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用心照料,臥床十年的婆婆,現在已能被攙扶著行走

今年31歲的譚崇容是高郵市卸甲鎮卸甲村的“好兒媳”,也是一名“外來妹”。10年來,她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病床上的婆婆俞琴,每天幫婆婆穿衣洗漱、喂藥餵食、進行康復訓練。鄉鄰們表示,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可以做到,連續10年,天天如此,親生女兒都難做到,更何況兒媳婦。今年,婆婆的身體狀況大為好轉,已經能夠被攙扶著短時間行走。三八節前,譚崇容受到當地群眾點讚的同時,得到地方相關部門的表彰。

兒媳婦用心照料,臥床十年的婆婆,現在已能被攙扶著行走

給婆婆梳頭髮

家庭遇變故,她從上海辭職回家照料婆婆

譚崇容的老家在重慶市奉節縣。11年前,在上海打工的她,與高郵市卸甲鎮卸甲村的王俞相識成婚。婚後兩人很恩愛,次年生下了可愛的兒子。

正當一家人沉浸在添丁的喜悅中時,婆婆俞琴的身體出了大問題,她突感四肢無力動彈不得,急送醫院治療,被診斷為肺癌。經及時搶救,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從此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於公公患有肢體殘疾,丈夫要在上海掙錢養家,面對家庭的變故,剛剛生下孩子的譚崇容,主動辭掉了在上海的工作,在家一邊悉心照料病床上的婆婆,一邊帶小孩。這一照料,就是10年。

兒媳婦用心照料,臥床十年的婆婆,現在已能被攙扶著行走

給婆婆清瘡

十年來基本不出遠門,平時買菜接送孩子都是快去快回

記者瞭解到,10年來,辭職在家的譚崇容照顧病床上的婆婆,經常從早上眼一睜忙到晚上熄燈。採訪中,譚崇容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她5點多鐘就要起床燒早飯,幫婆婆穿衣服、洗臉漱口、梳理頭髮,然後喂早飯、藥物。接著,她又要忙著照料孩子、公公,整理床褥,打掃衛生,清洗婆婆及家人換下的衣物。

婆婆俞琴由於體弱只能吃熟食、流食,因此,譚崇容每天中午都要換著花樣做一些可口的飯菜,變著法子為婆婆燉肉湯、雜燴湯、長魚湯、甲魚湯來增加營養。在婆婆的床頭,奶粉、藕粉、京果粉等食品,是譚崇容為婆婆茶餘飯後必備的營養品。

由於長期臥床,婆婆身上不時出現膿皰,譚崇容總是守候在病床前,不嫌髒不怕累,幫助婆婆翻身,用酒精棉球幫助清瘡、服侍大小便、幫婆婆在家洗澡……3年前,譚崇容生了小女兒,有了2個孩子,負擔更重了,但是做完月子的她,仍將服侍照料婆婆當作自己的“份內事”。每日三餐,她首先照料婆婆,然後忙著安頓公公、孩子,最後才是自己。逢年過節,她首先想到給婆婆、公公、孩子、丈夫購買衣物、禮品,從來不捨得給自己新增一件像樣的衣物。因為婆婆,她平時基本不出遠門,10年間,只是在母親和爺爺去世時才回過重慶市奉節縣的老家。就連平時買菜、接送孩子上放學,她都是快去快回。

兒媳婦用心照料,臥床十年的婆婆,現在已能被攙扶著行走

給婆婆餵飯

婆婆已經能夠在兒媳攙扶下短時間步行

為了幫助婆婆康復訓練,譚崇容按照醫囑,每天堅持攙扶婆婆在門口簡單挪步運動。婆婆體力不支,她用自己的肩膀支撐著婆婆,一邊挪步,一邊鼓勵,經常累得滿頭大汗。在譚崇容執著努力下,如今,婆婆已能夠在她攙扶下短時間步行,並且可以家門口轉上兩圈。

譚崇容的大兒子已10歲,上小學3年級,女兒也3歲了,為了更好地支撐這個家,譚崇容在照料好婆婆的同時,在家門口的一家超市打了一份零工,每月2000多元收入,大多用在婆婆的營養餐上了。

看到兒媳整天忙碌的身影,婆婆俞琴既心疼,更欣慰。談起兒媳,俞琴在記者面前讚不絕口:“我這個兒媳好哩,這麼多年把我照顧得這麼好,什麼都為我想到了,打著燈籠都難找啊!”譚崇容說,婆婆就跟自己的媽媽一樣,照料好婆婆是兒媳應該做的,婆婆會一天天好起來的。採訪結束時,卸甲鎮卸甲村婦聯主席張娟表示:“譚崇容是我們村的好兒媳,別人家姑娘不一定能做到的,她做到了,而且做得這麼好,這樣的善行孝舉,值得大家學習!”通訊員 吳繼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