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聖人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學問大嗎?絕非如此!

聖人二字,說起來會感覺距離我們很遙遠,一旦“人”字前面加個“聖”,那便是一種登峰造極的稱謂了,在我們印象裡,聖人之所以為“聖”,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多,我們不懂的他們都懂,我們不知道的他們也都知道。

比如孔夫子,在當時所處時代就以博學聞名,春秋各國時人無人不知孔夫子的大名,那是博學多能的大學問家。

王陽明:聖人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學問大嗎?絕非如此!

又比如老子,連孔夫子都曾向他問過禮,他本身又是周朝國家圖書館的館長,所接觸到的上古書籍可能超過我們想象,其所學所知更是深不可測,而且離周出關時留下的區區五千言,就成為了以後時代賅包宇內大道的至理。

再如釋迦牟尼佛,根據佛經記載聯絡現代科學來看,佛陀之學問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層面都已經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所以說“聖人”在我們印象裡,就是他們學問很大,他們懂得多,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王陽明:聖人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學問大嗎?絕非如此!

“其實不是“”——被稱為中國“兩個半聖人”之一的王陽明先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在與弟子們的日常問答中,有一次陽明先生自己談到了這個問題:

“聖人無所不知,只是知個天理;無所不能,只是能個天理。聖人本體明白,故事事知個天理所在,便去盡個天理。不是本體明白後,卻於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來也。”

聖人只是抓住了最核心、最根本的一個東西,在宋儒之後被稱為“天理”,其實就是最本源的那個“道”,那個本體。孔夫子曾說自己並非是學的東西多所以懂得多,是因為自己“一以貫之”,這個“一”究竟是什麼?值得好好體悟。

按照陽明先生的理解,聖人們得到了這個“一”,就用這個“一”去解世間萬事萬物,世間萬事萬物,則由這個“一”皆可以解得通。所以並非是如普通人一般只知道學各種各樣的知識,聖人們是用所學去悟那個“一”,再由這個“一”去解世間萬事萬物。

王陽明:聖人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學問大嗎?絕非如此!

而且陽明先生認為聖人才不屑什麼都去學,什麼都去知:

“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數、草木鳥獸之類,不勝其煩。聖人須是本體明瞭,亦何緣能盡知得?”

“但不必知的,聖人自不消求知。其所當知的,聖人自能問卜。”

確實如此,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莊子也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把有限的生命用在無關緊要的知識上面,實在是浪費生命,一個人再聰明也絕不可能把世間所有學問全都學個遍,即便是聖人,也不能。事實上,聖人也不會做那麼愚蠢的選擇,他們只會抓最關鍵和確實環境需要的東西,如此以保證時間精力得到有效運用。

王陽明:聖人所以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學問大嗎?絕非如此!

我們時下熱興的一些腦筋急轉彎或者明星私密事,聖人們來了估計不會有太大興趣去“知”和了解過多。

至如有些年輕人把主要精力整天用在琢磨怎麼泡妞、怎麼解女人心、怎麼哄女孩子上,聖人們來了估計也只能是“呵呵”一下這些少年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