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去年麻花曾和別人辯駁,為什麼泡巖茶,蓋碗比茶壺好用?

一來一回,辯了好幾個回合後。

對方拿出一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架勢,甩出一句“有力”論據。

“你看,過去的巖茶宣傳畫裡,配圖都是用茶壺。”

他本打算亮出這個王牌後,一局定勝負。

但麻花看完那幾張古早味濃郁、頗有南洋風情的宣傳畫後,不為所動。

按這邏輯,總不能隨便一個人跑去和製茶大師合影後,就意味著他的製茶技術突飛猛進,好茶資源不斷吧。

這前後根本沒關聯嘛。

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泡茶這件事,還得從實用主義出發,而不是照搬故紙堆。

不過那幾張歷史感十足的宣傳畫,倒是頗為懷舊。

綠絨拍攝背景布上,擺了一束豔麗的假花裝飾。

中間有一鐵盒茶,上書“閩北烏龍茶”字眼。

一旁是圓形茶盤,裡面放著一把陶壺,三個茶杯。

只見,白瓷茶杯裡,斟滿橙黃清透的茶湯,

最底下是一行聯絡方式小字,某某茶葉公司出品,經銷廣告聯絡電話XXX。

說實話,按這樸素的宣傳風格看,這起碼是三十多年前的流行風格了。

以現在的審美眼光看,這略顯“老土”。

因為包裝不夠花裡胡哨。

因為茶名起得實在太樸素低調。

因為這樣的鐵盒很有時代特色……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盤點武夷巖茶的過去和現在,說實話,差別還蠻大的。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2》

一、熱門品種不同。

想起一個冷笑話。

之前有人一本正經的留言,“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牛肉馬肉。”

這背後反映出巖茶“路人粉”對巖茶的觀感,常識性錯誤不少。

大紅袍和肉桂、水仙屬於平級關係,它們都屬於巖茶旗下的品種。

而牛肉、馬肉,則是正巖核心山場的肉桂。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這番話三分真七分假。

不論過去或巖茶,武夷巖茶都以品種豐富著稱,怎麼可能會被大紅袍徹底包圓?

但尷尬之處是,在巖茶沒現在這麼出名時,為了幫助對外宣傳,確實有借用“大紅袍”名義,將所有巖茶統稱為大紅袍的特殊期。

畢竟,和外省客人提起巖茶,知者寥寥。

但一亮出大紅袍這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大家都能露出一副“我懂”的神情。

久而久之,將錯就錯。

外地外省人產生武夷巖茶≈大紅袍的理解,也說不上錯。

但“現在的巖茶都叫牛肉、馬肉”,100%是錯的。

牛肉(牛欄坑肉桂)、馬肉(馬頭巖肉桂),它們都是正巖核心茶,是巖茶裡的稀缺資源,不可能滿大街都是!

不過這恰巧說明,巖茶的市場熱門品種,早已悄然轉變。

大紅袍,雖說擁有“巖茶茶王”之稱。

但它更多接近草原裡上一任的獅子王,勢力不比如日中天的當紅品種——肉桂!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

二、起名方式不同。

過去的巖茶,起名更樸素、直接、直觀。

極少會用花名。

翻開老圖片時,更常見的茶名是武夷水仙、烏龍茶、鐵羅漢、閩北青茶、閩北烏龍茶等字眼。

簡簡單單,一目瞭然。

現在的巖茶起名,花樣更多。

有重點突出山場的:

正巖肉桂、貓兒石肉桂、慧苑坑水仙。

有著重點名火功的:

輕火黃觀音、中火水仙、足火肉桂。

有以香型為賣點的:

蜜桃香肉桂、奶油香肉桂、木質香大紅袍。

有以參賽獎項定名的:

參賽肉桂、獲獎大紅袍、金獎水仙。

當然,還有不少體現個性的花名。

比如,某泡奶油香、甜香突出的肉桂,定名為“甜蜜蜜”。

比如,做出一款大桂皮風格的肉桂後,取名“桂不可擋”。

再比如,乍一看和茶毫無關聯的花名,“醉生夢死”、“朝朝暮暮”、“非你莫屬”之類。

按麻花的想法,給巖茶起一個朗朗上口、無傷大雅的花名,無可厚非。

但按照“抵制惡俗花名”的公告,在給巖茶取名時,還是迴歸傳統,簡單為好!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4》

