義基本相通。因此,後人基本把這個典故認為是“誅心”一詞的出處,我們也基本認可。

《後漢書》這個典故里又有兩個《春秋》記載的典故,一個是“許止弒君”,一個是“趙盾

弒君

”,又要簡單解釋一下:

許止弒君

”的故事是這樣的:

許悼公生了瘧疾。五月戊辰日,喝了太子許止送上的藥,因藥力無效而去世,許止因為不懂嘗藥的重要性,進藥而害死了國君,所以《春秋》加“弒”字,說“許世子止弒其君買。”(《魯昭公十九年》)表示罪許止有事君不周之過,但他是無心的,所以並不追究過錯。甚至《左傳》還借“君子”之口道:“盡心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意思是說只要忠心事君,即使不進湯藥亦可。也就是說,史書原諒了許止弒君的事實,因為他的心裡是沒有殺害君主的心理的,這就是“

赦事誅心

”的原則。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左傳·魯昭公十九年》)

“趙盾弒君”

的故事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大意是這樣的:晉國執政正卿趙盾與晉靈公不能相容。趙盾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晉靈公荒淫無道貪圖享樂。晉靈公看著自己被架空,幾次欲害趙盾而未能得逞,趙盾自危,便逃亡,但是,趙盾還沒有逃出晉國,趙盾的堂弟(一說堂侄)趙穿就弒殺了晉靈公而迎回了趙盾。

晉國太史董狐在史書上記載:“趙盾弒其君”,並且在朝廷上公佈。趙盾為自己辯駁說當時我還在外地沒回來。而董狐卻說道:您身為執政正卿,逃亡沒逃出國境,回來了又沒有討賊,弒君的不是你又是誰?此言一出,趙盾啞然,只能嘆氣接受。文天祥《正氣歌》裡說的“在晉董狐筆”,就是指的這個董狐。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趙穿殺晉靈公)

孔子認為“趙盾弒君”是成立的,所以《春秋》只說:“晉趙盾弒其君夷皋”,算是給趙盾定了罪名,原因很簡單:趙盾是國之正卿,相當於國家總理,而且兇案發生時他仍在國境之內,他應該對此事負責。再說了,趙盾回來之後並沒有追究兇手趙穿,因此董狐由此而推測

趙盾在心裡認為

晉靈公是該殺的,趙穿殺得對。

也就是說,既然趙盾以行動透露出了“

晉靈公是該殺”

這種心理,那麼趙盾就是弒君的兇手,這就“誅心”。

電視劇《琅琊榜》裡的“誅心”和《讓子彈飛》裡的“殺人誅心”有區別,區別在於“誅”和“心”的含義並不相同。

《琅琊榜》裡的“誅心”,“誅”用誅的本義,即指責。“心”指的是“動機”;《讓子彈飛》裡的“誅”用的是誅的引申義:“殺戮”。“心”指的是心理或精神。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讓子彈飛》裡的殺人誅心)

於是我們就好理解了:所謂的“殺心”(或者說“攻心”),可以瞭解為打垮精神,擊潰心理防線,所謂的“殺心(或攻心)”和“消滅肉體”相對應,字面上確實可以這麼理解。所以《讓子彈飛》把“殺人”和“誅心”連起來用似乎並沒問題,不但要消滅肉體,還要打垮精神,甚至打垮精神比消滅肉體更重要。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琅琊榜》的誅心)

所謂的“指責動機”指的是“動機論”,一般指一個人批評另一個人,不客觀評論事實,而是對人不對事,純從動機出發指責其“動機”。我們知道,動機實際上是純主觀的,只有當事者本人自己知道,誅心之論,往往讓人百口莫辯。因此“誅心”這個詞偏貶義,做誅心之論的人是比較惡毒的。所以《琅琊榜》中林殊說夏江“誅心”,其實也是對夏江的指責。

“誅”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72課:“誅心”和“殺人誅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誅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72,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