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之謎: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洛神之謎: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洛神之謎: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擁有冀、並、幽、青四州的袁紹,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得慘敗。戰亂中,曹操之子曹植在洛河神祠中,偶遇藏身於此的袁紹兒媳甄氏。曹植驚其豔麗,贈白馬一匹,助她逃返鄴城,甄氏亦回贈玉佩,以酬解危之誼。袁紹因慚憤成疾,不久便死了,其子袁譚、袁尚為了爭權,互相攻擊,兄弟鬩牆極大地消耗了袁軍的殘存的力量。曹操乘機猛攻黎陽,袁譚、袁尚在大敵當前時,合兵一處,但還是保守不住城池,逃到了鄴城。袁譚與袁尚仍又勢不兩立,都想滅了對方。袁譚兵力不如袁尚,反向曹操求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曹操借袁氏內訌完全消滅了袁紹的殘存勢力。

當時,曹操的次子曹丕,年方十八,隨父從軍,城破後,當即躍馬徑直到袁氏府舍。曹丕提劍下馬,徑入後堂,只見一箇中年婦人,坐在那裡獨自垂淚,膝下有一個少婦,跪著嚶嚶哭泣。那中年婦人便是袁紹的妻子劉氏,少婦是袁紹第二個兒子袁熙的妻子甄氏。袁熙已帶著他的殘兵敗將匆匆逃往遼西。甄氏滿臉淚水,脂粉模糊,卻似梨花帶雨,一種嬌羞情態動人憐惜。曹丕不由得動了心,他攬袖近前,替她拂拭淚痕,桃腮杏臉,美豔絕倫。曹丕自述姓名,叫她放心。劉氏一聽,是曹操的世子,忙令甄氏下拜襝衽。甄氏含羞施禮,偷覷曹丕,好一位翩翩少年,英姿瀟灑,儀表風流,不由的勾動芳心,含情脈脈地注視著曹丕。曹丕痴立多時,心思悠悠。

忽然,外面人聲嘈雜,原來曹操進來了。曹操問及袁氏家屬,曹丕便入內引出劉氏及甄氏。曹操見甄氏沉魚落雁的姿色,心裡也怦怦亂跳,便問劉氏:“家裡如何只留下你二人?”劉氏道:“子婦等並皆遠出,惟次媳願侍妾身,所以尚留在此;現蒙世子曲意保全,實為萬幸。”曹操旁顧曹丕,見他兩目痴痴呆呆地盯住甄氏,知道曹丕暗裡動了情。

曹植亦對甄氏念念不忘。曹丕急切之下,對曹操說:“兒一生別無他求,只有此人在側,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兒雖壯年而無人相伴,予以成全!”話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絕,便使人做媒,讓曹丕娶了袁熙妻甄氏為婦,劉氏不敢不從,與甄氏商量,甄氏也無異言。當下擇取吉日成婚。

甄氏梳的髮髻式樣一日一換,據說,她每天都見到一條口含赤珠的綠蛇,綠蛇以盤卷的姿態向她傳授髻的各種梳法,因此,甄氏的髮髻每日更新,稱為靈蛇髻。一時間,宮女們人人仿效,她們的髮式隨甄氏的改變而改變。

曹操與曹丕為消滅群雄而奔忙,只有曹植因為年齡小而有餘閒。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能撰寫詩賦,他陪著這位多情而又美豔的少婦,消磨了許多風晨雨夕與花前月下的時光;耳鬢廝磨,了無嫌猜。曹植與甄妃的濃情蜜意,已經快速升到難捨難分的地步。當年齡比她小的曹植,表現出天真無邪的情意時,不知不覺,甄妃陶醉在虛無飄渺的快意之中,於是,毫無顧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輝與姐姐般的愛意,甄妃沉醉於曹植的才華之中,而曹植也予了她無限的柔情蜜意。

曹丕與兩個弟弟曹植、曹彰,都是卞太后所生。曹丕素性猜忌,在他做魏王時,就將兩個弟弟遣往他們的封國。甄氏再嫁曹丕時,曹植暗中悲憤。曹丕也因此對曹植耿耿於懷。曹植以才情贏得了曹操的特別喜愛。建安十五年,曹操於鄴城建銅雀臺,命諸子登臺為賦,曹植援筆立成,做名篇《銅雀臺賦》,曹操大為高興,並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寄望之殷切,溢於言表。但曹植性格狂放,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屢犯法紀,以致漸失父寵,在爭當世子的鬥爭中,敗給了其兄曹丕。曹操去世後,曹丕篡奪漢獻帝的皇位,命曹植出封臨淄。監國灌均陰承曹丕的意思,彈劾曹植使酒悖慢,於是,曹丕徵曹植入朝,打算藉故處死他,幸虧卞太后從中保護,曹植才得不死。但曹丕限令曹植七步成詩,詩必須以兄弟為題,且不準直說。曹植隨口詠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此詩,心裡也感到若干慚愧,但餘恨終未消,貶曹植為安鄉侯。

