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自立為帝后, 宋朝和大遼卻差點為一個“字”打了起來

文:李元昊自立為帝后,宋朝和大遼卻差點為一個“字”打了起來

導讀:自從西夏李元昊自立為帝之後,大宋的北部邊防就又多了一個潛在的敵人,而作為宋朝“老對手”的遼國(契丹),則想趁此機會多撈取一些好處,於是當時的遼國興宗皇帝就藉口宋朝在邊境整兵備戰,以興兵南下作為威懾,想讓宋朝割讓瓦橋關以南十縣的土地,宋朝無奈之下,只得派使者前往遼國,想透過增加每年對遼國歲貢的數量,來換取暫時的和平,在這期間還發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雙方在議和過程中因為一個字,竟然爭論了兩年之久,到底是為什麼?

李元昊自立為帝后, 宋朝和大遼卻差點為一個“字”打了起來

當時遼國方面提出要割讓土地的時候,宋仁宗趙禎就馬上表示了反對,他的想法很簡單,割讓土地是不可能了,可以採取其它的方式,什麼呢?因為之前宋遼之戰後,雙方達成合議,由大宋每年向遼國歲貢銀錢十萬兩和十萬匹絹,現在可以在這個數量上有所增加,或者還可以透過和親的方式來解決,總之就是不同意割地。

對遼政策已經制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選擇一位合適的使者前去談判,這時宰相呂夷簡推薦了一位叫富弼的人,仁宗皇帝見了後也很滿意,於是富弼就作為此次和談的使者,出發前往遼國。

李元昊自立為帝后, 宋朝和大遼卻差點為一個“字”打了起來

富弼來到遼國王庭,見到了大遼興宗皇帝,說明了來意,興宗聽完後,輕蔑的說道:“你們既然不願意割地,想每年多給些錢物,這也可以,不過以後送東西過來時,對內對外都要說”獻“這個字,知道嗎?”左右將領聽完之後,全都哈哈笑個不停。

只見富弼正了正身,說道:“此言差矣!世人皆知,我大宋南朝為兄長,其餘皆為兄弟,哪有做哥哥的給弟弟”獻“東西的!”

興宗聽完後襬了擺手,繼續說道:“那就不用”獻“字了,用”納“字算了!” 富弼還是不同意。

結果興宗大怒道:“你們既然想花錢買平安,那就是害怕我,現在因為一個字來跟我討價還價,你們就不怕我立刻興兵南下嗎?到時候你們可不要後悔!”

李元昊自立為帝后, 宋朝和大遼卻差點為一個“字”打了起來

富弼聽完後面容間毫無懼色,說道:“我們不想兩國輕啟戰端,是因為我朝愛護兩國的人民,所以才不惜花重金換來和平,你以為我們怕你嗎?如果實在是不得已而開戰,戰事的結果取決於它是否正義,就不是我能預料到的!”他說完後,只見興宗氣的拂袖而去,這場和談不歡而散。

自此之後, 雙方就這個“字”來來回回的討論,最後還是富弼引用了當年唐高祖借兵突厥時曾用過的“獻納”二字,獲得了興宗的滿意,可就在雙方正要商討其餘事務的時候,因為和談時間拖的太久,宋仁宗趙禎急於達成協議,就下旨按“納”字,然後每年增加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草草了事了。

李元昊自立為帝后, 宋朝和大遼卻差點為一個“字”打了起來

雖然兩國之間一味乞和的外交政策是絕對不可取的,但是富弼能在國家微弱之際挺身而出,不顧性命的據理力爭,卻十分的讓人欽佩!因為表面上看雙方只是一字之爭,但實際上這一個字卻體現了國家的尊嚴和地位,所以說有時候古人的“固執”,很值得我們深思。

(文中資料出自《宋史紀事本末》一書,歡迎關注、評論和轉發,真心感謝各位,祝大家生活愉快、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