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由於成化時期盛行鬥彩瓷器,加之顏色釉瓷器相對於青花和鬥彩瓷器的燒成難度較大,致使成化御窯顏色釉瓷器產量不大。從傳世和出土情況看,

成化御窯高溫顏色釉瓷器見有白釉、鮮紅釉、祭藍釉、青釉、仿哥釉、醬釉瓷等。中溫顏色釉瓷只有孔雀綠釉瓷一種。低溫顏色釉瓷則有澆黃釉、瓜皮綠釉瓷等。

景德鎮珠山成化御窯廠遺址已出土大量仿哥釉瓷器殘片,說明當時很盛行這一品種,但燒成時廢品率很高。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甜白釉大碗 圖片來自網路

平淨油光的白釉瓷器

白釉屬於釉中氧化鐵含量極低的高溫透明釉,看起來發白,實際上是白色胎體的顏色。明代白釉瓷器始燒於洪武朝,以後各朝多有燒造。後人

對永樂、宣德時期白釉瓷的評價最高,其釉色潔白恬靜,被稱作「甜白」。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白釉暗刻紋杯 圖片來自雅昌拍賣

以後各朝白釉瓷器亦各有特點,如

成化白釉「平淨油光」、弘治白釉「肥腴細潤」、嘉靖白釉「純淨無雜」、萬曆白釉「透亮明快」

等,基本符合實際情況。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白釉瓷器可用於月壇祭祀。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罕見的鮮紅釉瓷器

鮮紅釉瓷器指明代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高溫紅釉瓷器。亦稱「祭紅」、「寶石紅」等。明代高溫銅紅釉瓷器是對元代的繼承和發展,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自洪武至嘉靖,其燒造基本上未曾間斷,但

以永樂、宣德時期的製品最為多見,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鮮紅釉窩盤 故宮博物院藏

高溫銅紅釉瓷器系在生坯上掛釉後,入窯經一千兩百五十至一千兩百八十攝氏度高溫還原氣氛一次燒成。由於高溫下銅離子的髮色對溫度和氣氛的要求特別敏感,而且

銅紅釉在高溫熔融狀態下的黏度較大,致使燒成溫度範圍較窄、成品率極低。

明代成化時期的鮮紅釉瓷器極罕見,所見

有傳世和出土的鮮紅釉盤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鮮紅釉瓷器可用於日壇祭祀。

稀少的祭藍釉瓷器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祭藍釉渣鬥 圖片來自雅昌拍賣

祭藍釉亦稱「祭青釉」、「寶石藍釉」等,屬於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藍釉,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釉中氧化鈷含量為百分之二左右,生坯掛釉後入窯經一千兩百八十至一千三百攝氏度高溫還原氣氛一次燒成。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祭藍釉盤 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圖片來自網路

明代祭藍釉瓷器始燒於洪武朝,以後歷朝多有燒造,其中以宣德時期的產品最為多見,受到的評價也最高。成化御窯祭藍釉瓷器不多見,景德鎮珠山出土有祭藍釉碗、盤等。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祭藍釉瓷器可用於天壇祭祀。

勻淨淡雅的澆黃釉瓷器

澆黃釉瓷器係指以氧化鐵為著色劑、以氧化鉛為助熔劑的低溫色釉。最早見於西漢時期的陶器上,但明代以前的低溫黃釉多施於陶胎上,且色調多為黃褐色或深黃色,不夠亮麗。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澆黃釉撇口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景德鎮窯燒造的低溫黃釉則在已經高溫素燒過的澀胎或已高溫燒成的白瓷上掛釉,復入爐經低溫焙燒而成。因使用「澆釉法」施釉,故稱「澆黃釉」。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澆黃釉撇口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自洪武朝至萬曆朝,澆黃釉瓷器的燒造幾乎從未間斷,各朝燒造的澆黃釉瓷器釉色深淺雖略有不同,但基本趨於明黃色。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澆黃釉撇口盤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以弘治時期產品受到的評價最高,其釉色均勻純正、淡雅嬌嫩,又被稱作「嬌黃」。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時期的澆黃釉瓷器燒造得已較成功,釉面勻淨,釉色淡雅,為著名的弘治嬌黃釉瓷器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澆黃釉瓷器可用於地壇祭祀。

碧翠雅麗的孔雀綠釉瓷器

孔雀綠釉亦稱「法(琺)綠釉」、「法(琺)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種以氧化銅作著色劑、以硝酸鉀(KNO3)作助熔劑的透明藍綠色釉。因其極似孔雀羽毛上之綠色,故名「孔雀綠釉」。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明成化 孔雀綠釉菱花口折沿花盆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孔雀綠釉瓷器創燒於宋、金時期的北方民窯,景德鎮窯自元代開始燒造。明代景德鎮窯孔雀綠釉瓷器始見於永樂時期,後來宣德、成化、正德、嘉靖朝等均有燒造,但以正德時期產品髮色最為純正,受到的評價最高。

原文作者:呂成龍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11月刊《柔和淡雅 明代成化御窯瓷器概述》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宮廷紀實繪畫:“康雍乾”爺孫三人和“難以分清”的妃嬪們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