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引言

死別生難見,生離死會逢。休憑海山信,浪覓少翁容。春院無新跡,羅衣有舊縫。昨朝桃李豔,今日綠陰重。——《悼亡》

東漢的蔡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由他改進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小故事,說是當初蔡倫靠著這項技術賺了不少錢,

他的哥哥蔡莫和嫂子慧娘對此感到非常羨慕,也想跟著蔡倫學造紙,分一碗羹。不過因為蔡莫技藝不精,做出來的紙並不好用,大家都不肯買賬,蔡莫和慧娘就另闢蹊徑,演了一齣戲,告訴鄰居鄉親們這種紙燒了以後在陰間的親人能夠收到,

鄉親們不明就裡信以為真,紛紛購買蔡莫的紙拿去燒給逝去的親人,他們家的紙也是越來越紅火,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

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這個小故事的真實性雖然已經不可考,但給過世的親人燒紙的這個習俗卻也是延續至今,其實有很多我們熟悉的關於喪葬的習俗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也不全是封建迷信。

例如,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的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據說人死後用布蓋臉的習俗最早來自吳王夫差,他臨死前覺得愧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讓手下在他死後用白布遮蓋臉部,因為那時候的人都覺得人死後去到地下會見到已經離開的親人和朋友,吳王的這個舉動就是表示自己無顏面對所有人。

從這個小故事看,似乎只有心中有愧的人才需要用布遮臉,但實際上現在的人死去後也都會這麼做,所以其中到底有什麼依據和說法呢?

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我們都知道,在很多地方,人死後不會馬上下葬和火化,而是會停放幾天,在外的親人也都會趕回來,為死者守靈,其實在古代停屍和蓋白布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確保人是真的死了。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覺得很荒唐,人死沒死還需要用這麼原始的方法來檢驗嗎?

我們現在的確是不需要了,但古代就不一樣了,那時候沒有這麼高的醫療技術和儀器,對醫學的認識也比較淺薄,在一些情況下的確有可能誤診,以前流傳下來的死而復生的故事,大多都是因為人陷入了假死狀態,但所有人都沒看出來,就以為人真的死了。

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所以那時候人死了會停放幾天,如果這幾天人都沒活過來,那就是真的沒救了。蓋白布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選擇的是比較輕的布料,如果人有呼吸了,布就會動,

及時人沒有徹底清醒過來,也能第一時間發現。這麼一來,如果人只是假死,就可以救回來,而不是隨著棺槨一起被埋進土裡,減少了風險。

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這種風俗習慣就這樣一直流傳了下來,成為了一種預設成規。這種習俗說來也只是為了以防萬一,但細細想來卻也是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深意,雖然人已經被放進了棺木裡,但親人心裡依舊存著那麼一點點微小的期望,

希望能夠出現奇蹟,自己的親人能夠活過來,這樣的習俗裡,寄託著的卻是生者無盡的不捨和哀思。

人離世後,為何要用布把臉遮住?其中科學依據你可能不知道

如今

,我們就不需要靠蓋白布來確認人是否已經活著了,但這個習俗依舊有它的存在意義。人死後臉色都會很難看,即使是自然死亡,面容雖然不會猙獰,旁人看了也會心驚,所以稍微遮蓋一下面部也是很有必要。

另外,對於親屬朋友來說,身邊人驟然離世本就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本來就十分悲痛了,如果這時候一直看著死者的臉,再想起以前的種種回憶,難免會悲從中來痛苦涕零,用布把臉遮住的話,那種感覺也會稍微緩解一點,讓親屬也能平復一下自己的心情。所以很多習俗看似沒什麼道理,實際上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包括我們今天提到的人離世後臉上蓋白布,其中都是蘊含著深意。

結語

蘇東坡為悼念亡妻,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種無盡的思念和痛苦,有過相似經歷的人應該都會覺得感同身受。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不能避免,隨著年歲漸長,大家免不了會經歷這樣的事情。逝者已矣,那些喪葬習俗與其說是為了死者,不如說是為了生者,讓大家在這些瑣碎的程式和風俗習慣裡,慢慢去接受失去摯愛的事實,因為活著的人還必須好好活下去,把日子繼續過下去。

參考文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