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話說“安史之亂”爆發後,由於受到沿途唐軍的頑強抵抗,最初叛軍的戰績並不理想,被阻潼關數月不能進,安祿山正在氣急敗壞後悔造反之時,居然老安此生最大的“福星”昏君李隆基又給他送大禮,那就是聽信要保命的奸相 楊國忠的 無原則攛掇,“無厘頭”地下令哥舒翰大開城門出關作戰,致使潼關失守,然後長安陷落,李隆基也成了大唐第一個逃亡皇帝,時年為 天寶十五年 ( 公元 756 年 )六月。

卻說李隆基一行慌慌張張地逃經便橋之後,心中只有自己的楊國忠立馬派人放火燒橋,以便叛軍不能追上,爭取於己有利的寶貴時間。

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楊國忠最擅長的就是此種過橋抽板的陰招,除了貪玩誤國人性還沒盡失的李隆基倒是有正確判斷,他說:“現在正值亂世,大家都在逃難求生,為何要斷絕他們的生路呢?”反正死活不同意楊國忠的拙劣做法,良心未泯也,還立即讓高力士帶人把大火撲滅後再趕上大部隊,算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大家光顧著撒腿狂奔,後來跑得也累了,才知道飢腸轆轆,餓得眼花啊,逃亡可不是好玩兒。李隆基只好派宦官王洛卿先行打點皇帝一行的衣食住行,通知郡縣官吏作好準備。然後到了吃飯的時候,正好逃到咸陽縣望賢宮,以為這回可以飽餐一頓了(你還以為是處於富得流油的盛世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先行打點的王洛卿居然與咸陽縣令全都跑得沒了蹤影。當時一片兵荒馬亂,即使是宦官去徵召官吏與民眾都沒有人來,逃命要緊。

時值中午,李隆基還沒有吃飯,楊國忠就親自用錢買來胡餅獻給皇帝充飢。看到貴為一國之君的李隆基淪落到這種地步,大家很是心酸,於是老百姓爭獻粗茶淡飯,並參雜有麥豆,那時已經餓得發昏的皇孫們爭著用手抓吃,筷子也不用了,簡直就是餓鬼投胎,很是失態,嬌生慣養的他們也不嫌農家飯不好吃了,還覺得特別的香甜,從沒體驗過的香甜,不大一會兒就一點不剩地吃光了,原來還是有真實版的“皇帝喝農婦粥特別甜”的故事。

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反正這幫小傢伙都咂嘴說還沒吃飽,爭著要吃,人其實有時候要求也不高,也就是三餐一宿而已。這個倒是感動了在場的皇帝老兒,多好的同志,多好的人民,只是自己沒把國家治理好,讓他們流離失所,愧對父老鄉親啊,於是都按價給了他們金錢,並親切慰勞了他們。

看到天子淪落到這種令人心酸的地步,眾人都哭得很淒涼,涕淚橫飛的樣子,看到大家這麼一哭,好像就是一種特殊的催淚彈,很有藝術氣質的李隆基也沒有皇帝威儀地哭了起來,不知是出於感動還是別的什麼,比如此時的尷尬處境。

大家哭夠以後,有一位名叫郭從謹的大爺,也不顧尊卑地數落起昏君來。老大爺說:“安祿山這狗東西狼子野心,陰謀犯上作亂已經多時,其間也有忠臣義士頻頻向朝廷告發他,而陛下你不僅不辦了狼心狗肺的安祿山,卻反過來把這些忠臣義士幹掉,說是造謠惑眾,從而使安祿山奸計得逞,以致於讓陛下倉皇出逃,流落至此,都是陛下偏聽偏信惹的禍啊。所以先朝帝王務求延訪忠良之士以廣視聽,勵精圖治,就是為了這個道理。

老朽我(估計這位老大爺是個鄉村塾師吧)還記得宋璟當宰相的時候,公正廉明,敢於犯顏直諫,所以天下得以平安無事。但是後來朝中大臣都忌諱直言進諫了,只是一味地阿諛奉承,變著法子取悅於陛下,生怕得罪了皇帝吃不了兜著走,閉塞言路的結果,於是陛下連宮門之外所發生的事都不知道,總以為天下太平。即使是如我等這些草民都知道會有今日之亂了,然而宮禁森嚴,我們即使想面陳陛下也是投訴無門,區區效忠之心都無法上達,嗚呼哀哉。如果不是安祿山造反攻陷京師陛下被迫逃亡,我等草民又怎麼能夠在此見到陛下並當面訴說呢!”

