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車前齊唱薤露歌,高墳新起白峨峨。——《北邙行》唐:張籍

在中國古代非常崇尚的便是對於死亡之人的尊重以及對於死後哀榮的重視,古代的很多人認為必須要風光大葬,這樣的話才能讓逝去的人心裡有安慰,讓家屬心裡也有慰藉。

另外在中國古代的思想裡,總是認為人死後是去往另一個世界,生前積攢了眾多財富沒有辦法帶走,於是就在死後放進陵墓中,希望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仍然擁有富裕的生活,才有了隨葬品一說。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除了這些複雜的制度之外,葬禮的風俗與步驟更是非常的繁雜,在喪葬制度中存在這麼一種說法,人死後不能馬上安葬,而是要在家中停放三天。

我們會發現身邊的葬禮一般也都是這麼辦的,於是就引發了我們很多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呢?究竟是一種科學的行為,還只是一種迷信的風俗呢?

一、中國古代繁雜的喪葬制度,以及停屍三天的習俗

首先我們便來講一講葬禮的風俗,中國從古至今便是一個農耕社會,遵循著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漂泊在外之人哪怕是漂泊了很久,最後也一定要回到土地的懷抱。

他們認為土地才能夠給予自己安全感,死後的哀榮是對於死者的一份尊重,哪怕是一個再十惡不赦的人。

當他死去的那一刻,大家也會對他的屍體尊重,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風俗,自從西周以來,就形成了很多制度嚴謹的禮儀文化。

其中葬禮絕對是在眾多禮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從天子到妃嬪,王公貴族再到平民百姓,他們的禮儀制度都各不相同。

在古代封建社會也曾經出過活人陪葬的事例,這都是為了彰顯死者生前的地位與身份,在我國不同的喪葬制度以及文化確實不一樣。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不同的葬禮中講究也很多,單單

喪葬制度,就包括土葬,火葬,水葬,殯葬,天葬等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差異分出了不同的區別。

我國古代比較信奉土葬,因為出於對遺體的尊重對於死者的崇敬,如今時代在不停的發展,為了更加衛生,更加節約同時便於祭拜,火葬變得更加的流行。

在喪葬制度中,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安葬方式,有一個環節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死者在從死去到真正的入土,需要在家裡停放三天

很多人也想知道停放三天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說起這個典故,其實還要牽扯出古代的一個傳說。

話說在春秋時期有一位神醫扁鵲藥到病除,在他的手下即使瀕死之人也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在行走江湖的過程中,他聽說了這麼一件事,便是魯國的太子在醫生的治療下,年紀輕輕就身患惡疾,突然去世。

之前還是身強體健的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間,這讓很多人都悲痛不已,扁鵲聽說這件事非常好奇,哪怕這位儲君已經去世,他也前往此國查探究竟。

但是沒有想到在扁鵲的治療下,驚擾讓這位儲君起死回生了,其實經過後麵人們的推論與更多科學理論的研究,大家也感覺或許這位年輕的儲君並不是真死,而是進入了一種假死的狀態。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但是更多不明就裡的人在聽說過這件事之後,讓扁鵲起死回生的名號響亮在外,他確實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科學的真相。

就是人真的可能會陷入一種生理狀態,外觀來看的假死狀態,但是實際上由於極度虛弱,就讓此人隨時都有可能復活,

這也就牽引出來了古人停屍三天的傳統。

二、停屍只是為了防止活埋,人有可能會進入休眠狀態

為什麼要停放13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這種可能出現的假死狀態,什麼叫做假死?從外表來看,一個人呼吸停止心跳也停止呼吸h宣告進入了腦死亡。

這樣的話人就已經進入了死亡狀態,但是近代隨著醫療研究,大家也發現有的時候人停止心跳卻並不一定是進入死亡狀態,而是進入一種休克的狀態。

在發生疾病之後代謝紊亂,於是人需要進行短暫的休眠,讓自己的身體機能重新煥發活力。在這個時候從外表上來看,

此人就是死掉了,但是有很多案例都表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過緊急的搶救甚至讓身體停放在那裡自行恢復,人還有起死回生的跡象。

這樣的話也就引發了大家的警惕,如果人進入休克情況下的時候,家屬就已經預設人體已經死掉,甚至將他直接埋進土中。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那這個時候復活過來的人將是怎樣的悲愴和絕望,這絕對是對生命的一種不尊重,所以說停屍三天的風俗,便正是為了杜絕這樣的一種可能,

在英國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項實驗,過早埋葬之人確實是有重新甦醒的可能的,

在他解剖了過早埋葬之人的屍體的時候才發現,在219例進入死亡狀態就被埋進土中的人們裡,有149例都是活埋

這對於生命絕對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因此平時三日的停屍絕對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還有可能救回來一些人的性命。

三、為了喪儀制度更好的完成,三天的停屍很有必要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便是有的時候生命的離去都是猝不及防的,但是在中國極其繁雜的喪葬制度裡,籌備一場葬禮並不簡單。

需要通知各種各樣的親朋好友到來,其中各個的流程都需要進一步的協商解決和安排,中國繁雜的喪葬制度並不允許在人剛剛死去的時候就能夠入土。

傳統的喪禮需要入檢,需要更換壽衣,經過奔喪之後,無論相隔多遠的親友都要過來見他最後一面,寄託屬於自己的哀思。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而在停屍的這幾日,不斷會有親友過來道別此人,完成他們與死者最後一次見面,這樣的一個儀式尤為重要。

只有如此才能夠讓他們盡情的發洩心中的哀痛,而停屍的這幾天,對於親人對於朋友來說也是一種情緒的最大程度散發。

把心中悲憤的情緒全部都發洩出來,看著逝去者的遺容,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的擁抱明天,在這之後,

他們會把死者送去火葬場火化,之後再進行出殯封棺下葬,就連下葬之後的儀式還是極其繁雜的。

頭七,五七,守孝,年年的掃墓等等制度,都是屬於祭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種繁雜的後事並不是說馬上就可以處理的。

墓地的聯絡,火葬場的安排等等,停放三天已經是現代喪葬制度的一種流行方式了,甚至在古代,為了能夠將喪禮變得更好更隆重。

再加上

古代的交通很慢,得知死訊傳遞死訊訊息以及親朋好友前往參加葬禮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古代曾經也有過停屍7天的傳統。

只是為了能把喪禮辦的比較有規模,讓死者在人生之中走的最後一段路,變得更加的值得被銘記。

死者為何不能立刻安葬,反而要在家停放三天?不這樣做要後悔

總結

其實想一想也不過如此,

人生短短數幾十年,什麼金錢富貴與名譽錯過了便是錯過了,也許在之後一入土便什麼也帶不走。

反而是人在入土之後走完的最後那場路才讓人真正的覺得懷念,有的時候就是這樣,人生在世的時候不懂得懷念。

這個人只有死去了才把

變得那麼有規模,那麼的留戀不捨,但是與其如此,倒不如珍惜現在身邊的每一天。

珍惜好與這個人一起度過的時光,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把自己人生過得不留遺憾。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