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這個假期,我們取消了旅行的計劃,取消了課外興趣班,也取消了很多沒必要的外出和聚會。

女兒開始在書房搜尋,找出了很多買回來很久卻未曾看過的經典名著,然後睜大眼睛一臉認真地對我說:“媽媽,你也放假,你應該和我一起讀書!”

是啊,能和孩子一起放假,是一件幸運的事;和孩子一起“蝸”在溫暖的家裡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

於是,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為我和女兒打開了假期極好的模式。女兒說,她喜歡這個“兩萬裡”,雖然人在家裡,心卻可以隨書本一起,去往遠方。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01 開啟另一個世界

閱讀的意義首先在於,為我們開啟另一個世界,讓我們看到不曾見過的風景。

漂亮的刀片海藻、大囊海藻,在身體表層的細孔中分泌出粘液;被稱為海底飛燕的錐角飛魚,在黑夜中磷光閃閃;月形水母,撐著乳白色或玫紅色的傘漫步,半球形水母則在黑暗中提著“燈籠”。

這些只能在海洋公園見到一二的神秘生命,卻是《海底兩萬裡》裡最平凡普通的驚喜。

我們跟隨有著卓越能力的“諾第留斯”號潛水艇,前往海底森林打獵,在這片罕見的大森林裡,樹枝一律筆直向上,高大灌木叢中是如花朵般的珊瑚。

我們和有著超群智慧的尼摩船長一起,在生長著上百萬只珍珠貝的水域,發現了椰子那麼大能自由轉動的珍珠,清澈透明、光澤完美,真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我們拋開地圖的限制,隨書中的團隊,發現了前往地中海的秘密通道——阿拉伯海底隧道,它就在蘇伊士下面,不必穿過運河也不必繞好望角。

我們在海底兩萬裡,看到了沉沒的大陸——海底火山旁,是廢棄崩潰的城市,屋頂坍塌、石柱傾倒,也許遠古傳說和神話中的古城,確實是存在的。

還有,在南極冰山下面,給人驚喜也讓人深感死亡威脅的“水晶宮”,著實讓女兒和我又喜又驚!

女兒問,書中的景象我們能見到嗎?我說,跟隨書本,今天就見到了啊!

這也讓我陷入思考:我們的人生受時空侷限,很多遺憾唯有閱讀可以彌補。

平凡普通的我們,受空間限制,不可能前往南極,更沒有機會去南極冰山之下的海底冒險,卻可以從文字中瞭解、想象出那個未知、未見的世界。

短短人生幾十年,我們同樣受時間限制,不能回到過去,也不能穿越到未來,

然而卻可以通過歷史書籍瞭解以前的世界,還可以隨科幻作品暢想未來的模樣。

02 崇尚、嚮往科學

書中景象讓人著迷的同時,女兒還不忘開啟她“十萬個為什麼”的模式:

媽媽,南迴歸線、南極圈是什麼啊?這個數字為什麼不是一個整數呢?地球儀上這些線都表示什麼呢?

媽媽,海底為什麼會有壓力?這個壓力是怎麼測量的呢,書裡的描述,它應該可以計算出來嗎?

媽媽,密度是什麼?是水的粘稠嗎?書裡面說海水密度大,各個海域的密度也不同,對嗎?

媽媽,人需要吸入氧氣,卻撥出二氧化碳,對吧?在南極冰層下,被困的潛水艇就要解決氧氣的問題。

是啊,文學和閱讀的功能和意義,絕不限於文學和閱讀本身。

就像如今讀的這一本《海底兩萬裡》,讓女兒開始崇尚、嚮往科學。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讀《三體》和劉慈欣其他作品時的感受。

三顆恆星、一顆行星的星系,沒有規律地執行:有時天上有三個“太陽”,炙烤著大地;有時是一個“太陽”,卻寒冷無比;有時沒有“太陽”,如同極夜;有時太陽不落,卻遙遠得像星星。

還有可以遺傳記憶的矽基人類,隨時“脫水”的生存能力,以及藉助恆星能量的星際跳躍等等,都是令人崇拜的想象力。

而科幻作品並不是幻想,這樣的想象力中,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等諸多科學的基本原理,這就更讓人心生崇敬——科學,實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學的偉大力量和神奇之處,甚至回想,如果當初選擇理科專業,會不會成為一個很酷的人呢。

如今女兒問了“十萬個為什麼”,我雖記得其中基本的知識和原理,卻只想微笑告訴她:寶貝,等你上了中學,會學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到時候,你就明白了。

我深知,比這些知識更寶貴的,是孩子對科學的崇尚和嚮往。

終有一天,她會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03學會勇敢和仁愛

讀完整本書,女兒問:“媽媽,你覺得尼摩船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他很勇敢,而且,雖然心中有仇恨,卻也沒有完全丟掉仁愛。”

的確,我同意女兒的觀點。書中的尼摩船長,是智慧超群的超級科學家,憑藉出色的見識和能力,在世界各地的深海中冒險,非常勇敢。

他雖然仇恨地球上的部分人類,甚至擊沉他們的戰艦,卻也沒有完全丟掉仁慈和愛——他救了遇險的採珠人,為自己船員的犧牲流淚,打撈沉船上的金銀財寶去救濟受壓迫、受奴役的窮苦人。

和作者一樣,我和女兒認為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而尼摩船長同樣令人崇拜、敬佩。

這個世界紛繁複雜,我們唯有滿懷勇氣。

更何況,世界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風景,又常常在那又偏遠又危險的地方,唯有有勇氣的人才能到達。

而仁愛之心,則讓我們周圍的世界有了該有的溫度,讓我們的臉上有了微笑和眼淚,讓我們的內心有了更多陽光和色彩。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培根說,讀書是將別人的思想變成一塊塊石頭,然後建築起自己的思想殿堂。

而我想,《海底兩萬裡》中的勇敢和仁愛,一定可以做孩子思想殿堂最堅實的基石。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不久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張照片:地鐵上,左邊的媽媽和孩子在讀書,右邊的媽媽和孩子在玩手機,坐在一排座位上,卻有著不同的教育和生活理念。

徵文 | 和女兒一起讀《海底兩萬裡》:名著閱讀對成長意義非凡

我想右邊的那一位媽媽一定不知道,

閱讀的魅力在於,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被作品中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吸引,就在自己的血液裡,默默地吸收了這些積極向上的能量。

而閱讀對於成長的意義,則在於引導孩子,

在認識更廣闊世界的同時,做一個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的人,做一個能夠靜得下心、放得開眼界的人,從而形成美好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

-END-

董娜

,內蒙古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中學語文教師,呼和浩特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資源庫供稿人,多篇論文發表於省級、國家級期刊,在“我的中國夢”、“龍門杯”等全國中小學讀書徵文活動中獲得寫作指導獎、優秀輔導老師獎。

責編 |鄧茜

實習編輯 | 宋佳妮

版權宣告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

可釋出於“讀者·新語文”旗下各大媒體平臺,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原創稿件凡經“讀者·新語文”使用,即視作作者同意授予資訊網路傳播權,“讀者·新語文”將有權在系列媒體平臺上使用,本平臺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