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這都是我不思進取的過錯,愧對大家,現如今甚至連後悔都已來不及了。”李隆基畢竟曾是一代英主,所以一見到老大爺切中時弊的訴說,也大致知道了自己犯過什麼大錯,於是忙不迭地進行自我批評起來,還算是有點自知之明吧,比起那些死不悔改的皇帝不知好上多少倍。

然後李隆基拿出勇氣安慰了一番郭從謹,讓他走了。過了一會,負責皇上膳食的官員給李隆基送飯來了,知道大家都餓得頭昏眼花肚子大唱空城計,於是李隆基發揚共產主義精神,先賞賜給隨從的官員打牙祭,然後自己才小吃一點(估計也是沒多少吃飯的心思了)。

吃過之後,李隆基未雨綢繆讓士卒分散到各村落挨家挨戶去尋找食物,約好未時全體集合繼續向西蜀前進。

快半夜時,逃亡大軍行到了金城縣,縣令和縣民卻全都逃走了,好在食品和器物還在,士卒才能吃得上飯。當時跟隨李隆基一起逃亡的官吏也很多,內侍監袁思藝就藉機逃走了。

沿途驛站沒有燈火,一片黑暗,走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官員兵士互相枕藉而睡,也顧不上什麼上下尊卑身份貴賤的了,到了這個時候,大家最想要的就是食物和睡眠了。

王思禮從潼關飛馬趕到後,李隆基才知潼關失守哥舒翰被俘,於是立馬任命王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讓他十萬火急地赴任,收羅散兵遊勇,以便向東討伐叛軍。

當年七月十四日,皇帝的逃亡大部隊終於抵達了馬嵬驛,隨即發生了轟動千古的“馬嵬之變”。

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當時,因為隨從的將士十分飢餓疲勞,跟了這麼個只會玩架子鼓、玩女人的昏君連吃口飯都困難,心中自然怨恨得牙齒打架,隨時隨地也想反了的樣子,到了這步田地,除了和皇帝特別好的高力士,誰還會對李隆基懷有感恩之心?人當然是最現實的動物。

反正受苦的人們都有異心,還真是暗流湧動啊,所以說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隆重“買單”,連皇帝也不例外,這是自然鐵律,誰也賴不掉。

其時,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認為造成天下大亂兵禍連綿的罪魁禍首就是奸佞中的極品楊國忠,於是想殺掉他來解眾人之狂怒,算是替罪羊也不錯,反正楊國忠必須要當這個“出氣筒”,除了他之外沒有更加合適的人選。

一陣密謀之後,於是就讓東宮宦官李輔國轉告太子李亨,讓皇帝接班人拿主意,因為如果幹得好的話,可以利用“安史之亂”大做文章,一不小心可能還把皇帝接班人名號正式轉正了,也就是自己接班做正式皇帝。

其實很多歷史研究者都認為“馬嵬之變”是一次有預謀的兵變,“主導黑手”就是太子李亨,他覬覦父親的皇位已經多時,如果不趁戰亂髮難的話,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接班,而且自己能不能正常接班還是一個未知數。馬嵬之變表面上是大家自發起來要殺楊家兄妹解恨,其實是太子黨政治集團在後面推波助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幹掉擁有實權的宰相楊國忠,進而逼皇帝遜位,並不是單純殺楊家人出氣那麼簡單,除非在愛情至上主義者眼裡才以為楊貴妃為情冤死那麼簡單。因為楊國忠一死,太子李亨得訊之後就和父親分道揚鑣不再隨駕赴蜀,而是統帥所部赴朔方,至平涼,再轉靈武,還在靈武自行稱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當然這可能只是猜測,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按歷史牛書《資治通鑑》敘述吧。反正一聽到要辦了位高權重的楊國忠,並不是特別有決斷力的太子也是可以預見的猶豫不決,這個當然有點棘手,哥舒翰的部下要幹掉楊國忠才被迫出關送死的,難啊,所以太子也沒有表態。