三、包裝方式不同。

這點不用多說,大家也能看出來。

最近幾年,獨立泡袋包裝的巖茶,是越來越常見。

過去那種老式包裝,將散茶裝在鐵罐、圓罐、大袋的做法,倒是越來越少。

個人覺得,對巖茶來說,單獨泡袋包裝的優勢更明顯。

一次一泡,取茶方便。

輕便小巧,便於攜帶。

某次在朋友店裡(主營武夷巖茶和紅茶)喝茶,朋友提到,現在罐裝巖茶基本已經絕跡,紅茶的話,倒是還保留不少罐裝。

但她平常不太推薦客人買超過一斤以上的罐裝散茶。

要麼分開打包,250克裝一罐。

接著兩罐茶放在一起,不論買回去自己喝還是送禮都很方便。

要是全部集中在一個大罐子裡,怎麼說呢,這麼多茶,別人在拆開後一時半會又喝不完。

多次取茶之後,剩下來的一大半茶,不是弄碎就是跑氣。

回頭還得跟客人解釋,為什麼這茶剛開始喝,味道還好好的,怎麼過了兩個月就變味?

說到底,還是獨立包裝更省事!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5》

四、產能規模不同。

去年冬天在武夷山,遇到一位新朋友陪著喝茶。

他是個老師,特別能聊。

從開天闢地,聊到民國的製茶發展。

他說,魯迅先生從前的稿費很高。

但按照當時的物價,他的一個月工資如果拿來買正巖老叢,估計買不了一斤。

啊,這是怎麼回事?

想必這會已經有茶客開始納悶,這天價茶,難道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嗎?

不不不,好茶作為稀缺資源,價格一直都不便宜。

再加上,當年的巖茶生產力水平有限。

沒有綜合做青機,沒有現在的裝置設施,沒有多少機器的幫助。

茶葉從採下來,攤晾、殺青、炒青、揉捻……一直到焙火,全部要靠手工。

你想,是手工的產能多,還是機器的產能多?肯定是後者啊。

這麼低的產能,在當時,能買得起這些精製好茶的人,又有多少?

麻花在一旁默默旁聽,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

因為武夷山胡歌曾經說過,估算來看,現在一戶但凡規模中等的人家,一年做出來的茶,可抵過去整條村子的產能!

可見,從過去到現在,巖茶的發展越來越精緻、豐富、多樣化。

這和做衣服一個道理。

過去以手工為主時,布料和成衣的價格都很貴,很多人一年到頭,捨不得買一件新衣。

換作現在,生產力則要富足不少,大家的吃穿住行,可選項更豐富。

一言概之,現在的生活可比過去要幸福多了!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30年前的巖茶是什麼樣的?從品種到火功,聊聊武夷巖茶的5大變化

《6》

第五,來聊聊巖茶的火功。

經常聽人吐槽起巖茶的輕火茶。

好端端的巖茶,幹嘛要焙輕火?火功焙足一些,更能體現武夷巖茶的魅力!

巖茶的製茶傳統歷來是焙足火重火,將火功焙到極致,現在做這麼輕的火功,簡直是開歷史倒車!

巖茶還是火功焙足一些,更能喝出老味道……

對比巖茶的昨天和今天,很多人覺得,過去的巖茶火功要焙得更足。

這點的確不假,但這並非意味著,過去的巖茶統統都是焙成足火!

舉個例子,四大名叢裡的小有名氣的白雞冠。

春茶季時,摸一摸白雞冠的柔軟青葉。

不難理解為何有人會說,白雞冠這類的茶, 焙成中火已是不易。

論焙火程度,白雞冠本身的存在,就是在闢謠“巖茶傳統歷來都是焙重火”的謠傳!

對巖茶而言,火功高低並不重要,看茶焙茶才是重點!

更多關於武夷巖茶的知識

說說,武夷巖茶是怎麼“火”的?

武夷巖茶新手入門,該選擇喝貴的山場巖茶,還是便宜的口糧巖茶?

喜歡喝武夷巖茶的你,聽說過巖茶裡的“倒青”嗎?

武夷巖茶肉桂沖泡過後,還能煮著喝嗎?

喝巖茶茶醉?喝巖茶翻江倒海?喝巖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