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論個人的講信修睦之路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論個人的講信修睦之路

曾經有人問我,你到底信什麼?

佛、道、耶和華、甚至安拉,更別說孔子還有那些歷史上的偉人了,都被你拉過來侃?

我回答:只要他們的話有道理,有借鑑意義有指導意義,就不管說話的人是誰了。

不記得哪一部經典裡講過的一句——

說一切聖賢皆具妙法:就是聖賢,包括安拉耶和華佛陀老子孔子等等等等,講出來的東西都有乾貨,不是激素調料整出來的雞湯;

只是在“無為”這個指標上有的深有的淺:淺的無為可以是搞好關係,遵守交通法則等等;深的無為是忘我奉獻等等;再深的無為是舍了“我”在因緣中的被動,迴歸體證造化根本之如如不動,再隨緣任用。

只不過對於未到聖賢的,估計什麼是真正出格的事情,什麼是丟份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好學近智,只能先學習了。

咱們既然說到信字,不妨從這個點切入,去觀照一回當代人。如果還想齊賢達聖,做個逼格超越、能量滿滿的人,這路該咋走?

嗨,齊賢達聖不是齊天大聖!

我有個鄰居,從小男孩到他娶媳婦養兒子了,最愛乾的事情就是竄門。一竄就躥到我家,把我當成字典問這問那,整個就是十萬個為什麼投胎轉世。而且一道來的往往是好幾個與他志同道合的十萬個為什麼,把我逼成了腦洞經常關不住的人。

如今有百度有UC,各種瀏覽器,問答app,想要獲得通常的知識太容易了。但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人的焦灼比之前不少一丁點兒,反而顯得更多。經常我們有了一個疑惑,只要一搜索。甲磚家這麼說,乙磚家那麼說,你說你說,好像都講得頭頭是道,把我們也弄得一個頭兩個大三個大,我該信誰?

實際上所謂知識的海洋,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對自己生命本身的“信”,過多的資訊能淹死人嗆死人。最後終是浮雲,你還記不住。

接下來,咱們以奇妙的華夏語言及文字來講述那個齊賢達聖之路。大家不必認為是絕對的,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題材及思路。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論個人的講信修睦之路

講信:

第一,起點為相信

在相信之前是迷茫與衝動,是混亂與不安。

那個狀態就是一個無方向,或者被某個不良嗜好所綁架的人們,亦或是有著不可告人的野心。整個人的狀態就是什麼都信,只要合我口味的;但凡我不開“心”了,什麼都不信。佛陀講的有類人叫“一闡提”,可以理解就是沒救的超級大混蛋。哈哈,我覺得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當這種動盪終於到了一個倦怠後,便是混亂與不安。不過那個狂躁未消失,積攢著且等下一回鬧騰呢!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從各種現象之中,原意找到最正確的方向,不僅僅憑著喜好與憎恨。唔,相信自己本該是有良心有大境界的人,就不會永遠迷之信、永遠騷操作了。相信的“相”也就是現象,按金剛經裡的歸納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妨理解為四種偏執。以自己的形體為絕對存在,以自己的思維念頭為絕對,以各種存在的關係為絕對,以時間為絕對,我先作某個方面的解析。以之為絕對就會導致一切行為認知的框架僅僅侷限於那一個點,不管其對(善)錯(惡)。

信要確定一個行為,就是正確的關聯處理,其最終目的是通於道;道,又回到之前的無為之論,有深有淺;所以如果有誰喊,信某某得永生之類的話,要看看某某的無為到了什麼程度,比咱深咱就學習,比咱還淺去他大爺的,摸不著頭腦的可能是裝逼、還可能是神經病院裡跑出來的,要是被他唬住那可糗大了。哈哈哈哈。

若成見頑固,死不悔改就是不“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花果山的美猴王都知道如是。美猴王相信有永恆的生命在,於是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了師父菩提老祖。起點就是相信,由相中信有永恆。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論個人的講信修睦之路