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可能是楊國忠惡貫滿盈真的該死吧,居然因為一個偶然的突發事件讓將士們無意中找到了殺楊國忠的充足理由,簡直就是天要收拾楊國忠這個大惡人,做了那麼多壞事也算是活到頭了,報應也。

這事說來還是有點邪門,可能也只能理解為天要滅了楊國忠這個無惡不作的惡人,天一直在看人間的表演也。因為正在群情激昂的此時,居然有二十餘名吐蕃使節攔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反映沒有吃的,快要餓暈了的樣子,讓他設法弄點吃的填填肚子,楊國忠也是有點餓,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得慌,反正他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這班餓鬼的問題,早已想弄點事來渾水摸魚的將士們,不失時機地大喊道:“楊國忠與胡人串通謀反啦!”

話音未落,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用箭射擊當朝宰相,反正這大魔頭不死大家都沒好日子過,那就幹吧,立馬射中了楊國忠坐騎的馬鞍。經此一大驚嚇,楊國忠急忙拍馬逃跑,天怒人怨惹不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當逃至馬嵬驛西門內,又被憤怒計程車兵追上亂刀砍斷他的馬腿,楊國忠立馬摔了一個狗吃屎,動作快的還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狗頭,那個爽啊!並解恨般地把他大卸八塊肢解了他的屍體,恨不得生啖才解氣的樣子,每人一塊用腳踹,並不斷地向他的屍體吐口水,那種恨勁好像被楊國忠挖了祖墳一樣,還把其正在滴血的罪惡頭顱掛在矛上高高插於西門外示眾,比義大利民眾憤怒曝大獨裁者墨索里尼之屍體倒吊在廣場上還有創意,大快人心也。

殺完了楊國忠,殺紅了眼的大夥又對曾不可一世的楊家大開殺戒,士兵們進而殺了他的兒子曾中過明經的戶部侍郎楊暄,以及他的姐妹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楊國忠的嬌妻裴柔與她的小兒子楊晞、虢國夫人與其子裴徽雖然乘亂僥倖逃走,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剛剛逃到陳倉就被縣令薛景仙帶人抓獲一併辦了,總之楊家人基本上沒有好下場,報應啊。

當時,御史大夫魏方進見到將士們無法無天地瘋狂殺人,於是有點義憤填膺地對大夥喝道:“反了反了,你們忒是太膽大妄為了吧,竟敢謀害當朝宰相!”結果惹了眾怒的魏方進又被失去了理智計程車兵們剁成了肉醬,惹什麼別惹眾怒也,那是一種最摧枯拉朽的破壞力量,切記。

逼反安祿山的楊國忠是被誰大卸八塊的?

韋見素聽到外面亂哄哄的,殺聲震天,於是就跑出驛門察看究竟,還沒有看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就被亂兵用鞭子劈頭蓋臉雨點般地抽得頭破血流,後來有人喊道:“不要傷了韋相公。”這才使韋見素撿回了一條老命,情況不是一般的亂也。

然後好像有一雙無形的巨手指揮一樣,士兵們又包圍了驛站,李隆基聽見外面人潮洶湧沸反盈天,於是就問發生了什麼事,左右侍從只好“具實”回答說是楊國忠與胡人謀反,已經被將士們給辦了。李隆基走出驛門,好言好語慰勞一下軍士,說有什麼事明天再說,你們先撤走吧,讓我清靜一會兒,即使是這樣的低要求軍士也不答應,反正就是不走,就一直僵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