曹丕有許多寵姬,其中最寵愛的是郭氏。郭氏不僅善媚,並且善謀,曹丕能夠被立為世子,也是受益於閨閫。曹丕篡漢建魏,進郭氏為貴嬪,本來想立她為皇后,只因為前邊還有甄妃,便拖延下來。曹丕對於甄妃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係,始終難以釋懷,所以僅封她為妃,甄妃始終未能得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地位。郭氏為謀奪後位,多方讒間,曹丕聽信郭氏的話,將甄妃留置在鄴城。不久,說她心懷怨望,平白地將她賜死。郭氏無子,獨甄妃有一子名曹叡。曹丕立郭氏為皇后,將曹叡交與郭後撫養。

甄妃死後,有一次,曹植入朝到宮裡,曹丕將甄妃使用過的一個盤金鑲玉枕頭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觸懷傷情。回來時,經過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並說出“我本有心相托”等語,曹植一驚而醒,方知是南柯一夢,遂就著蓬窗微弱的燈光寫下一篇《感甄賦》,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為甄妃的化身,抒發蘊積已久的愛慕之意。賦中寫他經過洛水,遇見美麗的洛水之神宓妃,相互發生愛慕,終因神人道殊,不能結合,最後,不得不悵悵而別。文中這樣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曹叡與父親曹丕的做法一樣,專任異姓,冷落同宗。任城王曹彰,在曹丕黃初二年就已經暴亡;甄城王曹植這時還在世,他被徙居於浚儀,心裡時常怏怏不樂。曹丕死後,群臣本來想迎立當時為雍丘王的曹植為帝,因此,曹叡即位後,對於他這位才華橫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產生了莫大的戒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年賦洛神。”

魏主曹叡嗣位時,雖已追諡生母甄妃為文昭皇后,但對於甄夫人冤死的情形,並不知道。相傳甄夫人死時無人收殮,披髮覆面,用糠塞口。但是,這件事被曹植聽聞。太和四年,太皇太后卞氏病歿,曹植還都奔喪,乘空餘時間,對曹叡述及甄夫人慘死情狀,曹叡疑信參半,私下詢問庶母李貴人,才知道曹植說的都是實情,不勝悲憤。於是,命甄夫人的兄子甄象為太尉,持節赴鄴城改葬甄夫人。並且改封曹植為陳王。曹植雖得增封,卻仍然不被信任。雖然他屢次上疏自薦,希冀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始終不受重用。明帝太和六年,曹植在抑鬱中“汲汲無歡”而病逝於淮陽。因其被封為陳王,諡號為思,故後世多稱其為陳思王。

曹叡得到曹植遺著頗豐,其中有那篇《感甄賦》,因牽涉到曹植與甄妃之間的一段錯綜複雜的感情,行跡太過明顯,就改名為《洛神賦》。曹叡到郭太后那裡詰問甄妃的死狀,郭太后忿然道:“先帝自賜彼死,與我何干?況你為人子,何必追仇死父,為前母逼死後母?”曹叡更加氣憤,從此,凡是郭太后的飲食服用,故意裁減,氣得郭太后有口難言,鬱郁而死。曹叡令內侍棺殮,像當初郭後對甄妃一樣,只是表面上按禮儀治喪。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畫的。畫中洛神乘車現於洛水之上,洛水之中大魚護送著車子。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口口相傳,就把甄后認定成洛神了。對於《洛神賦》一文的創作動機,前人歷來對此頗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曹植見甄妃的玉鏤金帶枕,哀傷感懷而做,初名《感甄賦》,由明帝改為《洛神賦》,見於唐朝李善為《文選》所做的註文。也有人認為,曹植與甄妃之事於史無證,作品實是曹植“託詞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也有人認為,“感甄”之說確有,如朱幹在《樂府正義》中指出,但所感者並非甄妃,而是曹植在黃初三年的被貶地鄄城。直到現在,甄妃與曹植的情事,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晚唐李商隱感其事“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哀莫大於心死,千古悲情最終只是一段灰燼。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