第二,建信

咱們知道自己之所以不安,在幽微深隱的層面裡一定會有著於相的原因。堅固的執著會讓人持續不斷地重複錯誤,且這類執著跟野草似的,把一個人的心地弄得越來越荒蕪。人也在逐漸的消耗中活力減退,成為衰槁昏沉的“老變態”。

相信之後還要建信,要理性對待“相”。還要從自己所執著的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中進入,直指要害進行“改革”。

掃四相前也要章法講套路,對當下的人們來說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先讓身體心理與環境和諧若一。按道家的講法,日出日落和人的作息要合拍,即人與天地建信。

之前跟一個女孩子聊天,針對她的狀態,無論怎麼樣的疏導安慰,我都化解不了對方的灰暗的人生觀。她是對所有的人事提防、過敏,對曾經“傷”過自己的人耿耿於懷、一刻不忘。

後來我問她每天晚上幾點休息。她說她一直上夜班的,每天上午睡覺,晚上去上班。然後終於明白她那個情緒亂糟糟不可理喻的原因了,那就是一個人身心作息逆著天地執行規律,那還正常得了?

與天地建信,還要與人事物建信。所有的因緣際會中,與他人之間該主動時主動,是溝通是協商是說服是談判;該被動時被動,是隔離是忍讓是退避是絕交。其標準也可以是那個“無為”,也可以是對自己身心的作用是否更穩定更自在,是則為順否則為逆。

第三,信任的積攢

當順之勢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獲得了向內向外的信任,向內又稱為自信。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持重“老”成的人,個人表現充滿自信,並且人們也的確信任他。

這個區別於那種激情驅動的情形,有些人給自己搞點“興奮劑”然後喊我自信我自信,那是閉眼信自己,睜眼沒人敢信。尤其是長久的交往中更是如此。

信任的積攢階段,同時也是弱化執著,昇華情慾的階段。你既然處於那個環境關係中,就將改善這個整體的義務承負起來。承負不會使人下墮,反而使個人的能力、格局、境界持續提升,並且得失心降低。如果按“無為”作標準,這個階段就是“隨緣消舊業,不使造新殃”。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論個人的講信修睦之路

第四,信用打造

自信及別人信任,兩者沒問題了之後,如果出世可以閉關克證,入世就是信用打造,或者兩者都成全也應該行。

沒之前的信任積攢,出世一定會有人拽著不讓,入世時不時有令你不痛快的人事糾纏不休,那是因為你欠的“債”有點多,還要繼續建信、攢信任,

當然克服墮性,與天地建立了較牢固的信之後,信任積攢會特別之容易。

為什麼?原因其實很簡單,誰不喜歡和一個健康快樂之人呆在一起?誰會喜歡跟一個特別不安的人攪和?

不過整個一條路都是要克服惰性也是墮性,才能來到有“成器”可能的信用打造階段。

信用打造,就是幫助帶領大家從相信、到建信、到積攢信任的階段。互相成就共同努力,不管表現為什麼形式,從事什麼職業其核心一樣。聚眾人力辦眾人事,善加引導不離不棄。你的事業你的信用就發展壯大了。

第五,信用系統的淬鍊,科教信仰之形成

在信用打造的階段,出世之路如果具緣識理,由用返性,由性歸本就無為而為了。而入世之路還要經過捶經過摔,凝聚了共識之後就可慢慢從有為之中放鬆下來。再進行深刻的反思覆盤、抽象總結;還要推演其普遍性,用語言模型來系統化,這樣就能上升到科學教育信仰的層面。

但到這個時候,多數情況不再是一個人能完成得了。或者一個人完成某個點的專業述說,或者幾個人完成的是某個片段的、未能普遍到極至的講說,畢竟偉人在近幾千年中並不多。但是確有一個偉人希望那個時代,那個億萬人民皆堯舜的時代可以到來。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論個人的講信修睦之路

細心的夥伴可能會發現,這五個步驟講的就是夫子的大同路嘛!對的,國泰民安,沒有了欺盜困厄,每個人都開始講“信”修睦,於是天清地寧,人們向更高的文明邁進。我聊的是個人成長之信,千千萬萬人都來思考認知再實踐。

我也相信那個神州到處是賢聖的時代一定會到來。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