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考古騙局欺騙了我們很多年,幕後真相揭秘後簡直貽笑大方

得益於現代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能夠藉助網際網路共享資訊。所以,那些流傳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騙局,在“資訊共享”的年代變得愈發無力。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帶來一些流傳已久的歷史騙局,以及這些騙局幕後的真相

這些考古騙局欺騙了我們很多年,幕後真相揭秘後簡直貽笑大方

騙局一:薩卡拉木鳥。

十九世紀末,一位埃及考古人員在薩卡拉地區的墓葬中有了驚世發現。在這座古墓中,有一件用木頭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其造型是展翅飛翔的小鳥。

隨著薩卡拉木鳥的照片公諸於眾,有不少好事者稱該木鳥能夠飛行。

首先提出這種觀點的,是艾裡希·馮等一些支援外星智慧生物的學者,他們聲稱古埃及文明中出現了這種木鳥,證明古埃及人已經掌握了航天技術。

顯然,艾裡希等人提出這種“超文明現象”,就是為了向人們證明,古埃及人曾得到了外星人的幫助,獲得了超越時代的飛行技術。

在當時,已經有空氣動力學學者對此提出質疑,認為該木鳥雖然有滑翔翼結構,但卻並沒有尾翼,這樣的構造是根本無法飛行的。

最先拆穿這一騙局的,是外國滑翔機設計師馬丁。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薩卡拉木鳥究竟能否飛上天空,只需進行試驗即可。

所幸,由於薩卡拉木鳥轟動世界,所以當時的模型店中木鳥的複製品十分暢銷。馬丁僅花了一點錢,便買到了木鳥的模型。

藉助模型,馬丁進行了滑翔實驗。經多次嘗試後,馬丁斷定木鳥的結構根本無法飛行。所以,古埃及人的木鳥只是小孩子的玩具或是風向標而已。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以“飛行器”作噱頭,宣傳四千三百年前的埃及木鳥,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些考古騙局欺騙了我們很多年,幕後真相揭秘後簡直貽笑大方

騙局二:阿坎巴羅雕像。

上世紀中葉,生活在阿坎巴羅地區的德國人沃德瑪·朱斯拉德聲稱,自己在該地區發現了一些遠古人類與恐龍共同生存的證據。

據沃德瑪所言,1944年夏季當地降雨頻繁,當地農民在山腳下發現了一批被雨水沖刷出來的泥塑雕像。沃德瑪見到這些雕像後,斷定它們是遠古先民製造的陶俑。

自1944年以來,沃德瑪用了八年的時間,以一個雕像一比索的價格,從當地人手中購買了三萬兩千個形態各異的陶俑。

在人形陶俑的身上,人們能夠看到比較明顯的埃及人、高加索人及蘇美爾人的特徵。除此之外,沃德瑪還發現了許多恐龍雕像。

沃德瑪宣稱,這一發現證實了在“大洪水”發生之前(基督教傳說),遠古先民曾與恐龍生活在一起。

沃德瑪還信誓旦旦地表示,當時的人們與恐龍和諧並存,因為在這些塑像中有人類與恐龍奔跑嬉鬧的場景。

當時的考古界,已證實了遠古時期的大洪水的確存在。不過,人們對大洪水之前的文明一無所知。難道真的像沃德瑪聲稱的那樣,先民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嗎?

如果這些陶俑真的是先民製作的,那麼這一發現將打破古生物學家的認知。眾所周知,人類文明與恐龍生活的年代相距甚遠,難道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並非真相嗎?

答案是,沃德瑪被當地農民“忽悠”了,這些陶俑是農民捏的泥塑玩具。

沃德瑪提出了自己的新發現後,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視。當時,有不少考古人員受邀觀看了這批陶俑。

從外觀來看,這些陶俑的表面十分整潔,且沒有出現任何破損的痕跡。要知道,全世界的大多數文物,表面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歲月的痕跡。

當時,不少考古人員都表示,這些陶俑並非文物,極有可能是“現代出品”。不過,沃德瑪並不認同考古人員的判斷,他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這些陶俑是史前人類的傑作。

1969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格里教授及馬克教授發明了“熱釋光測年測量法”,這項技術剛剛面世,剛好可以用這些“遠古陶俑”進行試驗。

分析結果表明,這些陶俑成型的年代約在近三十年內。毫無疑問,沃德瑪真的被當地農民“忽悠”了。要知道,當時沃德瑪至少花了三萬兩千比索,看來這筆錢全都打了水漂。

近年來,有許多朋友在證明史前文明存在時,往往會拿這批陶俑說事。可別忘了,德國人沃德瑪先生曾在這個騙局上吃了大虧,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這些考古騙局欺騙了我們很多年,幕後真相揭秘後簡直貽笑大方

