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

瘢痕組織是人體創傷修復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產物,最常見的是創傷、燒傷、手術、面板穿刺、痤瘡等導致的凹陷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受傷是難免的。面對孩子的意外傷害,尤其是顏面部損傷,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怎麼做才能使孩子不“破相”。

動物傷

Q:處理動物傷,有何特別之處?

A:為儘可能避免或減少瘢痕形成,被貓、狗等抓傷或咬傷後,應徹底清創後再縫合。因為動物口腔、爪子常沾染較多致病微生物,若不徹底清創,易引起傷口感染、化膿等,不僅影響預後,還可能加重瘢痕形成。

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

鉛筆戳傷

Q:如何消除鉛筆印?

A:這裡說的鉛筆戳傷是指鉛筆芯(石墨)進入面板下,未必造成出血,但可留有黑色痕跡。戳傷較淺表者痊癒後,一般沒有明顯的傷痕;若鉛筆芯斷裂在面板深處而未及時清除,數月或數年後,鉛筆芯可被真皮或皮下組織“包裹”,形成肉芽腫,觸之為硬結。當孩子被鉛筆戳傷後,家長或老師應立即給予區域性清洗、消毒,必要時就醫。待傷口癒合後,視印記顏色深淺,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早期鐳射干預治療。

早期鐳射干預治療中的“早期”,指的是受傷後3個月內,在瘢痕尚未穩定成形的情況下進行鐳射治療。一般每月進行一次,共三次。目前常用的鐳射治療主要分為剝脫性鐳射(如二氧化碳鐳射等)和非剝脫性鐳射(如脈衝染料鐳射、半導體鐳射等)。

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

較淺表的劃傷、撞傷、擦傷

Q1:瘢痕形成常與哪些因素有關?

瘢痕的形成主要與傷口深度有關。以面部損傷為例,一般較淺的傷口在結痂7天內自然脫落,不會留有明顯瘢痕;7~14天結痂脫落者,傷口往往較深,可能發生凹陷瘢痕。除外用矽酮類藥物外,必要時,患兒需接受早期鐳射干預治療,以刺激膠原再生、重塑,恢復傷處面板平整。

Q2:淺表傷口有必要使用創可貼嗎?

較淺表的劃傷、撞傷、擦傷,無明顯出血者,無須過度保護創面,採用常規消毒,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即可。若創面出現滲血、滲液,可選用較為透氣的創可貼覆蓋傷口1~2天,並經常更換。

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

Q3:如何加速傷口癒合?

傷口癒合期間,可使用碘伏等定期消毒創面,儘量別沾水。此時,可外用生長因子類藥物促進癒合。結痂自然脫落後,可用矽酮類藥物抑制瘢痕增生。在傷口癒合期間,應注意防曬:創面脫痂前,宜用遮擋方式防曬;脫痂後,可增加塗抹防曬霜或使用與膚色相近的瘢痕貼(矽酮製劑)等防曬方式,以免發生色素沉著,影響美觀。

Q4:受傷後需要忌口嗎?

患兒在傷後不宜進食刺激及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吃含醬油的食物、喝中藥等會使傷處發生色素沉著的觀點無科學依據。

需要縫合或黏合的傷口

Q1:什麼樣的傷口須縫合或黏合?

受傷後, 應根據傷口深淺、面積、位置、輕重程度、有無異物等綜合判斷是否需要縫合。一般來說,傷及真皮深層,尤其是面板全層斷裂者,應儘早縫合,關閉傷口。對出血不多的淺表性創傷,臨床上還可以選用醫用膠水黏合。其優點是操作簡單、迅速,痛苦少,且無須拆線;缺點是不利於傷口滲液的充分引流,僅適用於清潔、整齊的傷口。

Q2:顏面部傷口應在多長時間內縫合?

顏面部傷口縫合的黃金時間是受傷後8小時內,時間越長,感染、化膿的風險越高,留疤風險也隨之上升。

Q3:縫的針數越多,越容易留疤嗎?

醫生會根據傷口深度、 面板張力等因素綜合評估,決定縫合層次和針數,並非“針數”越少越好。家長不應該將傷口的外縫合針數作為判斷縫合好壞和瘢痕預後的唯一標準,更不能因此要求醫生“少縫幾針”。

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

Q4:經“美容縫合”的傷口能“無痕”嗎?

隨著人們對美容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美容縫合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美容縫合”採取細線及減張縫合等技術,按組織解剖層次逐層縫合,並精準對合表面面板。研究顯示,美容縫合技術可促進傷口癒合,降低併發症和瘢痕的發生率。但應注意,若創傷深度超過真皮層,則“難逃”瘢痕困擾,“美容縫合”只能儘量使瘢痕不明顯。

Q5:如何護理縫合後的傷口,

使疤小一點、淡一點?

拆線後,應遵醫囑儘早採取減張措施(如使用減張膠布、減張器等),以減輕瘢痕形成。無法採取減張措施的部位,可以透過外用矽膠貼片、矽酮凝膠、保溼霜等,達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必要時,可進行早期鐳射干預治療。

未破皮、有明顯血腫的撞擊傷

Q1:傷後如何處理?

區域性明顯腫脹、淤青者,宜在24小時內進行冷敷,以減少“內出血”;24~48小時後採取熱敷,並配合區域性按摩,可促進血腫吸收。

Q2:出現“表情凹陷”怎麼辦?

表情凹陷是指皮下組織受損後,形成瘢痕組織並粘連傷處的面板和肌肉,以致做表情 (如皺眉、微笑等)時,肌肉牽拉面板,形成凹陷。治療“表情凹陷”,可採取“小針刀鬆解粘連術”。該術的創口類似針孔,一般不會留有痕跡。但該治療需要多次操作,可引起血腫、再次粘連或增生等,可能需要配合激素、玻尿酸填充等治療。

燒燙傷

Q1:治療燒燙傷,民間偏方有用嗎?

發生燒燙傷後,應馬上脫離熱源,用冷水沖洗或冰敷。若面板已有破損或水皰,應在緊急處理後立即就醫。用牙膏、醬油、雞蛋清等所謂的“偏方”塗抹傷處,並不能起到消炎、促進癒合的作用,反而影響治療,甚至導致感染。

是否發生瘢痕增生,與燒燙傷的深度有關。經過正確處理的Ⅰ度和淺Ⅱ度燒燙傷,一般不會發生瘢痕增生;深Ⅱ度、Ⅲ度燒燙傷因損傷面板真皮深層及更深部組織,癒合後瘢痕增生明顯。

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

Q2:燒燙傷引起的瘢痕怎麼治?

治療瘢痕增生的方法主要有鐳射和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式的選擇應根據燒燙傷的深度、面積、部位等決定。手術切除瘢痕後,再次發生瘢痕增生的風險較高,因此,若未發生嚴重瘢痕攣縮,未影響患兒肢體功能或生長髮育,應暫緩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

孩子受傷後,家長應調整心態,避免過度焦慮。在積極治療、儘量減少瘢痕產生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孩子進行意外傷害教育與傷後心理疏導,以減輕孩子的身心創傷。

原文刊於《大眾醫學》

作者:夏玲玲 武曉莉(主任醫師)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

排版製圖:吳雨陽

原標題:《有醫說醫 | 孩子受了傷,如何不“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