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江西邊界的這塊界碑,見證著兩地的相守相望

湖南和江西緊緊相連,不少湖南人祖輩是從江西遷移過來,以致生活習俗頗為相似,兩地百姓關係和睦,經常以“老表”互相稱呼對方。

在攸縣皇圖嶺鎮的芳聯村有一塊界碑,本是湖南與江西省的邊界指示,但是這塊界碑卻維繫著兩省邊界上兩百多年的安定和諧。這到底是一塊怎樣的界碑呢?

在皇圖嶺鎮芳聯村橫西組,這裡江西省萍鄉市東橋厚田村接壤,在兩省交界處的公路旁,樹立著兩塊一大一小的紅泥石碑。

湖南和江西邊界的這塊界碑,見證著兩地的相守相望

兩塊界碑靜立於路邊的小山腳下,掩映在灌木叢中,不仔細看路人基本很難發現,甚至是附近的一些居民都僅是知道這兒立著的是“攸萍界碑”,卻並不知道碑上刻的是些什麼內容。

江西萍鄉市東橋厚田村村民丁劉成告訴我們,聽長輩說界碑早在清朝就修立的,年歲久遠,具體是什麼內容現在也搞不清。

清除掉界碑邊的雜草叢,拂去碑上灰塵,大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字跡。石碑橫批左行“謹固地方” 四個大字很是醒目。從碑面銘文可得知此碑於道光元年(1821年)為當時的三團公議所立,銘文教誡此處的兩省居民:此區界連攸萍,人煙散處,自應蹈循規矩,相互幫助,親睦成風。

據攸縣民間文化愛好者丁才安介紹,立碑區域又名鬥壇觀,是地處連線兩省三縣的咽喉要地,典型的山區村落。相傳當時這裡處於兩省交界很亂,強盜土匪橫行。道光辛巳元年,為在此地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兩省民間團體便決議在此處立碑記約。

湖南和江西邊界的這塊界碑,見證著兩地的相守相望

碑文由邑人知縣陳有齋撰文並書,全文為:國朝法令森嚴,冊清戶裡。凡在通衢僻壤,莫不欽奉條例。此區界連攸萍,人煙散處,自應循規蹈矩,相互幫助,親睦成風,勿恃橫牽奪;勿異歹停留;勿縱牲踐踏;勿無火夜行;勿耕牛宰割;勿禁山伐戕。其餘條禁,另立約據,詳括在內。至於興讓興仁,固所願也。如有不遵,輕則公議罰處,重則同呈法討。商酌再三,勒石謹固。

至此立了公約石碑之後,兩地的民風社會秩序得到明顯的好轉。。。。。

如今,距石碑謹立已過去了兩百餘年,如今這裡不再是人煙散處,而是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兩省居民毗鄰而居。

仔細檢視,界碑正面稍朝向湖南攸縣的,另一朝向的是江西。

萍鄉市東橋厚田村居民說自他們記事起,儘管身歸兩省,政策各有不同,但兩地居民說話腔調、民間習俗都基本融為一體,很少出現糾紛之事。

現在,兩個地方的老百姓都很和睦,有什麼事都互相幫助,有什麼大事都會互相幫忙,一做什麼事,就兩邊都搞(幫忙),不少江西老表種田都種到了湖南境內。

湖南和江西邊界的這塊界碑,見證著兩地的相守相望

湖南和江西邊界的這塊界碑,見證著兩地的相守相望

如今,雖然時代變遷了,但界碑承載著的“鄉約”、“鄉情”未變,兩地百姓的感情沒有變。他們的故事,將繼續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