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像中國這般重視歷史記載,重視史書編纂,有著豐富史料傳承的文明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甚至說是獨此一家。而與中國文明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古印度,馬克思在評價印度歷史時曾說“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這是因為古代的印度沒有記載歷史的傳統,或者說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記載體系與規範,僅存的少量史料不過是隻言片語的銘文和充滿了神話色彩的傳說。

但頗為有趣的是,當步入近代,印度的學者們企圖構建完整的印度史時,才發現他們完全離不開一部中國的古書,而這部書就是唐朝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玄奘(602年~664年)

那麼,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是怎樣的一部書?又為什麼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史料呢?筆者認為,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先從玄奘法師西行說起。

玄奘法師十三歲時便出家為僧,因其自幼聰慧,所以很快掌握了大量佛教經典。但因當時一些佛教經典與學說存在出入,故玄奘法師發願西行求法,並於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及中亞,歷經艱苦,終輾轉至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寺學習諸部經典。後玄奘法師聲名大起,又遊歷印度宣揚佛法,駁斥異說,最終在戒日王為其召開的無遮大會上名震五印,同時贏得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敬仰,大乘佛教尊其為“大乘天”,而小乘佛教則尊其為“解脫天”。

貞觀十九年(645年),求法往返十七年,行程達五萬裡的玄奘法師回國,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接見。此時的唐太宗迫切地想了解西域及中亞乃至印度的一些情況,所以他要求玄奘法師將西行路途中的見聞匯成一書,因此由忙於翻譯經文的玄奘口授,其弟子辯機成文的《大唐西域記》就此而成。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大唐西域記》就內容而言雖不全是關於印度,但在記述有關印度內容的第二卷時,玄奘法師卻透過印度名稱來源、疆域、衣飾、教育、文字、禮儀、病死等多達十七個專題記錄了古印度詳細的情況。其中最為珍貴的,莫過於玄奘法師對於古代印度一些王朝和國王的記錄。因為對於沒有記載歷史傳統的印度而言,他們沒有像中國這樣明確的朝代記載,印度的歷史是模糊的。除了王朝更迭是模糊的,甚至連統治者都是不清晰的,因此來自中國的《大唐西域記》對於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例如,儘管印度的一些學者都知道公元320年到540年期間是笈多王朝(這是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由印度人而不是由入侵者建立的王朝),他們也知道笈多王朝滅亡後出現了諸侯割據的局面。但長久以來困擾印度歷史學者的是這種分裂割據達到了一種怎樣的程度,最終他們還是在《大唐西域記》中尋找到了答案。因為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告訴他們,當時的印度分裂成了七十多個小國,並且玄奘法師還告訴了他們每一地區的小國中誰強誰弱,誰為誰之臣屬。如在當時印度西部最為強大的是摩臘婆國,其役屬有阿難陀補羅、索拉斯特拉等國。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戒日帝國是從笈多分裂後的一個小邦中發展起來的

又如印度歷史上最具影響力、戒日王朝的建立者,最後一個統一了北印度的印度人帝王戒日王,長久以來雖存在於印度的各種版本的傳說之中,但人們對其具體事蹟和人物形象也是模糊不清的。而在《大唐西域記》中卻也有著較為詳細的記載。

就戒日王個人而言,玄奘法師說他:“每以一日分作三時,一時理務治政,二時營福修善,孜孜不倦,竭日不足矣。”;而關於戒日王統一北印度的情況,《大唐西域記》中載“(戒日王即位後)遂總率國兵,講習戰士,象軍五千,馬軍二萬,步軍五萬,自西徂東,征伐不臣。象不解鞍,人不釋甲,於六年中,臣五印度”。雖然就文字數量而言,這一段歷史記載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個字,但其所包含的關於印度歷史的內容卻是巨大的。

也許大多數中國人可能理解不了這麼一小段文字對於釐清、構建印度歷史的重要性,實際上就是這麼二十多個字,卻幾乎重建了中世紀的印度歷史。因此,英國曆史學家史密斯對玄奘法師及《大唐西域記》曾發出這樣的讚歎,“無論怎樣誇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大唐西域記》又稱《西域記》,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辯機編的地理史籍,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 年)

需要強調的是,來自中國的《大唐西域記》對於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他很多方面。印度的歷史,實質上就是一波又一波入侵者的歷史。最初的印度土著是被入侵的雅利安人所征服,後來又依次有波斯、亞歷山大、大月氏、穆斯林等征服者。一輪又一輪的征服帶來了很多的破壞,而那些破壞後的歷史遺蹟對於重建印度古代的歷史有著極大的幫助。

但擺在印度面前的問題則是壓根不清楚這些遺蹟到底在哪些地區。這個時候仍然是《大唐西域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亞歷山大·卡寧厄姆,英國軍事工程師、考古學家、印度考古局首任局長

印度考古領域和歷史重建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人物是英屬印度時期的亞歷山大·卡寧厄姆,作為英國人的他對於印度歷史非常著迷,因此出任印度考古局首任局長。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卡寧厄姆在印度進行考古發掘,但始終沒有什麼大的收穫,直到他得到了英譯本的《大唐西域記》,古印度的歷史才一點點的被揭開。

卡寧厄姆得到《大唐西域記》後進行了無數次的翻閱,在接下來的二十五年中,他根據玄奘的記載,依次發掘出了佛祖第一次悟道的地方——鹿野苑,釋迦摩尼成佛的菩提伽耶,佛教聖地那爛陀寺遺址等古印度的重要歷史遺蹟,他在日記中寫道:“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在閱讀中國人的《大唐西域記》,玄奘對那棵著名的菩提樹以及周圍的佛像和廟宇,記載的都很詳細,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大量的遺蹟,書中的描述和發現結果非常吻合。”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公元前1世紀-公元1世紀的阿育王像

並且最為有意思的是,可以說如果沒有《大唐西域記》,現在被印度人視為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的阿育王可能根本就沒有人知道,且作為印度國徽的四隻獅子也可能根本不會存在。因為在英屬印度時期,阿育王還不是一個被大眾所熟悉的人物。

直至我們前文所提到的卡寧厄姆根據《大唐西域記》在鹿野苑發掘出了阿育王石柱,該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令,後再根據《大唐西域記》中有關阿育王的記載,才讓印度有了這麼一位所謂的偉大帝王,而阿育王石柱上四隻獅子的雕像也才被印度定為了自己的國徽。

為何唐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上圖_ 玄奘法師譯經圖

綜上所述,因為印度自身沒有記載歷史的傳統,所以包含了較為豐富的印度史料的、來自中國唐朝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便成為了研究印度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而印度史學家阿里“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的評論也恰是反映了這一點。

作者:李光彩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K。馬克思

【2】《大唐西域記》 玄奘、辯機

【3】《中國佛教史》 蔣維喬

【4】《印度史》(德)庫爾克,羅特蒙特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