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李滄民俗文化發現——仙姑塔

位於李滄區於家下河社群,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為紀念該村於姑娘,

由此生出了許多民間傳說,被當地人奉為“仙姑”,鄉紳及村民捐資立塔。

2002年8月,李滄區政府公佈仙姑塔為李滄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2月,仙姑塔被列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在仙姑塔挖掘出仙姑坐化缸。

其中一個傳說是這樣的

在嶗山山下有個於家下河村,有農戶於,生有一女,名更。其女“容止莊靜,生而好潔,性婉順”,一日,其女與眾女伴遊玩梳洗樓,於泉水中撿得此桃,看起來普普通通一顆桃,由於長時間浸潤在水中,下面已經有些爛了。於姑娘用泉水將桃子洗淨,讓與眾姐妹。大家看到爛桃一顆,誰也不肯吃。最後仙姑自己吃下來了。

回來的路上,天降大雨。眾姐妹紛紛打傘遮雨,只有於姑娘一人身上乾乾淨淨,未曾淋溼,一直到家。

自華樓遊歸家後,於仙姑不再吃飯,很少喝水,終日打坐。緣自梳洗樓之仙桃也。

到了成婚的年齡,很多人上門為其說媒。塔銘上是這樣記載的:“長為議婚,則私於母曰,兒此生無塵世緣,強之嫁,即速之死矣,父母不聽”,婚期日近,“仙姑遂日夜閉目坐,不語亦不食,惟飲清水少許”。:商議婚事只是父母的想法,如要非逼自己嫁之,寧願速逝去,那她的父母肯定不會把她的話當真眼看婚期要到了,於姑娘每天每夜閉目打坐不吃只是喝極少的水而已,這時候她的父母著急了。

兩日後忽然開口對他妹妹說:“父母恩今生難報矣”,說罷逝。

根據當時佛教的禮儀為其入殮,令人驚奇的是,於姑娘“體軟而輕,貌美如生”,不可思議,驚異,呼為仙姑。於是決定立祀建塔以紀念仙姑。

之後於被奉入一個做工精細的大缸中,葬在塔下,視為“缸葬”。這種殯葬禮制是帶有鮮明的佛教的色彩。在文革期間於姑大缸被毀壞,內部容物被遺棄,唯有大缸被有心人保留下來,成為一個實物佐證。

此外仙姑塔外觀高度為21。8米,分別為八層八角青磚密簷式建築,密簷式建築的特點完全磚依照木結構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層出現了簷、梁、柱、牆體與門窗,但是把各層的高度縮小,使得各層屋簷呈密疊狀,全塔分為塔身、密簷與塔剎三部分。

造型生動形象,線條簡練流暢,寓意深刻易懂,圖案內容包括

獅子

大象

彌勒佛

鳳凰

、八仙法器、

蓮花

、松樹、

仙鶴

、花鳥、“佛”字等。

這個古塔的背後不僅是一段歷史的發現,更是一個村子的文化記憶,以及整個青島李滄東部風俗人情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