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基督教是怎樣透過傳教士傳播的

隨著西方的地理大發現,西方列強到處建立殖民地,對於中國早就成為了列強覬覦的盤中之肉了,由於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以至於列強一直無法得逞。於是就有了最開始的傳教士在清政府所規定的有限區域活動的基督教。

清朝時基督教是怎樣透過傳教士傳播的

基督教(新教)是從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開始傳入中國的。初期的外國傳教士最主要的是翻譯與刊印基督教的聖經。當時由於清政府對外採取閉關政策,外國人在中國的活動是受限制的。他們只能在廣州的一個指定的區域進行貿易,而且不能和中國的老百姓發生直接交往。因此,馬禮遜等傳教士只得在英帝國主義控制下的馬六甲設立印刷所(1818年),將印好的中文聖經以及一些闡述聖經的單張和小冊子帶到廣州來分發,特別是在科舉考試的場所分發。洪秀全就是在這種場合得到《勸世良言》的,後來在南方掀起來血雨腥風,清政府為了剿滅太平天國先後成立了湘軍、淮軍,這對以後歷史影響非常大。

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接受《南京條約》接受“五口通商”,從此帝國主義傳教士就在這些“條約口岸”大肆活動。原來在馬六甲主持印刷所的英國傳教士麥都思於1843年在上海現今的山東路創辦“墨海印書館”,主要是刊印中文聖經;直到1860年“美華書館”成立,墨海印書館才停辦。

清朝時基督教是怎樣透過傳教士傳播的

“美華書館”最初是美國長老會於1844年設在澳門的,次年遷往寧波,1860年才遷來上海,位於北京路十八號。它的主要業務也是刊印聖經,但後來又接受廣學會和其他教會團體的出版業務。

1894年美華書館特別印製一本大號字、織質封面的聖經,由美華書館負責人費啟鴻的妻子和廣學會負責人李提摩太的妻子代表所有在華的女傳教士作為禮物送給慈禧太后,慶賀她的六十壽辰。這件事當時在傳教士當中相傳為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立於1897年商務印書館的也是從美華書館走出來的。

1877年外國傳教士在上海舉行了一次會議。在討論中,他們很注意“基督教文字工作”。當時估計,從1810年到1875年傳教士在中國編寫了一千多種書刊,幾乎全部是聖經、聖詩、禱文、教義之類。由於傳教士已經開始在中國各地創辦了一些“新式”學校,對課本的需要很大,在這一次的會議上成立了一個“學校教科書委員會”,從此傳教士就係統地翻譯了一些從英美搬來的關於數學、天文、地理、歷史、化學、物理、植物學等課本,供教會學校使用。

清朝時基督教是怎樣透過傳教士傳播的

廣學會成立於1887年,那一年是中法戰爭結束以後清政府對洋務運動也轉變了看法,當時的先進人物已經看到專門倚靠西方的船堅炮利並不能救亡圖存,必須多多吸收“西學”的知識,實行政治上的變法維新,才能使舊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可是當時中國人很少去過外國,懂得外文的人又非常之少,這就給在華的傳教士提供了一個大可利用的機會。於是清政府聘請傳教士負責搞“西學”翻譯並與1863年在北京設立同文館和1867年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而且所譯的西書多屬專門學科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