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木版水印、學習毛筆製作......圓桌小記者琉璃廠體驗非遺

原標題:實操木版水印、學習毛筆製作……圓桌小記者琉璃廠體驗非遺

實操木版水印、學習毛筆製作......圓桌小記者琉璃廠體驗非遺

攝影/本報記者 彭小菲

4月18日,北京青年報旗下微信公眾號教育圓桌(微信公眾號:jiaoyuyuanzhuo)的小記者們來到琉璃廠,在榮寶齋體驗木版水印,到戴月軒學習毛筆製作,深度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

有300多年曆史的榮寶齋擁有“木版水印”和“裝裱修復”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木版水印完全手工印刷,無論是水墨、礦物質顏料色彩都是根據畫作的需要來選擇進行創作,講究更多的是韻味、墨趣、創意,這與現在很多機器印刷的高仿畫作是完全不一樣的。”在榮寶齋木版水印工坊陳銘經理的講解中,小記者們瞭解到木版水印的操作過程,“榮寶齋的木版水印全部由手工操作,工藝過程大致需要經過選稿、勾描、刻版、印刷、裝裱這五道工序,完成一幅木版水印畫作品,少則數月,多則數年。”聽著陳經理的詳細講解,同學們還看到了榮寶齋複製的眾多作品中水平最高的《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的鬍髯細若遊絲而又剛勁有力,需要四五塊套版才能把鬍髯繁簡、虛實、濃淡的線條層次表現出來。這幅作品用了1667塊木版,從籌劃開始總共耗費20年時間才製作而成。”

收穫了滿滿的理論知識後,小記者們在體驗環節躍躍欲試。在雕刻好的木版上順時針轉動棕刷刷水、用毛筆撣色,鋪上宣紙,再用專用工具耙子砑印,經過不斷嘗試,同學們都收穫到一隻可愛的小熊貓。來自北京工大附小三年級的趙之樂同學開心地說:“透過今天的體驗活動,我初步瞭解到木版水印這一技藝的製作方法和流程,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會到真正的工匠精神。”

穿過琉璃廠文化街一條條古香古色的街道和巷子,小記者們到達了此行的第二個目的地——戴月軒。戴月軒始建於1916年,其毛筆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戴月軒是琉璃廠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為店名的老字號。每製作一支湖筆,從選料到製成,制筆工序少則幾十道,多則一百多道,而湖筆的製作技藝也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戴月軒的工作人員從毛筆的誕生說起,對種類、工藝等方面進行講解,帶領教育圓桌小記者們追溯有關毛筆的文化和歷史。隨後,小記者們學習製作毛筆,進行了“齊毫”“壓毫”“扎筆頭”“筆頭定形”等多個體驗環節。工作人員現場給小記者們每人發了一根捆紮用的蠟線,讓大家學著捆紮。

最後,北京青年報記者對小記者們進行了寫作培訓。透過小小一隻毛筆的“尖”、“齊”、“圓”、“健”特徵,教大家如何透過觀察細節、運用感知寫出“好文章”。(李佳 蒲長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