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古文配譯文)悟出了一個道理

【古文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候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子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候又不應。扁鵲出,桓候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候遂死。

【譯文篇】

一天,扁鵲竟見蔡桓公,站了好一會兒說道:“你有病,在皮下,要是不治,恐怕會加重。”桓公回答說:“我沒有病。”扁鵲退出後,桓公說:“醫生總是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並把這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拜見蔡桓公,說:“你的病已經到了肌膚,要是不治就會更加厲害了。”桓公聽後不理睬他。扁鵲退出,桓公又是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拜見蔡桓公,說:“你的病已經進入腸胃。要是不治,就更加嚴重了。”桓公仍不理睬他。扁鵲退出,桓公又是極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的看見桓公轉身就跑。桓公很奇怪,故此特派人去問他,扁鵲說:“病在皮下,用藥熱敷治療就可以醫治好的;病在肌膚之間,用針刺就可以醫治好的;病在腸胃中,用灼艾之火就可以醫治好的,要是病在骨髓,那就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的了,我就沒有辦法治療了。現在桓公的病已發展到骨髓裡面了,我因此不再過問了。”過了五天,桓公感到渾身疼痛,便派人去尋找扁鵲,這時,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完結}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一個醫學道理:

中醫理論認為:不舒服的症狀到疾病的形成是從人體表肌膚進入到經脈,逐漸深入到絡脈,再到入腑入髒最後到達骨髓。

現代醫學認為,疾病是人體各機能器官受損,無法正常發揮功能作用,稱之為“器質性疾病”。也就是說疾病深入到臟腑和機能器官發生炎症受損時,現代醫學才稱之為疾病。在疾病形成之前的“未病”,現代醫學認為是亞健康,這個就是許多單位及個人在做預防疾病的定期體檢,而往往是體檢結果一切正常,從而放鬆警惕,給疾病深入和形成的時機,類似蔡桓公一樣,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地步。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