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因果,是佛教文化的基本定律,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造惡果,因果的觀念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善良是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都說善良的人最可愛,可是在這個世界上,

善良的人總是被欺負,那我們還要不要繼續善良呢!

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古語云:“人善人欺,天不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說不管遇到任何境界,自己的善良,都不要被外界所染,每個人的因緣果報與業障各不相同,自然所感召的吉凶禍福也有所不同,所以當自己的善良被人欺騙,就當作隨緣消業障,不要生嗔恨心。

作為學佛弟子,善良的心首先要有,但是佛家講慈悲為懷,並沒有說善良為懷,由此可知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並不是一般的善良,就如

《心經》開開端所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度一切苦厄,“一切”包括得很寬,就是廣大心、清淨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善良之心”昇華為“慈悲心,”因為善良,有時候會好心辦壞事,而慈悲心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善良,因為這是人的本性,也是幸福生活的善因。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因為善良,導致各種為難,不順。所以說,

以下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第一、自己弱勢,對方強勢。

學佛就是學著怎樣把生活過得更好,讓更多的人看到,學佛人走到那裡都受人尊敬,果真如此,功德無量,福報無量。所以在生活中首先自己要融入生活,不要覺得自己學佛了,就處處善良,佛法是隨順眾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學校放學後,媽媽接孩子遲到了,這時人販子抓住機會,就哄騙小孩說:小朋友,你幫我去廁所找下東西好嗎,我東西掉裡面了。其實他想引小孩到廁所,然後下手。結果這個小孩就是不去,他惱了,你這孩子,不知道最基本的善良嗎?小孩哭著就跑到老師身邊。

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人販子看這小孩機靈,就轉移目標,結果另一個小孩被他騙了,剛打算開車時,被警察抓了。原來跑到老師身邊那個小孩,跟老師說,那個人是壞人,老師將信將疑,但還是報了警,小孩的這一舉動,救了一個家庭。

後來老師問小孩:你怎麼確定那人是壞人呢?孩子說:媽媽和我說過,有大人讓我幫忙,不能理他,因為大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找成人幫助,而不是找孩子。所以自己弱勢,強勢的人卻需要你的幫助,一定是別有用心,這時請收起你的善良。

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第二,善良,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

善良沒有錯,但不要用錯地方,這個故事廣為人知,一群遊客到了野生動物保護區,他們都在車上向外觀看,這是一隻羚羊跑到車邊,好奇的在車玻璃邊瞧來瞧去,遊客們看到這隻小羚羊,就開啟玻璃,撫摸它,還給它好吃的食物和水。

就在這時,動物保護區的隊長帶著兩三個隊員衝了過來,就把小羚羊打跑,不許遊客們餵食。此時的遊客們一團怒火,相互起了爭執,說我們愛護動物,有什麼錯?而那個隊長說:你們這不是愛護,是在造孽,如果你們對野生動物太友善,那麼它們就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當遇到盜獵人,就很容易被捕獲,遊客們聽後,鴉雀無聲。

佛說:這2種情況下,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善良的事,可能會因為人的複雜,變成壞事。所以讓我們把自己的善良昇華為慈悲吧。

好好學佛,增長智慧,心中常念“阿彌陀佛”,就能感召佛光普照,隨喜分享,功德無量,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