騙局三:秘魯伊卡石。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秘魯伊卡市人類學家賈維爾向公眾展示了一批文物,這些文物是一些雕刻著奇怪紋樣的石頭。

據賈維爾稱,他的父親老賈維爾是一名考古學家,他曾進入古印加人的墓葬中,並找到了這些用於葬禮儀式的石頭。

從外觀上來看,這些石頭上的紋樣比較清晰,上面描繪著許多古人生活的場景。

其中,有比較露骨的性場景,也有古人進行外科手術的場景。在一些石頭上,出現了古人進行“大腦移植”及“心臟手術”的圖案。

由此可見,石頭上描繪的文明,掌握著比現代醫學還先進的醫療技術。要知道,現代醫學的“換頭手術”還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何況是比“換頭手術”難度高了幾個臺階的“換腦手術”呢?

不過,這些石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還不止“換腦手術”一個。在一塊石頭上,考古人員看到了古代獵人集體捕捉三角龍的場面。賈維爾聲稱,這些石雕的創作者正是遠古先民。

被傳得沸沸揚揚的“遠古先民”再次出現,石頭上描繪的圖案指向了未知的“超文明現象”,難道這些石頭真的是遠古先民的作品嗎?他們真的掌握著現代人都不曾擁有的先進科技嗎?

當時有不少考古人員對這些石頭進行了分析,由於這種石頭尚無名稱,大家約定俗成地將其稱作“伊卡石”。

不得不說,賈維爾博士頗有幽默細胞。在1973年接受採訪時,賈維爾向大家揭開了事情的真相:原來,這些石頭都是他本人雕刻的,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增加石頭的銷量。

賈維爾笑著說:“雕刻這些石頭可比種地賺錢快多了。”其實,早在賈維爾公佈真相之前,考古人員就已經戳穿了這個騙局。只不過,當時的資訊傳播較為閉塞,所以仍有不少人堅信伊卡石是真的。

到了現在,這種石頭已經成為秘魯伊卡旅遊區的特產。當地藝術家雕刻了大量黑石,以此作為伴手禮賣給往來的遊人。

這些考古騙局欺騙了我們很多年,幕後真相揭秘後簡直貽笑大方

騙局四:巴格達電池。

相比於先前的兩個騙局,巴格達電池顯然靠譜多了,因為它並不是一場鬧劇,只是考古人員的一次誤判罷了。況且,現代已經有了成熟的電池工藝,就算巴格達電池是真的,它也不屬於“超文明現象”。

1936年,一隊建築工人在巴格達城外的施工現場挖出了一座古代墓葬,這座古墓是由巨大的石板構成的。

考古學家聞訊而至,並立即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考古人員的分析,該古墓至少有兩千二百年的歷史,墓主人生活在公元前226年的波斯王朝。

在古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不少文物的用途令人費解。例如,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陶罐,在這個陶罐中有兩根金屬柱,分別為一根氧化後的鐵柱和和一根銅柱。

當時,考古人員在分析這個容器的用途時,進行了大膽的猜想。這種結構,與最早的電池頗為相似,只要在陶罐中放入酸性溶液或鹼性溶液,金屬棒上就會產生電流。

一時間,該容器是遠古電池的說法不脛而走。很多人相信,“巴格達電池”就是史前人類使用的電池,遠古先民曾生活於“電器時代”。

然而,參與發掘的考古人員對這個容器進行了二次分析,徹底排除了容器是古電池的可能。

首先,這個容器的確能夠產生極其微弱的電流,不過這樣的電流還不足以為電器供電。根據目前的科學技術來看,這樣的低電流可以用於電鍍工藝,僅此而已。

其次,這個容器能產生的電壓非常低,還不如小學生製作的“水果電池”,倘若古人掌握了電池技術,完全沒必要製作電壓不及水果電池的“巴格達電池”。

至於該容器的年代,考古人員亦做出指證。該古墓修建的年代在波斯王朝,並不在“史前”的範疇中。顯然,波斯王朝早已被收錄進歷史文獻中,這種已知的文明與“史前”無關。

其實,“巴格達電池”究竟能否為電器供電,僅用常識即可做出判斷。這個容器能夠為什麼樣的電器供電?為什麼迄今為止考古人員沒有在古波斯王朝遺蹟中發現電線或電器?

顯然,“巴格達電池”另有它用,絕不是古人使用過的供電器。

參考資料:

【《世界考古史》、《考古騙局揭秘》】