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張居正,漢族,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張白圭,又稱張江陵,號太嶽,諡號“文忠”。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是明朝第四十七任內閣首輔,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內閣首輔之一,明代偉大的政治家。

明朝的首輔是指

首席內閣大學士

名義上相當於宰相之職,但無宰相之權

,實際上只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長和首席顧問。

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垕

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垕

[hòu]

即位之後,充當過隆慶皇帝講官的高拱、張居正等舊臣都跟著扶搖直上,進入內閣,但高拱因資歷排名在前面,是內閣首輔。

張居正將內閣大學士當成是宰相的格局,認為內閣大學士應該具有丞相這樣的體制。

公元1572年,明朝第十二代皇帝明穆宗皇帝駕崩,由年僅十歲的幼童太子朱翊鈞即位,即萬曆皇帝。當時已經是內閣大學士的張居正,

只要張居正能夠奪取內閣首輔之位,就可以既成為輔弼幼主的重臣,又可以兼任幼子的老師,對太子朱翊鈞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於是張居正先勾結內宮太監頭目馮保,繼而取得兩宮太后的信任,終於成功將頭號對手高拱逐出內閣。自己則代替高拱成為最高輔助大臣即是內閣首輔,當時他四十八歲。

張居正在明朝萬曆年間可以成為一位權臣,他不過是個內閣大學士,卻可以做到內閣大學士的首輔,然後權傾朝野,

這其中緣由不得不說下明朝的政治制度

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明初,

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等,並藉此上朝廢除宰相制度

,改革行政機構。明朝的政治制度就很特別了,因為沒有宰相制度,於是權力就集中在皇帝一個人身上。朱元璋獨攬大權後,每天都要處理很多公務,即使日理萬機,也難以應付。但是政務是要推行的,天下之廣非一人所能獨事。靠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他也有一套制度,

中央廢除宰相(罷免左右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即(吏、戶、禮、刑、兵、工部)分理朝政,

原中書省所管轄的吏、戶、禮、刑、兵、工六部直接對皇上負責。

另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顧問,幫助皇帝批閱檔案,處理政務。

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在明朝時期,六部尚書、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等9個部門被稱為大九卿。

都察院是明朝的最高監察機關

,設有左右都御史,有監察百官作風的職能。

大理寺是司法複核機關

,專管重大案件的複核而不掌審判,最高審判權歸於刑部。

通政司負責收受、檢查內外奏章和臣民申訴文書。

這些都是屬於治權的部分。最大的政權當然是牢牢掌握在皇帝一個人身上了。

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但是皇帝的旨意或者臣子的奏章要怎麼才能下呈上達呢?皇上的旨意要怎麼才能通傳到政府其他部門或者地方官那裡呢?

內閣大學士在中間起個搭建橋樑的作用。

說起內閣大學士在明初他們是沒有實權的,也沒有辦法參與政務,官只是五品官。但是到了明成祖之後,內閣大學士開始有權了,一種就是

幫皇帝草擬詔書

,另外一種就是

票擬權

。這個所謂的票擬權就是各政府部門如果有奏章要上交給皇帝批核,第一關就是內閣大學士票擬,

內閣先對奏章擬出處理意見,然後進呈皇帝裁決。

皇帝用紅筆在奏章和票擬上批答,稱為批紅。

批紅權後多交由司禮監秉筆太監

。司禮監是太監的衙門,裡面有很多部門,其中所謂的

秉筆太監掌印太監他們享有批紅之權

,即是內閣大學士票擬的奏章送到司禮監批紅,也就是用紅筆代皇帝在奏章和票擬上批答。最後送至皇帝那裡作最後的核定。

詔書的發放和奏章的批註按照這些流程來走的。

張居正是如何成為萬曆年間的首輔大臣,獨攬大權的

於是就出現兩個權力機關,一個是

司禮監,太監宦官

,一個是

內閣由大學士構成的

張居正勾結宦官司禮監,令內閣的權力變成明朝有史以來最高的。

於是乎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的實權

,張居正內閣首輔的權力這麼大就是這麼來的。

當時萬曆小皇帝只有10歲,張居正輔佐皇帝並且教導這位皇帝,什麼票擬起詔書都是張居正說了算,可謂獨專票擬權。

而負責批紅的司禮監因為跟他勾結,

張居正自然就成為萬曆年間的權臣,獨攬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