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旨在推廣瀘州地方民俗文化

江門峽,距敘永縣城西北一百餘里,位寧河中游,屬於今天的敘永江門鎮。

永寧河,發源於四川敘永縣與雲南省的交界處,流經並貫穿整個瀘州納溪區,之後注入長江,全長152公里、縱貫瀘州市敘永縣和納溪區。

永寧河的上游古稱定水,下游古稱納江、納溪、云溪,是長江上游一條細小的支流。河水從南向北,貫穿敘永縣城而過,微波坦流、碧光粼粼。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就是這樣一條看似寧靜的小河,到了江門峽則大為不同,兩岸峻嶺相連,峭壁聳立。由於河道驟然狹窄,河中險灘礁石,比比皆是,因而水急浪高,江流拍岸。儘管過了五百多年以後,因為水流河床的變革今天我們再去,已經很難體會當年那種感覺,然而從古籍記錄上,仍然可以想見一番。

南宋學者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一書中,對這裡的江門峽壯景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橫石中流,束水如門”,故謂之江門。江門峽,灘多險阻,激浪翻滾,濤聲如雷。在明朝之前的幹百年來,沿溯的舟楫都不能在永寧河上通航。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直到明初,永寧河始得開發利用,其歷史開始改變。洪武十三年(公元1390年)統治敘永地區的宣撫土司祿照,上書明太祖朱元璋,言述:“所轄地,水道有一百九十灘,其江門大灘有八十二處,皆石塞其流”(見《明史四川土司二永寧宣撫司》)請求開鑿,以通漕運。

朱元璋思忖:永寧為川南門戶,鎖鑰滇黔,山川險峻。開鑿江門峽,疏通永寧河,無論在政治軍事,交通商貿上都是有利無弊,何樂不為呢,朱元璋爽快地答覆了祿照的請求,立即詔景川侯曹震前往負責疏鑿工程。但是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今天看來曹震接下的一項艱鉅的任務,不亞於當年都江堰的李冰父子。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可惜今天,這個曾經為瀘州甚至川南發展做出極大貢獻的人,很多人卻不得而知,那麼曹震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曹震,元末明初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洪武初,他隨朱元璋起兵,以徵西番及雲南,屢建功勞,詔封景川侯。第二年初春,曹震奉命來到瀘州,他沿著永寧河溯流而上,仔細考察河道灘峽。在江門峽,他深感這裡亂石奔雲、驚濤裂岸的氣勢,嘆說:“水之惡者莫甚於永寧。”(見《敘永縣誌藝文篇》載曹震《開永寧河碑記》)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行軍打仗的將軍當然不會被自然所嚇倒,再說皇帝的命令怎麼也不能掉鏈子。曹震面對當時惡水險灘的情況,他勇敢地肩負這一艱鉅重任。透過他一番精心規劃以後,提調了永寧、畢節、赤水、烏撒等地數以萬計的軍民,投入鑿石疏河工程。

歷經八個多月艱苦的勞動,“石大者鑿之,水陡者平之”,(見曹震《開永寧河碑記》),伐石穿漕,江門峽數里礁石險灘得以疏浚通航。“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自此,永寧河上舟楫往來,漁歌唱曉,白帆如雲,江峽風光增添了無限的壯麗景色。不過誰有知道開工之時,多少人的血淚甚至性命於此呢?

曹震督理永寧河江門峽的疏鑿工程,幾個月的時間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為了表彰各地軍民共同辛勞的創業精神,為了使後人永遠不忘江門峽開鑿通航的來之不易,他寫了《開永寧河碑記》這篇文章,刻石立於江門峽邊。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碑記如實記述了疏通永寧河特別是開鑿江門峽的始末,言詞簡樸,記錄周詳,毫無矜功自表之意,可見這個曹震還是比較有格局的人。此碑雖然早已毀壞無存,但所幸的是,《敘永縣誌》完整無漏地儲存了這篇頗有歷史價值的碑文。

永寧河通航以後,交通方便,活躍了川南與雲、貴兩地的經濟往來,提高了古代敘永的政治經濟地位。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沒有開通,作為邊州的敘永,恐怕也沒有繁榮的可能性。

詩人商賈,流連忘返,大大提升了經濟市場,開拓了邊州文化。當時主要是鹽、“鉛”、茶等為主的物資運輸交流,特別是川鹽的運銷,使敘永後來在清代成為川鹽黔運的四大邊岸之一“水岸”。

曹震為民興利的偉績,當時的敘永人民十分懷念,佳話傳之閭巷。但是,明太祖並沒有重視曹震的功績,當時的正史對此沒有記載,就是地方誌乘亦隻字未提。這個就是政治原因,因為他後坐藍玉黨,被誅。

敘永江門峽,一段不能忘記的永寧河歷史

但是歷史不是你那個皇帝一手能抹殺的,功過都是後人評說,不要今天,僅僅在曹震被殺後的一百多年,明代大學者楊慎先生因議大禮忤旨,謫戍雲南永昌,屢經敘永。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楊慎第七次返蜀,路過江門,始見曹震的“開永寧河碑記”,讀罷碑文,他驚讚曹震鑿石疏河的豐功,借嘆如此重大的建樹,卻國史不載,方誌不錄。加上自身遭遇,估計讓他無限感嘆,作了《讀江門峽景川侯開河碑》一詩:

將軍擊劍虜塵清,餘力猶能水土平。

象馬邊隅通貢道,蛟龍窟宅奠夷庚。

史家底事遺經略?郡乘何曾紀姓名。

賴有琳琅播金薤,無可蘋藻薦芳馨。

經楊慎竭力表彰,廣泛宣傳,不久,四川巡撫張百川下令修建祠廟於敘永江門峽石虎關。幾經周折,終於在嘉靖三十六年建成,名曰景川曹侯廟。楊慎先生應徵為作《景川曹侯廟碑記》一文,不遺餘力地讚揚曹震的豐功偉績。

明清以來,每有詩人遷客,旅經敘永,總要登臨江門峽,緬懷曹震的功績。清代乾隆進士祝萬年,詠江門峽:

扁舟初入峽,險勢等瞿塘。

一線誰開闢,雙江接混茫。

天垂如匹練,石立似群羊。

播首懷前古,曹侯利澤長。

清光緒年間永寧分巡道趙潘詠江門峽:

險灘鑿後有行舟,急峽雷霆束怒流。

剝盡殘碑苔蘚字,行人猶說景川侯。

字裡行間,表現了詩人們對曹震的無限緬懷。

五百年過去,弾指一揮間。近幾十年來,由於川滇公路沿江行車,天池電站建成又因為河道兩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加之峽谷險灘,年久失修,永寧河水竭船阻,早已不能通航了。慢慢這個江門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作為瀘州的一個縣,我估計敘永人瞭解多過瀘州,不過這些年是否有恢復的情況,也不太瞭解,但是瀘州對河流地方維護的重視度也比較高,我相信這個地方不會一直沉默下去,聽說有人打造江門古寨,不僅僅是江門峽,還要把整個江門這塊民俗文化彙總呈現出來,或許不久會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