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身體這3個部位變黑,可能是體內有癌!

一直以來,癌症被認為是人類的“頭號殺手”。癌症在成為一種明顯的疾病前,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緩慢發展。

癌症雖然來得悄無聲息,但是也會有一定的表現。

注意了!當身體這3個部位變黑時,可能真的與癌症有關!

注意!身體這3個部位變黑,可能是體內有癌!

面色發黑,警惕肝癌

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排名中,肝癌位居第四;在我國腫瘤致死病因的排名中,肝癌位居第二。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數約為39萬人。

由於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而且缺乏末梢神經,所以早期發生病變時沒有明顯的症狀,導致80%的肝癌確診時已經是晚期。那麼,如何透過身體出現的異常識別肝癌呢?

臉色發黑是肝癌的典型症狀之一。正常人的臉色是微黃、紅潤的,而肝癌患者由於肝功能下降,加上內分泌紊亂,會導致黑色素大量生成,在面板堆積,最終導致臉色發黑、暗沉、起皮。臨床上,這種症狀也稱為肝病面容。

除了肝病面容,肝癌早期的症狀還包括食慾下降、疲乏無力、口中苦澀、眼睛發黃、體重下降等。如果出現疑似肝癌的症狀,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

對於肝癌的高危人群來說,如乙肝或丙肝感染者、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人群、長期飲酒的人群、非酒精性肝炎患者,以及長期食用醃製食物、黴變食物和燻烤食物的人群。醫生建議,應每年進行1-2次健康體檢,體檢專案包括甲胎蛋白、CT和核磁共振。

大便變黑,可能是胃癌提醒訊號

與肝癌一樣,全球將近一半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中國。2020年,全球胃癌新發病例高達109萬,位居第五。2020年,我國胃癌新發病例48萬,僅次於肺癌和結直腸癌;而死亡病例37萬,僅次於肺癌和肝癌。

研究發現,癌症臨床期早期的平均治癒率在80%以上。以胃癌為例,早期胃癌的治癒率就高達85%。不過,胃癌高治癒率的前提是早發現、早治療。

胃癌早期的症狀很容易和普通的腸胃病混淆,比如胃脹、胃痛等。但是,如果出現黑便,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胃癌的預警。

正常的大便是黃褐色的,如果出現黑便,大多數與上消化道出血有關,當胃部病變引起出血時,會在消化道停留較長的時間,腸道中的細菌使血紅蛋白分解,在胃酸的作用下,與腸道中的硫化物合成硫化鐵,使大便變成黑色。

除了黑便,如果還伴隨噁心、反酸、腹瀉、胃熱、食慾不振、渾身乏力、上腹隱痛或脹痛等症狀時,要考慮胃癌的可能。

但是,黑便不一定就是胃癌引起的。食用了豬血、豬肝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或者桑葚、莧菜等蔬果,也會出現黑便。此外,服用了一些藥物如中草藥、鐵劑、鉍劑,也會出現黑便。

面板黑痣出現,小心黑色素瘤來臨

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會長几顆痣,屬於正常現象。但是,你想過嗎?你身上的黑痣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徵兆。

近年來,黑色素瘤已經成為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新發黑色素瘤病例16萬例,死亡48000例。目前,我國黑色素瘤平均每年增長6。1%。

早期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約為50%-90%,但是,由於黑色素瘤發病隱匿、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如果不及時治療,晚期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不足10%。所以,我們對身上的黑痣要多長個心眼。

目前,黑色素瘤的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摩擦、外傷和日照有關。對於中國人來說,黑色素瘤的高發部位在肢端和粘膜,多分佈在手、足、眼、口、鼻、直腸、肛門、外陰等位置。研究發現,部分面板的交界痣和混合痣在摩擦、針挑等刺激下,可能惡變成黑色素瘤。

不過,不用擔心,大部分黑痣的惡變機率都很低。而且,一部分黑色素瘤是可以透過肉眼觀察和普通的黑痣區分開來的。

一是看痣的對稱性,正常的痣都是對稱的,黑色素瘤是不對稱的。

二是看痣的邊界,正常的痣邊界清晰,黑色素瘤邊界不清,呈鋸齒狀改變。

三是看痣的大小,正常的痣一般較小,如果在短期內痣迅速增大,就要警惕是否出現了惡變。

四是看痣的顏色,正常的痣多為單一的黑色、棕色或棕黃色,黑色素瘤的顏色是多種顏色摻雜的,比如黑色和黃色相間,或者棕黃色和粉色、白色、藍黑色相間等。

3種癌前病變也要注意

預防癌症,不僅要留意以上3個身體部位出現的異常變黑情況,還要警惕以下3種癌前病變。

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非典型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乳房疼痛、出現乳腺腫塊或包塊、胸悶、多汗、失眠等。

有資料表明,乳腺小葉或導管上皮的非典型增生患者罹患乳癌的機會是正常女性的5-18倍。

即便如此,也不一定意味著乳腺非典型增生就會發展成乳腺癌。只要積極治療與監控,比如提高乳房自檢意識,每年定期臨床乳房檢查及乳腺彩超檢查,必要時進行篩查性乳房x光檢查或MRI篩查乳腺,就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部分肺部結節

肺結節是肺癌的癌前病變,不過,70%-80%的肺部結節是良性的,只有20%-30%的肺部非鈣化結節會癌變。

惡性肺結節比較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咯血、杵狀指、胸悶、氣短、消瘦、乏力等。如果體檢發現有肺結節,不必過於擔心,但也不能完全忽略,需要進一步診斷明確性質。

對於肺癌高危人群來說,應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腺瘤性腸息肉

腺瘤性腸息肉是腸癌的癌前病變,是一種良性的病理表現,主要表現為腹瀉、便秘、便血等。

腺瘤性息肉越大,癌變的機率就越大,一個直徑2cm以上的腺瘤性腸息肉,癌變的機率為25%-50%。因此,腺瘤性腸息肉要及時切除。切除之後,還要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以免出現復發的情況。

同樣的,腸癌的預防也離不開篩查,比如大便常規檢查、腸鏡和腫瘤標記物等。醫生建議,年齡超過45歲的人,都應該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總而言之,癌症雖然發生得猝不及防,但依然是可防可控的,癌症的預防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及早發現身體異常,另一方面是定期體檢。

資料:生命時報、39腫瘤、未央健康

原標題:《注意!身體這3個部位變黑,可能是體內有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