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此人發明一個藥方,無人重視,千年後中國憑此獲諾貝爾獎

1693年,40歲的康熙已經誅鰲拜、平三藩、逐沙俄,邁上了帝王功業的巔峰,可謂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然而一場疾病擊倒了他—蚊子叮咬使他得了令人聞風喪膽的瘧疾。

康熙整日滿頭大汗,全身發抖,帝國最高明的御醫們束手無策。在試過大清國的各種方子和巫術後,康熙召來了傳教士,打算嘗試他們帶來的金雞納霜。

此舉遭到御醫們的強烈反對,但排外的偏見最終戰勝不了事實:康熙喝下金雞納霜後,高燒終於退了,命保住了。康熙龍顏大悅,賜給傳教士一套房子,名為“救世堂”,並允許他們在京城傳教。

東晉此人發明一個藥方,無人重視,千年後中國憑此獲諾貝爾獎

事實上,康熙比許多人都幸運—不可戰勝的亞歷山大大帝、橫掃匈奴的霍去病、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詩人但丁、英國革命的核心人物克倫威爾都在瘧疾面前倒下了。

瘧疾在歷史上造成的災難,超過一切恐怖電影。公元5世紀,瘧疾來到古羅馬帝國,人口因此銳減三分之一,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人就死了一半以上,那裡遍地都是“無人埋葬而在街道上開裂腐爛的屍體”。悲劇中也有喜劇,趁機跑來攻佔羅馬城的蠻族首領阿拉里克也得瘧疾死了。

東晉此人發明一個藥方,無人重視,千年後中國憑此獲諾貝爾獎

古人不懂瘧疾的病因,將其稱為“瘴氣”,嶺南西南常被稱為“瘴癘之地”,發生在這些地方的戰爭往往有著“士卒多疫死”“兵未血刃而疫死者十之六七”的記載,地方官聽說去那裡任職都要先寫好遺書。

瘧疾帶來的夢魘如此恐怖,研究和對抗瘧疾成為拯救人類的超級工程。在這場對抗瘧疾的東西方競賽中,西方起點很晚,卻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從而彎道超車。

1638年,西班牙傳教士來到印第安人部落,發現當地土人用金雞納樹的樹皮治療瘧疾,秘魯總督的夫人成為第一個被治療成功的名人。1820年,法國科學家從金雞納霜中提取出有效抗瘧成分,命名為奎寧。隨後一百多年,西方有四位科學家因為瘧疾相關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東晉此人發明一個藥方,無人重視,千年後中國憑此獲諾貝爾獎

雖然早在一千年前,東晉葛洪就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絞取青蒿汁以治療瘧疾的藥方,但這個藥方長期以來受到忽視,和古代的眾多科學發明一樣被束之高閣。

直到屠呦呦團隊研究了六百多個古代中藥藥方,終於注意到了“青蒿方”,並因此發現和提取出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東晉此人發明一個藥方,無人重視,千年後中國憑此獲諾貝爾獎

為什麼中國在這場競賽中曾長期落後於西方?

西方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後,由於自由、獨立的思想得到尊重,異見者可以容身,學者們可自由地發表意見,引發了科學的狂飆突進,奎寧才得以早早誕生。而乾隆年間欽定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卻說:歐洲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製作之巧,實逾前古”,但是,“其議論誇詐迂怪,也為異端之尤”,所以大清帝國應當“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

中國古代統治者壓制自由、獨立的思想,將科學和技藝視為奇技淫巧和末流,無怪乎葛洪的方子被埋沒在浩如煙海的藥方中。可見,偉大的發現與發明,最終都離不開偉大的社會制度,在東西方的瘧疾的戰爭中,偉大的制度才是獲勝的真正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