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過年小吃魚龍 願意動手製作的人越來越少 自己親手做配料更足年味更濃

傳統過年小吃魚龍 願意動手製作的人越來越少 自己親手做配料更足年味更濃

■魚龍

魚龍曾是過年供奉品。以前,不少厚街人在春節期間會提前把做好的魚龍放在供桌上用來拜神祭祖,有的出嫁女還會將其作為禮品送給孃家或親朋好友。作為傳統過年小吃,它是老一輩人“兒時的味道”。雖然現在還有厚街人延續過年吃魚龍這個習俗,但是由於製作耗時和工藝複雜,他們大多選擇在外面購買,願意動手製作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寓意“魚躍龍門”

俗語說“魚龍是本,碌堆是利”,它們都是以前厚街人過年時的傳統應節食品。相比於魚龍,年輕一代對碌堆了解得更多,因為結婚、添丁等喜慶日子能時常見到。事實上,魚龍跟有“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意頭的碌堆一樣,名字也是很有寓意。魚龍,被稱為“莞式年糕”,寓意魚躍龍門、步步高(糕)升、龍馬精神等。

由於魚龍很早就有,所以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出現多個別稱。如舊時很多出嫁女在春節期間給孃家或親朋好友送魚龍,而且盛裝它的器皿是竹籠,所以也被稱為“貽籠”“魚籠”。也有人稱它為“飴隆”,因“飴”跟“餘”諧音,取年年有餘、興隆之意。厚街有句俗話說“有大有細,公明又富貴”,所以魚龍也有大小之分。一般大的如洗臉盆,小的如飯碗。

個頭越大意頭越好

近日,新塘社群的陳姨將做好的魚龍拿出來分給親朋好友吃。她說,做一個約2磅蛋糕大小的魚龍,她足足花了2天的時間。首先將適量的紅糖或黃糖放在有些許水的鍋裡燒,不斷攪拌直至其融化成糖漿。等糖漿完全冷卻後,按照比例加入適量的糯米粉,並開始搓粉。

“搓粉是做魚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魚龍的成品是否甜得均勻,多半取決於搓粉,所以要把整糰粉搓得顏色均勻、柔軟。用筷子撩起來後會往下垂,並拉出一條條絲,這樣黏稠度才算可以。之後還要把它們蓋起來放置一個晚上,為的是讓糖跟粉更好地融合。”陳姨說,第二天,選擇長而寬大的柊葉嚴實地鋪在竹籠上,然後將粉團倒進其中,最後連同竹籠一起下鍋,用柴火慢熬近10個小時。

“民間有種說法,魚龍越大越厚,意頭就越好,而且忌諱炊煮出來的魚龍半生不熟,如果將未熟透的魚龍送出來,寓意著這兩家人會生分。”陳姨說,一般製作完之後還會在魚龍的上面放上雙數的紅棗和大桔,使其增添幾分喜氣,寓意好事成雙、早(棗)生貴子、大吉(桔)大利。“雖然製作很費功夫,市面上也有真空包裝的賣,但是自己親手做,配料更足,年味更濃!”

至少能儲存10天

筆者看到,蒸好的魚龍柔軟綿糯,呈金黃色。吃起來軟硬適中,甜而不膩,而且還有一股柊葉的清香。厚街社群的王叔說,盲人唱的賀年歌中有“糖環,碌堆擺正面,飴隆、赤棗擺臺邊”之說,舊俗無論貧富,幾乎家家戶戶家裡都有魚龍和碌堆。富有的家就做大一點,用料好一些。“我們在除夕前幾天就把魚龍做好,然後留一部分自己吃,剩下的用來拜神祭祖,以祈求五穀豐登,一般過完元宵才會將其從供桌上拿下來。”

由於魚龍水分含量低,至少可以儲存10天。事實上,除了這種甜魚龍,不少厚街人舊時也會在年二十幾做鹹魚龍。兩者製作方法差不多,鹹魚龍則改為在鹹粉團里加入臘肉、花生等配料,只是它一般不用作拜神祭祀。

文、圖:關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